據北京日報近日消息, 未來北京地區向雄安疏解高校將達到15所。
首批4所北京疏解高校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交通大學有望在2027年迎新。
第二批5所北京疏解高校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已經選好校址并進入前期立項階段,第三批6所北京疏解高校目前已有幾所來雄安進行過對接,相關落地工作已逐步展開。
15所北京高校去雄安
首批4所北京疏解高校均位于雄安新區起步區第五組團北部。地理位置的相近,讓這些高校能夠更好地互享資源。
“預計到2027年,首批4所北京疏解高校雄安校區將共同迎新。學生有望跨校選課,教師將跨校任教、聯合培養研究生,師生共享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服務設施。”雄安新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第二批5所北京疏解高校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的雄安校區也均已選址落位,位于雄安新區主城區西北部的第一組團,總占地面積約3860畝。目前5所高校正在項目立項階段,力爭年內開工建設。
目前,第三批6所北京疏解高校的具體名單尚未公布。據北京日報消息,這批6所北京疏解高校目前已有幾所來雄安進行過對接,相關落地工作已逐步展開。
青塔注意到,自今年以來,北京郵電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領導均前往雄安新區調研。
據此前北京商報報道: 按照教育部安排,15所北京疏解高校均為部屬高校。
青塔了解到,北京目前有42所部屬高校,其中有27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和2所工信部直屬高校。 這42所部屬高校中,有33所為“雙一流”高校,有27所高校是985或211。
北京高校,進駐郊區
布局雄安之外,更多的在京高校將北京郊區作為籌建新校區的首選。
2016年,北京市教委發布《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6—2020年)》,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屬高校 通過整體搬遷、辦分校、聯合辦學等多種方式 向郊區或河北、天津轉移疏解 。
在此之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等10余所高校,均已在京郊布局新校區,逐漸形成了一南一北兩大教育組團。
未能及時入駐沙河、良鄉高教園區的其他在京高校,則緩緩 點亮了通州、大興、懷柔、延慶等郊區的地圖。其中,多所高校在近年先后傳出已經或計劃整體搬遷新校區的相關動態:
2023年8月,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項目建議書,得到了北京市發改委的正式批復。批復下達后,首都醫科大學第一次明確表露,將騰退現有五個老校區,整體搬遷至位于大興區的新校區,實現“一校一址”辦學;
首都醫科大學新校區功能分區圖
2024年8月,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新校區項目(一期)在北京延慶區正式啟動建設。據了解,2021年發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中,曾明確提出,要加快首都醫科大學、首都體育學院新校區建設,推動中心城區校址整體騰退。
首都體育學院新校區校門效果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全體師生,于2024年 整建制地遷入了 沙河校區 ,開啟了辦學新篇章; 北京城市學院 順義校區 三期建設工程正在加速推進,將于完工后整建制遷入。
而隨著 北京大學懷密醫學中心 第二批項目啟動建設, 首都師范大學 積極推進良鄉新校區二期建設, 北京工業大學 房山新校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在京高校“走出”市中心的步伐,已不斷加快。
與此同時,一些高校也將目光投向了河北、天津等地。如 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校區 已于2023年9月開工,計劃于2026年7月竣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正積極謀劃位于河北的張家口校區。
對雄安新區來說,承接北京疏解高校同樣意義重大。“這是一座未來之城,毫無疑問應該是一個未來的高教之城。如果有一批跟它的功能匹配,能夠真正扎根的高校,對于雄安新區城市功能的優化、提升會有非常大的作用”。
未來,如何妥善規劃不同校區的功能、與城市共榮共生,如何統籌兩地辦學資源,減少師生在校區流動中可能遇到的現實阻礙,仍然需要在京高校的謹慎作答。
但毋庸置疑的是,北京高校這一輪浩浩蕩蕩的建設浪潮過后,我國高等教育的方位格局,也將展現出一派全新的面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