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最近,國鐵集團、湖南省、江西省聯合正式批復長沙至贛州鐵路初步設計,標志著這條規劃超過十年的線路,終于迎來實質性進展,距離開工又近了一步。
不過,這個好消息,卻難掩湖南這座中部大省,近年來在高鐵建設上的進度條嚴重滯后的尷尬。
有消息稱,今年上半年快過去,目前湖南尚未開工建設一條新的鐵路。
與此對應的是,還有一大批原本早就納入“十三五”規劃的線路,到目前也遲遲未能推進。
湖南,到底怎么了?
01
單從高鐵里程看,湖南的高鐵實力在全國并不算差。截至2024年底,湖南高鐵里程接近2400公里,排名全國第八,中部第二,并在2022年就實現了“市市通高鐵”。
但是,近幾年湖南高鐵的“上新”速度明顯變慢了。
比如,原來計劃“十三五”規劃開工建設的銅吉高鐵、婁邵高鐵和長贛高鐵都被推遲到了“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規劃中納入了10條鐵路,但宜昌至常德、黔江至吉首、永州至清遠至廣州、益陽至婁底、張家界至石門(澧縣)、衡陽至柳州、常德經岳陽至九江等7條至今都未能開工建設。
前不久發布的2025年湖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中,共有7條線路入列。
但是,目前已進入二季度,至今還未有一條新的鐵路項目開工建設。其中,希望最大的還算是“十年磨一劍”的長贛高鐵了。
于是,也就出現了一個非常讓人感慨的場景:湖南一大批鐵路項目,正在排隊苦等開工。
從積極的方面看,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湖南的鐵路建設還有著比較大的挖潛空間。
然而,這也同時意味著,有著地理區位優勢的湖南鐵路建設,已從過去的領跑狀態變成需要加快補課的“后進生”了。
02
面對這樣的局面,湖南也很急。
一個罕見現象是,湖南已連續數年在全國兩會上以全團提案的名義爭取鐵路建設的政策支持。
今年湖南的相關提案中,更是一口氣列出了驚人的14條鐵路:
一是,希望支持加快推進7個已納入“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但未開工項目的前期工作。
包括加快推進宜昌至常德、永州經清遠至廣州、黔江至吉首、益陽至婁底4條鐵路的前期工作;
盡早啟動張家界至石門(澧縣)、衡陽至柳州、常德經岳陽至九江3條鐵路的前期工作。
二是,希望將上述7條鐵路結轉納入“十五五”鐵路發展規劃,并希望支持將長沙至九江、懷化至桂林、長沙西經韶山至婁底、婁底至邵陽4條高鐵,興永郴贛、荊岳2條鐵路及衡茶吉鐵路擴能改造,納入國家“十五五”鐵路發展規劃。
總結起來,既要加快前期的“補課”,又要爭取布局好未來的規劃。
這種雙重壓力,不可謂小。
03
客觀說,這幾年受多種因素影響,鐵路建設的“降溫”是普遍性的。
事實上,不止是湖南,多地都出現了高鐵線路調減,以及開工節奏放緩的跡象。
比如,去年湖北,就對原規劃的高鐵項目進行了大規模調減。
背后一個共同的因素不容忽視,那就是當前大多數地方包括高鐵在內的基建存量基礎已經比較高,同時受人口和城鎮化空間等多個變量的影響,高鐵建設的增量空間,不可避免遭遇壓縮。
但相對來說,湖南鐵路建設目前面臨的局面,還是有著一定的特殊性。
一是,目前湖南的高鐵大動脈僅南北、東西向各一條:京廣、滬昆。
作為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中部交通樞紐,湖南的鐵路發展上限其實比較高,相關建設滯后,不能真正形成顯著的高鐵樞紐優勢,便很可能弱化地理區位優勢的釋放。
通俗說,就是要讓“長板”更長。這是必須抓住的發展比較優勢。
二是,作為內陸省份,湖南對于以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投資驅動模式,至少在現階段的依賴還比較大。
如果這一塊在無其他增量代替的情況下,過早退場,也將影響到現在及未來的發展速度。
2023年,湖南GDP增速4.7%,比全國低0.5個百分點。
2024年,湖南GDP增速4.8%,比全國低0.2個百分點。
湖南GDP增速已連續兩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投資增速低迷,正是原因之一。
2023年,湖南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下降3.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6.1%,比全國整整低了22個百分點。
2024年,湖南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2.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9%,比全國高出1.5個百分點。這種回暖,也是縮小與全國GDP增速差距的原因之一。
另外,湖南人口的流失規模也居全國前列:常住人口連續四年負增長,總計減少超過100萬。
這些現象和表現,其實都是可以關聯起來的。
04
那么,湖南的鐵路建設,為什么相對滯后了?
從客觀原因看,這些面臨“難產”的線路,不少屬于跨省高鐵,項目的啟動必然涉及更多方面的利益博弈,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錢”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鐵路建設的地方出資比例明顯增高。這對地方的“錢袋子”是個非常現實的考驗。
但是,投入的能力,又往往折射出一個地方的綜合發展狀況。
一方面,需要加快發展,來為投資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另一方面,投資的企穩,又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動力。兩者相輔相成。
對于湖南而言,特殊性還體現在,既缺乏沿海省份那樣的“家底”,又不具備一些戰略大省那樣的政策傾斜力度,所以鐵路建設,也就更依賴于“自力更生”。
如何破局,考驗仍在繼續。
這也對更多地方帶來啟示:很多發展窗口期都稍縱即逝,越到后期,“補課”的難度越大,不確定性也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