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辭典為align一詞賦予“對準、對齊”的釋義 —— 詞典直觀地記載,它指代讓兩個以上的事物排成一條直線。瑜伽延展了這種“對齊”:術語alignment被譯作“正位”,強調體式中對齊骨盆、對齊脊柱、對齊手臂高度、甚至對準凝視點。瑜伽士們相信,當各個部位都處在自然、平衡且符合人體力學的位置,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運動和呼吸,瑜伽修習才能發揮功用,即連接身心靈,達到身心的和諧統一。所謂“對齊”,最終是讓身與心對齊。
Jordan Loo如今是一位瑜伽導師,同時為上海紐約大學的學生們提供身心健康支持。十年前,一趟去往巴西的旅行,讓他被瑜伽哲學吸引:沒有網絡,沒有熟悉的面孔,也沒有日常的固定流程,在遠離故鄉、遠離都市的國度,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讀書和反思。大塊空閑時間勾出舊日被壓抑的心靈課題,Jordan發現,很多聲音在頭腦中回響,或是舊日的創傷,或是自我否定的限制性信念,它們并不意味著“真實”,卻無法消泯。“你能清晰感受到,內心紛亂,身體在默默承受著一切。”
lululemon 大使 Jordan
與一位瑜伽習練者的交談令他深受觸動。隨意翻開的一本瑜伽書,同樣掀起Jordan的一連串思索:我與真實的自我有多緊密相連?我的頭腦想要的和內心想要的是否一致?以往,媽媽和姐姐兩位資深瑜伽習練者將Jordan帶到墊上,但他不過把做瑜伽當作運動前的熱身與運動后的放松。這個時刻如同分水嶺 —— 他第一次注視瑜伽精神性的部分,或者說,開始探索如何“讓頭腦、內心和靈魂想要的東西保持一致”,如何以瑜伽作為聯結的方式。
探索從身體開始,就像絕大多數習練者,“自身體的體式練習,開啟通向心理健康、精神協調的大門。”這一過程中,衣物是不可忽視的環節之一。不妨試想:穿著不合適的衣物和褲子,每次移動都不得不被身體的束縛提醒這一事實,繼而無法抑制地涌起內在的不適,仿佛被周遭異樣的眼光裹住。身體運動著,頭腦早已缺席,這時,習練只會加劇身與心的分離。
上海 Gate M 西岸夢中心沿江平臺首次舉辦千人瑜伽
那么,究竟穿什么?具身的答案在大多數瑜伽教室里:8成以上的瑜伽習練者,都曾穿著lululemon的Align系列瑜伽褲。據悉,Align系列面世之前,市面上的leggings往往更強調壓縮感,而lululemon設計團隊經由調研得知,人們真正渴望的是一條柔軟舒適的褲子,于是創造出Align —— 著重于一種近乎裸感的觸感,讓穿著體驗和瑜伽動作的流動性融為一體。它不帶來任何或好或壞的“分心”,讓注意力全部聚焦于呼吸、動作、移動。這也是系列被命名為Align的緣由:是為支持身體與服裝的貼合,從而實現身體與心靈的協調。
今年是lululemon Align 系列誕生的十周年
經過瑜伽墊上的“協調”,習練者步入磅礴的生活之流,這時,練習才真正開始。“一周練習2、3次瑜伽是多數人的常態。但我們在瑜伽課堂上、在墊子上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在課堂之外的生活。”Jordan認為,瑜伽墊上的感受與瑜伽墊外的感受相連,而這同樣需要有意識的習練。
lululemon 大使 Jordan帶領“瑜伽感受”課程
“生活中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責任 —— 比如說,在上海紐約大學,我如何對待我的學生、我的團隊?下班回家后,我是一位父親,我如何對待我的孩子?我如何更專注?我如何對待自己?這些都是在瑜伽課上學到的。課堂上發生的一切都是生活經歷的映射,兩者是一樣的。”
他也知道,說來容易而做來困難,在生活的修羅場里保持知行合一并不簡單。Jordan舉了個例子,課堂上他教大家如何正念,往往會提到,冥想不是要清空大腦,而是觀察自己的想法,“就像坐在椅子上看電影 —— 屏幕上放映的就是你的想法。你只是看著自己的想法。因為有了距離,所以能看清事情的真實。”那么,將冥想的覺知狀態應用到日常的沖突之中,事情或許會發生良好的轉折。
lululemon 大使 Jordan帶領“瑜伽感受”課程
“就像我和妻子發生爭執,等大家都冷靜下來,我會像看電影一樣,從第三方的客觀視角觀察情況。我看到自己說了什么,看到她說了什么,設身處地為她著想,更富有同理心、同情心,然后找到解決辦法。通常情況下,我們和別人意見不合都是出于強烈的自我意識 —— ‘我不需要是對的,但是你一定要錯的’。沒人真的在聆聽,只是兩種能量在碰撞,所以,通過正念和有意識的呼吸,我們為自己創造回歸本心的空間——在這里,健康的應對方法會出現,而我們能夠繼續前行。”
所以,瑜伽墊上的哲學并不一定是崇高的、難以接近的,它可以指向生活中對于“身心協調”的關注,去理解和觀察自己的行為及意圖。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Jordan的家如今不再是靜心之處。但他不必要關起門來,坐在墊子上冥想,以此獲得專注與平靜,因為生活處處是習練場,比如散步,走路去地鐵站,沿河行走時觀看水流的波紋與漣漪,再或者,換一條路線抵達目的地,換一只手來刷牙和吃飯。這些小小的習練都能夠幫助他回到“當下” —— 察覺到身體、頭腦和靈魂想做同一件事,有著同一個意圖。
lululemon 大使 Jordan帶領“瑜伽感受”課程
“生活中,我們可以不用一味尋求答案,而應多提問題,比如說,我的人生目標是什么?十什么能讓我快樂?我需要什么?我的家人需要什么?答案可能會變,因為人生會經歷不同階段。我認為,生活就是感受失調,然后尋求協調,感受悲傷,然后尋求快樂。兩者缺一不可,不能只有一種狀態。不能總是保持平和。需要經歷失敗和艱難困苦,然后才能成長,才能感到平和舒適。”
上周末的上海西岸沿江平臺,一場壯觀景象在發生:超過千名瑜伽愛好者,將自己的瑜伽毯鋪于木質平臺,在爽涼江風與時明時暗的光線中一同“流動”。這是lululemon為Align系列誕生十周年舉辦的“瑜”見你嘉年華 —— 北京、上海到廣州、重慶等七座城市,午后到夜晚,五月與六月都將涌起一股因聚集而產生的慶賀能量。Jordan作為大使帶領午后的習練,一聲‘namaste’的問候過后,他邀請大家再慷慨分享五分鐘。
“瑜”見你嘉年華特邀國際瑜伽音樂人DJ Drez和Marti Nikko帶來“瑜伽狂歡”
也是這五分鐘的時間,他坦言接受品牌邀約后產生的焦慮、不配得與自我否定,以及站在臺上的此刻如何轉化否定的信念。“我想要變得‘脆弱’,因為我想要大家知道,Jordan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導師,他是我們當中的一員,他也是人類,和我們一樣。這個世界已經有很大的隔閡,我希望瑜伽能作為工具,讓我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平日里,課程結束若有閑余,Jordan總愛和學生們分享故事。故事是人類傳遞經驗和情感的載體 —— 瑜伽亦然。有些言語,當下或許懸置于空中,到了特定時刻卻會發揮巨大的作用。“曾經有個許久沒聯系的學生發消息給我:我記得三年前你在課上說過一句話,它對此刻的我很受用。那時我意識到,自己是個信使。我只管分享就好,當他們到了某個階段,會聽懂這句話。”
千人瑜伽現場
瑜伽在梵文中本就意味著“聯結”,身與心,習練與生活,個人與天地,現代瑜伽盡管注重體式,卻也因此聚集起人群,達成另一重人與人的聯結。某種意義上,品牌成為最后一重連接的管道 —— lululemon的早期門店作為線下社區活動中心存在,店內經常舉辦瑜伽課程和健康講座。千禧年初,lululemon建立起大使計劃,這種部落式的自傳播機制一直沿用至今:由Educator、熱汗教練、門店大使構成的核心圈層,以每家門店為軸心,聚攏起周圍3公里內對運動、健康與社交充滿熱情的群體。
千人瑜伽現場
“當我想到lululemon,我想到的是社區、團結、聚集。大家或許留意到大規模、大范圍的活動,但門店同時也會進行小規模的社區活動。在這里,品牌、社區以及大使們彼此需要,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Jordan會在開店時間前帶領名為“Purpose & Practice”的正念課程,供15人左右的小范圍社區成員參與。Align系列的嘉年華,與其說是慶賀一條瑜伽褲的誕生,不如說是再次回到品牌最初的愿景 —— 以“人”為起點彼此聯結,見證日益壯大的瑜伽社區的緊密。
所以,瑜伽體式盡管重要,卻仍是途徑 —— 真正的情感聯結,總是發生在“面對面、人與人之間、那些墊子以外的時刻”。“我認為這比瑜伽體式更有力量。”Jordan說。
千人瑜伽現場
或也因此,嘉年華一小時習練的末尾,Jordan邀請習練者與相鄰的同伴們互動,手牽手練習,繼而背部互相倚靠進行30次深呼吸。對瑜伽習練者而言,這顯然不太尋常:個人的探尋,單獨的能量流動被置于一旁,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因身體的在場而互相聯結 —— 你會發現,不同的身體緩慢進入一致的動態,逐漸相同的還有呼吸的頻率。睜開雙眼,看見江水的滔滔,看見每張面孔暗示的年歲、性別、國別的不同,卻又如此清晰地看見,這一刻,我們相同,我們相連。
采訪/撰文Leandr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