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3月30日,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在熬夜完成談判后,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從俄國手中購得了面積達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當時,《紐約時報》嘲諷這是"西沃德的冰箱",國會議員們更是譏笑這是"買了一個北極熊的游樂場"。然而,這個被嘲笑了半個世紀的"愚蠢交易",卻成為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土地投資之一。
要理解賣掉阿拉斯加的這一舉動,就必須從俄國當時所面臨的一系列內外困境分析。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敗,不僅讓俄國失去了在黑海地區的軍事支點,而且使其國際地位一落千丈,不再是那個氣勢洶洶的歐洲憲兵了。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接手的是一個財政瀕臨破產的國家:國庫空虛到需要用毛皮來支付士兵的軍餉,海軍艦隊只剩下幾艘吱呀作響的老舊木質戰艦靜靜地在港口趴著。
圖為亞歷山大二世
阿拉斯加作為俄羅斯在北美唯一的殖民地,早已成為沉重的負擔。這塊遙遠又寒冷的土地每年只能帶來7萬美元的收入(主要來自皮毛貿易),卻要耗費20萬美元來維持駐軍和補給。怎么想都不應該繼續留在阿拉斯加,更要命的是,英國在加拿大的3萬駐軍對這塊土地虎視眈眈,隨時可能下手。
"我們就像守著一個裝滿金子的保險箱,卻沒有能力保護它。"時任沙俄外交大臣戈爾恰科夫在給沙皇的密報中這樣寫道。在這種情況下,站在俄國的視角,出售阿拉斯加可以說是明智的選擇。與其被英國搶走,不如賣給當時還相對友好的美國。
美國國務卿西沃德力排眾議推動這筆交易時,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壓力。《芝加哥論壇報》稱這是"史上最愚蠢的交易",《波士頓環球報》則諷刺說"我們花錢買了一塊永遠無法解凍的土地"。
阿拉斯加出售協議簽字儀式
但西沃德和這些媒體不一樣,他看到了其他人沒有看到的戰略價值。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獲得阿拉斯加意味著美國完全控制了北美大陸的太平洋沿岸,將自身軍事力量投射到北極地區。從經濟來看,西沃德敏銳地意識到阿拉斯加可能蘊藏的自然資源價值,后來的歷史證明了他的高瞻遠矚。
支付阿拉斯加購買款項的720萬美元支票
諷刺的是,俄國駐美大使斯捷克利在推銷阿拉斯加時,曾夸張地宣稱那里有豐富金礦——這個當時被認為是夸大其詞的說法,在30年后竟成了現實。
1896年,阿拉斯加爆發克朗代克淘金熱,掀開了這塊土地價值重估的序幕。在隨后的十年里,阿拉斯加的黃金產值就超過了5億美元,相當于當初購買價格的70倍。但真正的驚喜還在后面:1968年,阿拉斯加普魯度灣油田被發現,探明儲量超過60億桶。按現在的油價計算,這些石油的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
此外,阿拉斯加還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木材資源和稀有金屬資源。保守估計,阿拉斯加的總價值已超過2萬億美元。俄羅斯:曾經有一塊2萬億的地擺在我面前…我卻沒有珍惜,如今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1867年俄國售美領土地圖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1959年阿拉斯加正式成為美國第49個州后,其戰略價值進一步凸顯。在冷戰期間,阿拉斯加成為美國監視蘇聯的前哨站。1960年,美國在阿拉斯加部署了彈道導彈預警系統,這個曾經的"冰箱"變成了保衛國家安全的"防盜門"。俄國一百年前的舉動,沒想到能給蘇聯帶來國家安全的威脅。
如果俄羅斯保留了阿拉斯加,今天的國際格局會有何不同?也許美俄關系會更加緊張,也許冷戰格局會完全改變,又或許阿拉斯加會像西伯利亞一樣發展緩慢。但歷史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如今,阿拉斯加每年為美國創造超過500億美元的經濟價值,是美國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而俄羅斯,除了得到那筆早已花光的720萬美元外,只留下了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有時候,迫于無奈的短期決策,可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長遠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