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寧德5月21日電 (葉茂 林榕生 蔡麗軍)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統正式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消息傳來,福建省福鼎市從事茶行業已46年的資深茶人方守龍21日說,這對推動福鼎白茶文化系統的傳承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北京時間5月19日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正式將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統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資料圖為福鼎白茶制作技藝展示。福鼎市委宣傳部 供圖
福鼎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張青碧也說道,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對福鼎白茶秉承了千年的傳統農耕智慧的高度認可。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地,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從茶馬古道,到茶詩、茶畫、茶書、茶藝,茶文化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亮麗名片。
作為中國六大傳統茶類之一,白茶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因成茶芽頭肥壯、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福鼎市素有“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之美譽,是中國白茶發源地、中國白茶核心產區和出口基地。
福鼎白茶已有1400多年歷史,唐代陸羽《茶經》中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白茶”出處。“白茶山”即是福鼎太姥山,太姥山鴻雪洞的“綠雪芽古茶樹”即為福鼎白茶母茶樹。
作為資深茶人,方守龍還是“白茶山”的護管員。他說,要把福鼎白茶文化系統的傳承做好,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做好市場品牌推動、茶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同時還要注重把茶山的管護做得更好。
北京時間5月19日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正式將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統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資料圖為福鼎白茶生態茶園。福鼎市委宣傳部 供圖
福鼎市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悠久歷史孕育了特有的茶樹品種和制茶技藝,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內包括國家級良種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和當地菜茶群體種等,保留了傳統的有性繁殖方式。茶園生態種植模式和立體景觀提升了資源利用和病蟲害防治效率。
在福鼎市委副書記林乃平看來,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具有五大特征和價值,包括遺產地人民的生計之源、擁有豐富的農業生物多樣性、“似簡實繁”的種植管理和傳統制茶工藝、極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和多樣迷人的茶園景觀。
2017年,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9年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23年進入中國農業農村部候選項目遴選答辯。
林乃平表示,今年,福鼎市還首創“農遺守護人”評選,旨在增強農遺認同感,為福鼎白茶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福鼎市著力實施“三茶統籌”提升計劃,積極推進國際與國內交流合作,推動福鼎白茶品牌保護和產業創新發展。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茶園可采摘面積約31.9萬畝,實現茶葉總產量4.1萬噸,全市茶產業綜合產值約155.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其中白茶產量2.1萬噸。
張青碧表示,福鼎白茶產業的融合發展,從一產的生態種植管理,到二產的標準化加工生產過程,到三產商貿業的繁榮發展,尤其是在茶、文、體、旅全面融合發展和推動鄉村振興上,向世界提供了福鼎的經驗做法。(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