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俄烏雙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坐下來談了一次,這是自2022年沖突爆發以來雙方頭一回面對面談判。這事兒全球都盯著看,畢竟打了三年多,大家都想知道能不能消停點。結果談判剛結束,俄方代表團團長弗拉基米爾·梅金斯基在接受采訪時冷不丁提到了300年前的北方戰爭,還拿它跟現在的情況比劃了一下。這話一出,立馬炸了鍋,大家都在猜他到底想干嘛,是放狠話還是另有深意。
2025年5月15日,俄烏在伊斯坦布爾開了場談判。這地方之前2022年也用過,但這次意義不一樣,畢竟是三年多以來雙方第一次直接碰頭。俄方團長是梅金斯基,總統助理,普京親自點的將;烏方則是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帶隊。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還特地跑了一趟土耳其,可見這事兒分量多重。
談判桌上談了啥呢?主要是停火、換戰俘、烏克蘭的中立地位,還有領土問題這些老大難。俄方還是那套老話: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得歸俄羅斯,烏克蘭別惦記北約了。梅金斯基還撂了句狠話,說俄羅斯不想打,但真要打下去,幾年都沒問題。烏方不甘示弱,堅持俄羅斯得撤軍,把邊界拉回2022年2月24號之前那條線。結果呢?談了幾個鐘頭,啥也沒定下來,只能說好以后再聊。
梅金斯基這人挺有意思。他不是一般的政客,還帶點書生氣。1970年生的,烏克蘭出身,長在蘇聯軍官家庭,后來考進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學國際新聞。畢業后干過出版廣告,邊干邊讀研,拿了政治學博士,后來又搞了個歷史學博士。這家伙對歷史特上心,寫過好幾本書,像《墻》和《俄羅斯神話》系列,都是講俄羅斯歷史和文化的,觀點偏國家主義,強調俄羅斯的領土和歷史權利。
他在政壇也混得風生水起。2003年當過國家杜馬議員,2012年干過文化部長,弄了不少愛國項目,比如拍歷史片《潘菲洛夫28勇士》。2020年當上總統助理,2022年和這次2025年都帶隊談俄烏和談。能看出來,普京挺信任他,尤其是在這種需要硬氣又得有點文化底蘊的場合。
這次他提北方戰爭,肯定不是隨便說說。以他的歷史迷屬性,八成是想借古諷今,給談判加點分量。那這北方戰爭到底是啥?跟現在有啥關系?咱接著往下看。
北方戰爭是300年前,1700年到1721年,俄羅斯跟瑞典打的一場硬仗,核心就是搶波羅的海的地盤。那時候俄羅斯的沙皇是彼得一世,野心不小,想打開通往歐洲的海上通道。瑞典當時是北歐霸主,把波羅的海沿岸捏得死死的,俄羅斯啥也撈不著。彼得一世覺得這些地兒早先是俄羅斯的,比如諾夫哥羅德公國那塊,1617年被瑞典搶走了,他憋著勁兒要拿回來。
開打的時候,瑞典國王查爾斯十二世挺猛。1700年納爾瓦戰役,俄國人被揍得滿地找牙,之后幾年瑞典連戰連勝。但彼得一世不服輸,一邊建圣彼得堡,一邊搞軍隊改革。1707年他還試著談和,說只要圣彼得堡和涅瓦河沿線就行,其他地兒可以還回去。查爾斯十二世不干,非要打到最后,結果1709年波爾塔瓦戰役翻車,瑞典大敗,查爾斯跑去奧斯曼帝國躲著。
后面俄羅斯越打越順,1714年海上也贏了,瑞典慢慢扛不住。1721年簽了《尼什塔特條約》,瑞典丟了愛沙尼亞、利沃尼亞這些地方,俄羅斯一躍成了波羅的海的大玩家。這仗打了21年,俄羅斯硬是靠韌勁兒翻了盤。
梅金斯基為啥提這事兒?他在采訪里說了,北方戰爭里彼得一世好幾次想和談,但瑞典不給面子,非打到底,最后俄羅斯還是贏了。他還特意強調,那些地兒本來就是俄羅斯的,瑞典占了那么多年也沒用,時間一長還是得還回來。這話聽著耳熟吧?明擺著是沖著烏克蘭去的,尤其是頓巴斯和克里米亞,俄羅斯一直覺得那是自己的地盤。
再細想,他這比喻還有幾層意思。第一,俄羅斯不怕打持久戰,北方戰爭21年都熬下來了,現在這點時間算啥。第二,烏克蘭要是硬扛,就像當年的瑞典,最后可能啥也撈不著。第三,他還點了點西方,說當年英法老給瑞典撐腰,跟現在美國北約幫烏克蘭一個味兒,但歷史證明這沒啥用。這說法挺狠,既是警告,也是給自己壯膽。
不過歷史不是照抄的劇本。北方戰爭那會兒沒聯合國,沒經濟制裁,現在國際環境復雜多了。梅金斯基拿這事兒類比,更多是想表明態度,可真要照著走,現實未必配合。
俄方態度很硬,梅金斯基直接說“我們不想要戰爭,但能打到你們服為止”,還問烏克蘭代表準備打多久。烏方也不含糊,葉爾馬克回應說俄羅斯別老拿2022年的劇本套現在,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不能讓步。雙方各說各話,談崩不奇怪。
從公開信息看,這次沒簽啥協議,連停火都沒提上日程。不過有個小亮點,雙方同意保持聯系,過幾個月再談一次。這算不算進展?不好說,至少說明還沒徹底撕破臉。
梅金斯基會后接受“俄羅斯24”采訪,又把北方戰爭拎出來遛了一圈。他說彼得一世當年也想早點停,但瑞典不識趣,硬拖到最后輸光。他還搬出俾斯麥的話:“別想著騙俄羅斯或者搶它東西,時間會讓俄國人拿回屬于自己的。”這話聽著挺玄乎,但意思很明白:俄羅斯覺得自己有理有底氣,不急著妥協。
這歷史類比聽著挺唬人,可實際效果呢?烏克蘭背后有西方撐著,美國剛給了一大筆軍援,北約也在邊上看著。俄羅斯這邊雖然嘴硬,但經濟被制裁得夠嗆,國內壓力也不小。2025年的仗,跟300年前不一樣,打的是資源、外交和輿論,誰也耗不起。
未來咋走不好斷言。談判開了個頭,但離和平還遠著呢。俄羅斯要是真學北方戰爭打持久戰,可能得掂量掂量成本。烏克蘭想頂住,也得看西方能支持多久。說白了,這場沖突不是倆國家的事兒,背后牽扯太多,解鈴還需系鈴人。
梅金斯基提北方戰爭,不是單純秀歷史知識。他這是在給談判定調,告訴所有人俄羅斯的底線和決心。從歷史看,俄羅斯確實擅長打硬仗,像北方戰爭、拿破侖入侵、二戰,都是一路扛過來的。這次俄烏沖突,他們也擺出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
但現實不是歷史書。現在是2025年,全球化把大家都綁一塊兒了,打仗不是光靠意志就能贏。俄羅斯經濟被制裁得喘不過氣,烏克蘭靠著西方援助還能撐一陣。梅金斯基拿300年前的事兒說現在,既是自信,也是壓力下的強硬表態。
對烏克蘭來說,這談判是機會也是挑戰。機會是能喘口氣,挑戰是得面對俄羅斯的步步緊逼。對國際社會,這事兒更是個燙手山芋。和平誰都想要,可怎么平衡各方利益,誰也不敢打包票。
2025年5月的伊斯坦布爾談判,沒啥大結果,但開了個口子。梅金斯基拿北方戰爭說事兒,既是給烏克蘭施壓,也是給自己人打氣。歷史告訴我們,打仗沒啥好果子吃,北方戰爭21年,死人無數,最后簽個條約也就那么回事兒。現在這仗打了三年多,大家都疲了,真要和平,還得靠腦子,不是光靠嘴硬。
俄烏這事兒不光是倆國家的事兒,全世界都在看。未來幾個月再談,能不能有點實質進展,就看雙方能不能放下點架子,少點歷史包袱,多點現實考量。歷史是鏡子,但照不出未來,咋走還得靠人自己摸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