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坡瀑布
文/袁堂棟
我欣賞雄渾磅礴的黃果樹瀑布,流連小巧玲瓏的小七孔瀑布,贊美清新高遠的廬山瀑布,歌頌寬闊大氣的萬州瀑布。但我更喜歡的,還是家鄉的五里坡瀑布。
五里坡瀑布位于巫山縣平河鄉,引水口在大峽村小石峽,成瀑點在龍潭村九龍山山腰,是五里坡大峽谷原始河流改造后的新特景觀,是龍潭天河精心醞釀的視覺盛宴,是鐫刻在懸崖峭壁上人定勝天的人間仙境,是流淌在巫峽山水間的綠色詩篇,也是平河人歡迎追尋詩和遠方朋友的深情呼喚。
五里坡瀑布,可遠遠觀賞宏大磅礴的氣勢,遠聽驚如天雷的吼聲,也可近處把玩如夢如幻的瀑韻,聆聽如泣如訴的水語,且都十分輕松。
站在起陽河與平河交匯的山梁上,晴空下,遠觀九龍山,身披輕紗,像一個活潑的仙子,手持白練,在山野間奔跑、跳躍,讓一向沉穩的山峰,多了絲絲靈動。霧靄里,遠眺九龍山,仿佛多了一份靈氣,也多了一份神秘。云霧飄蕩在山間,瀑布若隱若現,盡情地躲著迷藏。云霧升至山頂,久久不愿散去,和萬千涓涓細流一起,組成一頂秀美的紗帽,烘托出山峰的陽剛之美。
腳下的這片土地,名喚馬鬃嶺。相傳,那個宋朝在位時間最長,創立了“仁宗盛治”傳奇、演繹了“貍貓換太子”的皇帝曾經到此,因山高坡陡,騎馬上山,緊攥馬鬃,故名。山前,是寬闊的平河谷地,一灣河水,靜靜流過。春天的花事、夏天的柳蔭、秋天的蘆花、冬天的鳥影,等待你慧眼捕捉。
繼續探秘,車子在舒緩的平河邊行走,寬闊的河灘,茂盛的作物,高大的廠房,別致的民居,從車窗邊掠過。五里坡瀑布,時而像一只展翅欲飛的天鵝,撲閃著剛勁有力的雪白翅膀,每一次舞動,都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時而又像一個充滿活力的武者,手持雙劍騰挪跳躍,劍鋒過處,盡顯太陽的光芒。
此時此刻,你也可以跳出瀑布的誘惑,聽一聽車窗外稚嫩的諧趣童謠:觀音巖的風,古牛窖的雪,葉家灣的女娃子,惹都惹不得;也可以停下車來,聽壯實的大哥擺一擺那湖廣入川的龍門陣:異姓兄弟抱團創業,后抓鬮分家,便有了沈家一條河、陶家一面坡、楊家一只角的群居特色和產業布局……
駐足峽口,只見一組龐大的水流,沿著青黑色的石溝奔涌而下。這是柔軟與剛強的碰撞,這是溫柔與勇毅的攜手,這是過眼云煙與永恒駐守的邂逅,每一次奔赴,都給人不同的感受,有的如九龍激戰,有的如百虎出山,有的如萬馬奔騰……不同的組合,仿佛都鉚足了勁,要擺脫石溝的束縛。濺出的飛沫,升騰的霧氣,墜落的水絲,讓瀑布既真實又朦朧,猶如天龍般走進人們的心坎。
飛流直下的瀑布前,寬闊平坦的公路邊,有百年鐵橋的殘影。此橋因建橋位置高,地勢險要,人們習慣稱之為高橋,是方圓幾百里少有的鐵制橋梁,是五里坡謝崇德“神兵”農民起義改善基礎設施的三大成果之一,既方便來往行人,也不耽誤兩岸的搶種搶收,成就了“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的佳境。橋頭有原創或借用的“園澆芬芳長春色”“地培桃李棟梁根”等聯語,表達了建橋人深情而樸素的愿望。
仰望,是渠口瀑布,環視,是橋頭瀑布。這,只是五里坡瀑布的一個組團,是龍潭天河帶給游客的一重驚喜。假如要更富詩意的名字,那就叫它天龍瀑吧,或者,叫它天泉瀑。
天龍瀑的力量來自天珠瀑,和它一起爭奇斗艷的,還有天帆、天簾、天絲、天箭等等瀑布組合。
天珠,是晶瑩的水珠,是璀璨的露珠,是曼妙的輕霧,是多彩的云霞,來自五里坡的山山嶺嶺,來自五里坡的枝枝葉葉,來自五里坡的曠野星空,來自五里坡的神女天池。
天珠瀑,把從老河床融入新渠道的欣喜,把從當陽河轉身的眷戀,化作前行的動力,在龍潭天河里靜靜思考后,歡快跳躍,積蓄著閃亮登場的力量。
天珠瀑,因條件限制,暫時還不能一睹芳容,但對它的敬畏,卻深深地留在心底。
五里坡瀑布,展示魅力的另一個舞臺,在龍潭巖。
龍潭巖所在的河段,當地人稱之門板石河。勢如門板,往來交流,困難之大,可見一斑。正是條件艱苦,才凸顯出五里坡瀑布的別樣風姿。
古銅色的懸崖缺口,是五里坡瀑布最年輕的河床。擺脫天河束縛的水們,側身向崖,一點一滴,一絲一縷,浸潤崖壁,磨合崖壁,順壁而下,一簾一簾,展現水的堅韌。由最初的不著痕跡,到巖石的朗潤,至山水融合,仿佛織女操縱天梭,織就了一副龐大的水簾,又好似神女揮舞廣袖,將一朵朵白云掛在山間。
龍潭巖瀑布回歸五里坡大峽谷,不是一躍而下,直落谷底,而是三級連跳,形成帆影、珠簾、絲語、箭勢……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左中右三道巨大的水幕,好似張開的船帆,攜帶著巨大的力量,從渠沿,從山中,從樹間,非常勁猛地撲向身下的巖帽。風,似帆影最忠實的追隨者,仿佛在鼓動帆影翻飛遠行。但水的力量,仍是這里的主宰。激蕩的水流,一波又一波,從渠沿涌出,像穿著花邊裙的小孩坐滑梯一樣,一個一個歡呼而下。
隨后,飛花四濺,從幕檐飛下,像一串串珍珠織就的銀簾,一副一副掛在山間。珠簾輕舞,瀟灑落地后分身為絲絲銀線,竊竊私語,相伴溶入河谷。
重重疊疊、如夢如幻、似云似霧、飄然瀟灑的瀑布,帶給人的是震撼,而瀑布內外的奇妙組合,也是妙趣橫生,帶給人無窮的驚嘆。
這,也許就是喀斯特地貌奇觀。它們,不受瀑布的左右,從石縫、從石孔中噴涌而出。有的,像剛出土的小竹筍;有的,似剛出窩的小靈蛇;有的,若蓄滿勢的勁竹。
平河何處覓奇遇,五里坡瀑水觀音。正當你準備閉目回味的時候,三道大瀑牽手若干細流,變身十數股粗壯的泉流,奔走跳躍在山崖上,整個瀑布,活脫脫呈現出觀音坐蓮臺的奇觀,又仿佛樂山大佛飛躍至此,讓人驚嘆不已。那一級瀑布,似高大的身軀,二級瀑布泉水分流,仿佛菩薩的雙肢,三級瀑布泉水蜿蜒入河,像極了秀美的雙腳。山頂呢,似側面觀音,谷底碧綠的河水,就是那絕美的蓮臺。
夏天傍晚的小河邊,到處都是成雙成對的蜻蜓,幾乎成了蜻蜓的海洋。蜻蜓的伙伴們,是否跳著輕盈的舞蹈,欣賞著可愛的瀑布,我們不得而知。
但我們探尋的目光,隨之抬升,從河底到山腰,跳過瀑布,再到山頂,再到遙遠的天空。我們看到的,不是龍潭村委會邊建筑上的漢磚,我們聽到的,不是九龍亭里關于唐王李顯臨口探險、薛剛反唐的故事。
凝視間,天空仿佛在暗示什么,然后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原來,我們追逐瀑布倩影的地方,前后左右都是山。高聳的山脊,組合成一個夸張的心形,儼然一顆愛心的模樣。
多少地方,挖掘潛力,集思廣益,用神樹仙枝、奇花異果等等形體,借唐僧師徒、哪吒父子等等形象,塑國寶熊貓、深海鯨魚等等萌體,建秦宮漢闕、唐城宋池等等形勝,來塑造地方標志,展示地域特點。
而五里坡瀑布,在洗去人們疲憊的同時,不知不覺將人們帶入了心形地標,讓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捕捉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瞬間。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山的恩賜,這是水的眷戀,這是愛的奉獻。
來吧,朋友!來巫山,來平河,來五里坡,捎上一壇平河橋頭第一坊劉家酒坊的苞谷燒,讓我們一起,擁抱瀑布的世界,深入瀑布的領域,感悟瀑布的乾坤,領略瀑布的風采!
作者簡介:袁堂棟,重慶市作協會員、巫山縣作協理事。參與編著地方史志、文化、旅游等專著多部。出版文化散文集《三筆巫山》。
圖片來源:巫山縣人民政府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