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口供”案件一直是檢察機關辦案面臨的難點和挑戰。面對犯罪嫌疑人拒不認罪、關鍵證據缺失的復雜局面,仙桃市檢察院通過數據恢復、智能分析等科技手段補充完善相關證據,成功突破案件僵局。近日,由仙桃市檢察院提起公訴的吳某甲、吳某乙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仙桃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決,對吳某甲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對吳某乙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
2024年下半年,市檢察院受理吳某甲、吳某乙掩飾、隱瞞犯罪所得一案。經查,吳某乙供述系吳某甲邀約為“跑分”團伙提供車輛運輸支持,并協助操作轉移電信詐騙資金。然而,吳某甲到案后拒不認罪,且二人的微信聊天記錄等數據均已刪除,案件辦理一度陷入僵局。
圖片由豆包AI生成
在兩次退回補充偵查后,承辦檢察官果斷啟動自行補充偵查,通過依法調取吳某乙手機,委托技術部門運用電子數據恢復技術,成功恢復并提取了379029條已刪除的數據信息。
海量數據的篩查無異于大海撈針,如何在短時間內精準鎖定關鍵證據?檢察技術人員與辦案團隊再次攜手,圍繞案件事實確定關鍵詞,運用數據分析系統對恢復數據進行深度篩查挖掘。最終,涉案車輛照片、聊天記錄、通話信息等證據材料逐一固定,為案件辦理成功打開突破口。
在夯實證據基礎后,承辦檢察官依法對吳某乙進行針對性地訊問,并進行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同時,對吳某乙提供的證人進行遠程詢問核實。經研判,盡管吳某甲堅持“零口供”,但其他證據已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足以認定其參與“跑分”犯罪活動。最終,市檢察院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兩名被告人提起公訴,并獲法院判決支持。
近年來,市檢察院深入貫徹落實科技強檢戰略,持續推進檢察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技術辦案規范化水平,先后開展技術性證據專門審查147件,技術協助121件,檢驗鑒定6件,通過構建“技術支持+檢察監督”辦案模式,有效提升重大疑難案件辦理質效。
下一步,市檢察院將繼續強化數字檢察建設,以科技手段賦能法律監督,為打擊新型網絡犯罪、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聲明:本公眾號未標明原創的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交流學習之用,不用于商業行為。如有侵犯了企業、媒體、公司、個人的知識產權,請聯系刪除。本公眾號發布的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來源:仙桃檢察
責編:周方婷
編審:宋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