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5月22日電(記者周盛盛、李寧)每次開播,“西寧野生動物園”的直播間總是不缺流量。與眾不同的是,它的主角是一只雪豹,睡覺或進食、發呆或嬉戲,它的每一個動作都萌態十足,與“雪山之王”的稱號形成強烈反差。
“‘凌小蟄’清澈的眼睛里仿佛藏著整個宇宙。”有網友這樣評論。
“‘凌小蟄’怎么樣了?”“‘凌小蟄’最新消息”“‘凌小蟄’拍CT”……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凌小蟄”時常登上社交媒體熱搜榜,成為網友的“云養”雪豹。
西寧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在短視頻平臺分享的“凌小蟄”視頻引發網友廣泛關注。新華社發
“凌小蟄”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索加鄉被發現時,它身形瘦小,幾乎喪失了運動能力。
“3月5日下午送過來的時候,它全身只有眼珠子能轉、嘴巴能張,體溫急劇下降。”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副主任齊新章說,如果當時沒有連夜送到西寧接受治療,小家伙不一定能撐過第二天。
經過初步檢查,這只雪豹幼崽僅6個月大,體長74厘米、體重9.7千克,遠低于同齡正常水平。救護中心工作人員推測,它可能從高處跌落,受傷后發生傷口感染,再加上長期進食困難,處于瀕死狀態。
緊接著,救護中心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專家團隊,為這只雪豹幼崽制定了搶救與治療方案,開展緊急救助。
經過緊張有序的治療,這只小雪豹的身體有所好轉。3月8日,“凌小蟄”第一次抬起了頭,望向外面的世界。
“那一刻,我們懸著的心終于慢慢放了下來。”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工作人員趙海龍說,這只雪豹幼崽被救助時正值驚蟄節氣,所以它有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凌小蟄”。
這是5月20日監控鏡頭拍攝的“凌小蟄”畫面。新華社發
2017年起,救護中心救助的雪豹都用“凌”字命名。齊新章說:“凌的本意是冰雪,凌又有跨過、越過的意思,被救護的雪豹都遇到了生命中的一道坎,希望它們能跨過去。”
在網絡上,齊新章的另一個身份是博主“圓掌”。僅在微博平臺,“圓掌”賬號的粉絲量就超過248萬,“圓掌”賬號的內容基本都是雪豹:背景是雪豹等野生動物,頭像是雪豹的腳掌,發帖內容也大多以雪豹“凌小蟄”等野生動物為主。
長期以來,齊新章堅持用“圓掌”的身份開展珍稀野生動物的宣傳和科普,并成為生態環保與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網紅人物。
3月14日,按照慣例,齊新章將“凌小蟄”康復的視頻發到了社交平臺。讓他意外的是,第一條視頻的瀏覽量就突破了一千萬次,隨著“‘凌小蟄’康復日記”系列視頻發布數量的增加,不同社交平臺上關于“凌小蟄”的話題和討論量也快速增加。
“截至目前,全網關于凌小蟄的系列視頻,總瀏覽量已經突破百億次。‘凌小蟄’也成為當之無愧的動物界新晉‘頂流’。”齊新章說。
經過兩個多月的救護,“凌小蟄”已經具備基本的站立、行走和跳躍能力,并逐漸適應隔離康復室的生活,體重也達到了16.6千克。
“‘凌小蟄’之所以能引發這么多網友的關注,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齊新章認為,“凌小蟄”的走紅、破圈,背后是西寧市多年來對于雪豹救護繁育的成果;而凌小蟄被救助時的弱小、無助,引發了廣大網友的憐愛。“凌小蟄”和網友形成的“云陪伴”關系,體現出社會公眾對于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關注度正不斷提高。
“即便面對絕境,‘凌小蟄’眼中的宇宙未曾坍塌,反而變得更加澄澈深邃。人們用行動點亮了一道光,支撐著它在痛苦中堅守,等待破繭重生的時刻。”有一位網友留言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