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RTX 50系列中的“60”甜品終于也迎來正式開售的時間點。RTX 5060定位1080P高幀率游戲體驗,同時在DLSS 4和多幀生成的加持下更是可以提供相對上代翻倍的理論游戲性能,因此廣受玩家關注。那么它的真實表現如何呢?我們收到了來自華碩的ATS-RTX 5060-O8G巨齒鯊,一起來看個究竟吧。
↓點擊視頻了解華碩RTX 5060巨齒鯊↓
華碩ATS-RTX 5060-O8G巨齒鯊介紹
華碩ATS-RTX 5060-O8G巨齒鯊(以下簡稱RTX 5060巨齒鯊)保持了該系列一貫的簡約硬朗設計風格,凸顯巨齒鯊的犀利氣質,而三風扇2.5槽的設計既提供了強于普通雙風扇RTX 5060的散熱效果也保證了更好的機箱兼容性。
RTX 5060巨齒鯊搭載了三個采用雙滾珠軸承的軸流風扇,在提供出色散熱效率的同時也擁有雙倍于油封軸承風扇的使用壽命。2.5槽散熱器采用了MaxContact鏡面直觸技術,而GPU也受到了ASUS GPU Guard的保護,在提供出色散熱效率的同時也增強了顯卡的可靠性。
硬件規格部分,RTX 5060巨齒鯊的GPU加速頻率達到了2595 MHz(OC模式),高于公版標準的2497 MHz,它配備了128bit/8GB GDDR7顯存,帶寬高達448 GB/s,遠高于RTX 4060的272 GB/s,因此在應對高要求的3A大作時優勢會更大。
RTX 5060巨齒鯊采用全自動化工藝,品質可靠耐用,更是使用304不銹鋼I/O擋板,防腐防銹持久保新。接口部分,它提供了1個HDMI 2.1b和2個DP 2.1b,可以滿足玩家多屏顯示的需求。
接下來看看它的實戰表現。
實戰測試:DLSS 4黑科技讓RTX 5060幀率暴增
測試平臺
顯卡:華碩ATS-RTX 5060-O8G巨齒鯊
處理器:銳龍7 9800X3D
內存:Lexar ARES 6000 16GB×2
主板: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硬盤:Lexar NM1090 2TB
電源:ROG雷神Ⅱ1600W
操作系統:Windows 11專業版24H2
DLSS 4光追游戲測試
RTX 50系帶來了DLSS 4,在全新Transformer模型加持下,不但能夠提供更好的畫質和效率,還能通過多幀生成技術巨幅提升游戲幀率。
3DMark DLSS 4測試項目中,可以看到RTX 5060在開啟DLSS 4的情況下開啟幀生成與4×多幀生成相對原生畫質分別有超過四倍和八倍的提升,同時也能看到,RTX 5060有了4×多幀生成加持后的幀率相對RTX 4060在幀生成設置下的幀率提升幅度也超過了160%,高出了好幾個檔次。
最新上線的《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對DLSS 4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而且強制開啟光追。可以看到,RTX 5060在2K原生畫質下幀率為48fps,開啟DLSS 4質量檔和4×多幀生成之后,幀率飆升到170fps,相對開啟DLSS 3和幀生成的RTX 4060提升了一倍多。
《賽博朋克2077》在2K“超速”畫質設定下對顯卡的要求非常苛刻,RTX 5060在這里都只有11fps,但是開啟DLSS 4質量檔和4×多幀生成之后,幀率增長到99fps,增長幅度接近八倍,相對開啟開啟DLSS 3和幀生成的RTX 4060則提升超過1.3倍。
《心靈殺手2》開啟光追后對顯卡壓力很大,RTX 5060在2K原生畫質下幀率僅有20fps,但是開啟DLSS 4質量檔和4×多幀生成之后,幀率暴增至104fps,相對原生提升超過四倍,相對開啟DLSS 3和幀生成的RTX 4060也提升超過一倍。
《刺客信條:影》對顯卡的要求非常高,在2K原生畫質下,RTX 5060也只有26fps,比RTX 4060高出30%,但開啟DLSS 4質量檔和4×多幀生成之后,幀率暴增至103fps,比RTX 4060開DLSS 3質量檔和幀生成高出了一倍多,優勢巨大。
由此可見,RTX 5060在RTX 50系獨享的DLSS 4和多幀生成加持下,相對RTX 4060的性能實現了翻倍的升級,這也意味著玩家從RTX 4060甚至更老的“60”系顯卡升級到RTX 5060的確能獲得翻倍或者更多的性能提升。
基準性能測試
3DMark基準性能部分,可以看到,在DX11的FireStrike系列項目中,RTX 5060相對RTX 4060領先的幅度在35%~43%,4K分辨率下優勢更大。在DX12的TimeSpy系列項目中,RTX 5060在2K和4K下都是領先RTX 4060大約28%。在DX12U和光追項目中,RTX 5060領先幅度大約為37%~41%,新一代光追單元和更高的顯存帶寬無疑帶來了更多的優勢。綜合所有項目來看,RTX 5060相對RTX 4060的平均優勢大約為35%,比較符合預期。
光柵游戲性能測試
先來看看1080P的光柵游戲性能表現。RTX 5060在《賽博朋克2077》《CS2》《永劫無間》《生化危機4》重制版中相對RTX 4060的提升尤其明顯,平均幀分別領先了39%、29%、36%和28%,綜合全部游戲來看,平均幀領先RTX 4060的幅度為25%。1% LOW幀部分,RTX 5060由于顯存帶寬比RTX 4060高出65%,所以也有更好的表現,綜合全部游戲來看1% LOW幀平均領先RTX 4060的幅度為29%。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到,RTX 5060在1080P極限畫質下,完全可以讓絕大多數游戲大作都保持60fps甚至上百幀的流暢度,對于主流裝機玩家來講性能完全夠用。
那么在2K分辨率下,RTX 5060表現又如何呢?從實測來看,即便是分辨率提升到2K,8GB顯存的RTX 5060其實也是可以HOLD住大部分游戲大作的,同時更高的顯存帶寬也為它助力不少,平均幀和1% LOW幀相對RTX 4060的平均優勢都達到了28%。
常規光追和DLSS游戲測試
RTX 5060的RT Cores和Tensor Cores都領先RTX 4060一代,在常規的DLSS與光追設置下,相對RTX 4060的提升也是很明顯的。從測試成績可以看到,RTX 5060在開啟光追和DLSS情況下,領先 RTX 4060的幅度從18%~26%不等,平均下來平均幀領先幅度超過20%,1% LOW幀領先幅度也超過了20%。
生產力性能測試
3D設計生產力方面,可以看到,在Blender Benchmark和V-Ray GPU RTX等3D渲染項目方面,RTX 5060領先RTX 4060的幅度最高超過30%,在涉及光追的V-Ray GPU RTX項目中領先幅度最高,達到31%,平均下來領先幅度為22%,優勢非常明顯。
考機與超頻測試
室溫28℃默認設置下進行考機,RTX 5060巨齒鯊滿載整卡功率145W,GPU不到64℃,顯存僅為58℃,可見三風扇散熱系統確實比雙風扇好很多。如果把風扇轉速開滿,GPU溫度還會下降到55℃左右,顯存更是可以下降到48℃左右,非常涼快。
我們進行簡單的超頻,直接在GPU TWEAK Ⅲ中將整卡功率上調到110%、將GPU頻率拉到2821 MHz上限,顯存拉到30004 MHz,TimeSpy GPU得分達到了14642分,測試中GPU最高頻率達到3127 MHz,這個超頻成績也是相當出色的。
總結:嘗鮮DLSS 4的三風扇性價比王者
最后總結一下。RTX 5060在DLSS 4和多幀生成的加持下可以提供高出RTX 4060一倍多的游戲幀率,同時更高的顯存帶寬也帶來了更好的1% LOW幀表現、提供更流暢的游戲體驗。由此可見,對于目前數量龐大的RTX 2060 SUPER、RTX 3060和RTX 4060用戶來講,直接升級到RTX 5060的話完全可以獲得超過一倍的游戲流暢度提升。同時,RTX 5060的游戲功耗也不高,滿載也只有145W,并且使用常規的單8Pin輔助供電,玩家升級基本上也不用換電源。而華碩ATS-RTX 5060-O8G巨齒鯊作為RTX 5060中的超高性價比三風扇代表作,不但擁有出色的做工與用料,三風扇也比雙風扇散熱效果更好,如果玩家想要買一款散熱更好的高性價比RTX 5060,ATS-RTX 5060-O8G巨齒鯊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華碩TX-RTX 5060-O8G天選
當然,如果玩家喜歡二次元主題的RTX 5060顯卡,也可以關注一下華碩TX-RTX 5060-O8G天選,這塊RTX 5060把天選姬的各種元素拉滿,甚至連配套的GPU TWEAK Ⅲ監控軟件都擁有專屬的天選姬UI,打造沉浸式二次元主機再合適不過。
華碩TX-RTX 5060-O8G天選配備三個雙滾珠軸承軸流風扇,配備2.5槽散熱器,采用MaxContact GPU鏡面直觸技術,加裝具備進氣格柵的背板裝甲,提供出色的散熱效果。
此外,顯卡采用的華碩GPU Guard技術和304不銹鋼I/O擋板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使用體驗。
顯卡配備8Pin輔助供電接口,對于大多數玩家來講都可以不換電源無縫升級,性價比更加凸顯。
硬件規格部分,GPU加速頻率可達2595 MHz,明顯高于公版標準,配備128bit/8GB GDDR7顯存,擁有448 GB/s顯存帶寬,在高要求3A游戲中表現更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