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試圖通過全球禁用中國先進芯片的做法,本質上是技術霸權主義的集中體現,其單邊制裁行為不僅違反國際法和市場規律,更暴露了美國在科技競爭中的戰略焦慮,不過世界發展到今天,誰是一極已經有些模糊,貿易體系化隔離本質上還是冷戰思維的延續。
美國以 “國家安全” 為名實施的出口管制,已超越合理邊界,構成對 WTO 規則的系統性破壞。根據《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 1 條,美國應給予所有 WTO 成員最惠國待遇,但此次針對中國芯片的歧視性限制措施,直接違反這一原則。此外,美國將民用技術泛安全化,將華為昇騰芯片等產品納入管制范圍,缺乏明確證據支撐,屬于典型的 “莫須有” 指控,違背了國際法治的基本精神。
不過,WTO實際上自2020年起,已經喪失了其國際貿易的裁決地位,現在全世界的貿易主要依靠區域化的自貿協定約束,比如中國-東盟自貿3.0協議等。
這次的亮點是中國《反外國制裁法》明確規定,外國國家若對中國采取歧視性限制措施,中方有權采取反制措施,這個世界再也不是美國用國內法管國際法的時代,我們也可以。
2025 年 3 月生效的《實施〈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就是為貿易戰而生,其進一步細化了執行細則,包括查封財產、限制交易等具體手段。例如,若某外國企業協助執行美國禁令,中國可依法凍結其在華資產或禁止其參與政府采購,這形成了強有力的法律威懾,也是俄烏沖突以來,俄羅斯寶貴的反制裁經驗總結。
我國已就美國出口管制措施向 WTO 提起訴訟(必勝,目前WTO7名裁決官里,至少5名是我們支持的,曾經的首席就是優秀黨員張月姣),并可能依據《反外國制裁法》對執行美國禁令的實體啟動調查。這種 “法律戰” 模式既符合國際規則,又能避免直接對抗升級,為其他受霸凌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維權路徑。
事實證明,美國限制中國獲取先進芯片的做法,短期內可能影響中國 AI、超級計算機等領域的研發進度。例如,華為昇騰芯片若被全球禁用,將對國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造成一定壓力。但從長期看,這種封鎖反而加速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化進程:2024 年中國芯片自給率已達 35%,14 納米芯片實現量產,國產刻蝕機、光刻膠等關鍵設備和材料的國產化率顯著提升。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警告,若全面對華禁運,美企年損失將超 500 億美元,凸顯其政策的非理性。
而且從產品上,我們目前也有自己的應對方案,唯一難辦的是可能造成的中國與國際體系的不兼容和標準化排斥,但不用擔心,國內會缺數量,質量問題,用上5-10年也是可以趕上超越的。
比如,華為昇騰 910B 芯片已實現與英偉達 A100 相當的算力密度,基于昇騰的 CloudMatrix 384 超節點性能超越英偉達 NVL72 集群。
上海微電子 28 納米 DUV 光刻機進入量產驗證,中電科 55 所建成國內首條 8 英寸碳化硅芯片生產線,國產 EDA 工具在中低端領域實現替代。
我們目前在半導體領域的整體情況介紹:
(1)設計環節:在AI芯片、GPU等領域有突破,典型如華為海思、壁仞科技等,但全球市場份額不足10%,大部分是國內2G供給。
(2) 封測環節:這個是強項,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躋身全球前十大封測廠商,先進封裝產能預計2025年占全球20%以上,而且全球化程度高。
(3)制造環節:中芯國際14nm工藝已量產,7nm計劃于2025年投產,但全球先進制程(7nm及以下)市占率不足5%(至于怎么生產出來的,確實是迷,雖然有很多疊加取巧的方法)
(4)設備環節:這個進步很大,各種彎道超車方案,目前國產設備自給率從2022年的不足10%提升至2024年的32%,但總體是按規模換質量的模式在發展,高端設備(如光刻機)仍依賴美日荷企業,EUV光刻機完全受制于出口禁令。
(5)材料環節:突破緩慢,國產有概念,很多上市公司都說自己和光刻膠、大硅片等關鍵材料有關,但從市場看進口依賴度超80%,國產替代率不足20%。
(6) IP與架構:這個進步很快,RISC - V生態快速崛起,但ARM、X86架構仍主導市場,高性能處理器設計能力有待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