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條新聞讓人痛心又悲憤。
那就是圍棋界小有名氣的9歲天才棋手朱宏鑫選擇跳樓自殺,只是因為不堪忍受親爸的長期暴打!
看了下資料,朱宏鑫的履歷在圍棋圈里十分耀眼。
2023年,7歲的他就以九戰全勝的成績拿下“渾南杯”全國少兒圍棋公開賽幼兒組冠軍;
同年他參加了堪稱為“圍棋高考”的“爛柯杯”,是福建圍棋協會中年齡最小的選手;
2024年,他又捧回“隱智電子·迎新杯”杭州職業業余圍棋共訓賽幼兒組冠軍獎杯;
幾戰成名后,朱宏鑫被業界視為天才,破格以幼齡提前入讀相當于中學的“杭州智力運動中等專業學校”,已經成為中國圍棋運動員。
就在兩個月前,他才剛剛升上業余6段。
9歲就業余六段,這是啥概念呢?
大概就是說他已經有資格去參加全國定段賽,沖擊成為職業棋手。
用考試成績形容的話,相當于小學三年級讀完了高中知識,水平可以去考大學了,圈里人評價“十年一遇”。
按說有這么優秀的兒子是祖墳冒青煙啊,別人家燒高香都求不來,搞不好就能成為第二個“柯潔”的。
可偏偏這孩子倒了血霉,攤上一個腦殘爹!
今年5月,小朱參加了明仕杯少兒圍棋公開賽,其中一局不慎輸給對手。
這腦殘爹一個暴怒,抬腿就踢到小朱的胸口,孩子當場被踹倒在地半天爬起不來。
但根據官方名單,即便輸了這一盤,小朱其實還是是兒童C組第一名。
而當地圍棋圈的父母表示,這已經不是小朱第一次當眾被打了。
朱爸堅信棍棒底下出天才,根本容不得兒子輸棋。
每次兒子比賽只要有一點點失誤都會讓他非常不滿,立刻對兒子拳腳相加,不分場合地點。
照片顯示,比賽時小朱手臂布滿了瘀傷和擦傷,一看就是經常被家暴。
打完五月這場比賽,也不知道這孩子是出于恐懼還是絕望,總之19號那天,下午還在電腦上練棋的他晚上突然從高樓一躍而下,結束了只有9歲的生命。
消息一出,全網炸鍋。才這么小啊,畜生爹太可惡了!
還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當眾把孩子打成這樣,難道現場沒人管嗎?孩子媽媽去哪了?難道媽媽也支持這樣的教育方式?
當地圍棋圈家長表示:不是不管,而是管不了一點!
每次看小朱被打都有圍觀的家長去勸架,但差點一起被打。
而媽媽這邊就更無奈。
傳言說小朱其實是朱爸二婚生的孩子,因為常年家暴,他第一個老婆就被打跑了,所幸是沒娃。
到了第二個老婆這里生下小朱,也是差點被打死,一度鬧到派出所,實在忍受不了才提出離婚。
但朱爸強行霸著小朱的撫養權不撒手,朱媽實在沒辦法,只能把孩子留給朱爸。
(所以這里也是離譜了,夫妻因為家暴離婚,鬧到報警的程度,但親媽居然撫養權爭不過渣爹?)
之后小朱被杭州學校特招,朱爸就帶著小朱到杭州生活,家里平時只有父子兩個人。
簡直難以想象,和如此殘暴的爹住在一起,還沒有媽媽護著,又背井離鄉,這孩子平時有多壓抑啊。
話說昨天看到這新聞時,我第一反應就是“怎么又一起?!”
上個月咱才寫了天才奧賽選手輕生的新聞,這個月又來一個天才棋手。
咱們不得不探討一個問題:這些家長是心理有毛病嗎?
尤其是瘋狂打孩子的朱爸——都說“虎毒不食子”,家長怎么能這么失心瘋,怎么下得了手?!
這背后的原因當然也很復雜,首先就是棋童家庭的特殊性。
看到圍棋圈里不少網友都說,棋童壓力太大了,大到外人根本無法想象,棋童家長就更容易教育風格畸形。
外人看他們四處比賽拿獎好像很風光,但實際上天天都是煎熬!
尤其是這些要沖段的孩子多是背井離鄉四處練棋的,需要一整個家庭的托舉和配合。
就拿小朱上的學校來說,基本不再上文化課,交著巨額的學費每天練棋10小時以上。
如果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差,就還得搭上一個大人去照顧日常起居。
這對普通家庭來說是賭上了整個家庭的全部。
而大多家長又根本沒那個實力和心態頂住這么大的壓力,自己承受不了就會轉嫁給娃,導致圈里很多職業棋手和世界冠軍都有被家里毒打的經歷。
紀錄片《落子無悔》里的棋童家庭
其實不光下棋是這樣,任何競技類項目(競技體育、奧賽選手、職業樂手)幾乎都是如此。
一個項目一旦走了專業,那就和普通的興趣愛好不一樣了,因為投入的沉沒成本巨大,競爭又太殘酷,不但需要娃有極致天賦,對家長也是相當大的考驗。
有人說朱爸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小朱下棋和比賽的內容,而且對兒子要求很高很嚴苛,可見也是一個瘋魔的棋童家長!
不過朱爸打孩子又不僅僅是因為這個。
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有嚴重的暴力傾向!
這樣的“暴君”式父親,即便孩子不下棋,他也會因為別的原因打孩子。
再疊加上棋童家長的壓力,那打孩子更是成了家常便飯!
說到這里就來到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
這樣打孩子甚至造成孩子死亡的惡果,難道這爹就不需要付出代價嗎?
很可悲的的是——根據我們現行的法律,很可能確實如此。
為什么家長打孩子這么肆無忌憚,還是因為打孩子根本就沒成本,沒代價。
其實小朱跳樓前已經有大量被虐待的證據,甚至其他家長也報過警、投訴過婦聯。
但有用嗎?屁用也沒有,對渣爹完全沒有威懾,反而讓他打娃變本加厲!
只能說,孩子真的太可憐了。
因為他們壓根沒有話語權,在父權文化的社會語境之下,攤上暴虐的家長,孩子就只能活活受著,沒有一點逃開的辦法!
之前這類案子咱們就見過不少。
比如2024年青海西寧虐童案,親媽用鐵鏈捆綁毆打8歲兒子,最終只判了緩刑;
江蘇泰興一渣爹4分鐘暴打兒子幾百下差點把兒子打殘,僅僅被訓誡了事。
放在陌生人身上,這就是妥妥的故意傷害,刑事案件。
但放在“家長教育娃”的前提下,居然全部以“父母有監護權”為由輕輕放下!
就更不要說小朱這種跳樓致死,并不是直接被親爹打死,大概率不會有任何處罰。
即便后面輿論發酵,公訴追究他的責任,恐怕也不會判刑很重。
根據刑法,虐待罪致人死亡的量刑本來就只有2-7年,還需要證明長期虐待與死亡直接關聯。
小朱的案子里,即便有比賽現場的毆打視頻、長期瘀傷照片,但如果不能證明渣爹最后一次施暴直接導致小朱跳樓,恐怕最多最多也只是以“虐待罪”輕判。
2024年福建就有一起類似的案子,一爸爸虐待女兒導致女兒抑郁自殺,最后也是證據不足未被起訴;
還有這個月初,福建莆田12歲女孩被親爸和繼母關廁所17天折磨虐待致死,最后只判了繼母死刑,親爸僅判5年半!
總結一下就會發現,在我鍋只要不是長期虐待蓄意謀殺——只是家長揍娃,哪怕產生嚴重后果的判得都很輕。
一個律師網友感慨地說:
“看了那么多案子,發現故意殺人最低那檔刑罰,大部分就用在“殺逆子”上面。
不僅僅是“父母傷害兒童致死”處罰輕,而是只要涉及到家庭成員之間的傷害的處罰都輕,是整個民事刑事法律體系一旦涉及家庭就會變得含混曖昧,這是一個整體性的重要原則。”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我鍋法律的原則,就是公權力避免介入家庭糾紛。
這背后的邏輯翻譯成上不了臺面的大白話就是:你們自己的事自己管,自己的包袱自己扛!
最后,說完了朱宏鑫的特殊案例,我還想再說說這些帶娃沖擊競技項目的家庭。
這些年越來越的類似案例出現,說明家長的普遍心態還是有問題。
我相信很多家庭一開始在選擇帶孩子走職業路徑的時候都是報著很好的初心。
可隨著沉沒成本越來越大,執行的時候往往就會變形,賭性越來越大,導致養育過程也越來越跑偏。
紀錄片《落子無悔》里的棋童家庭
就好像郎朗爸當初雞娃也是動輒打罵每天發瘋,甚至變態起來還有逼兒子跳樓的操作。
但郎朗這樣的天才有幾個啊?所幸他順利成才沒長歪也沒被雞殘目前看來身心健康,可這么抗造的孩子又有幾個?
用這么極端的方式逼孩子成才,真的值得嗎?家長又賭得起嗎?
我也思考了一下,家長這么偏執的底層邏輯是啥?可能還是嚴重的養育焦慮吧。
在目前這種競爭極其激烈的大環境下,我們如果想把孩子托舉進一個相對穩定、成功的階層,那真的只有極低的容錯率。
這就導致了家長的心態普遍極端,在娃的養育上分秒必爭錙銖必較,不敢放棄一池一城,每一步都不愿踏錯。
說到這里想起來,記得以前一個挪威的粉絲曾和我吐槽,說她家娃只是在作文里寫了“期望自己考第一”,她這老母親都要被老師叫去嚴肅談話。
也是,在北歐這樣極度追求平均的郭嘉,大家對階層提升沒有太大的追求,也不提倡所謂的“成功學”。
可咱們就完全相反,咱對成功的渴望太極致了。
中國有著5k年的卷歷史,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成功便成仁”,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擲”,是“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但大家這么卷來卷去跟養蠱一樣,不但那些當不了人上人的很痛苦,那些當上人上人的蠱王們也需要天天你死我活宮斗,也痛苦。
這個機制下,注定所有人都不能好好生活,天天battle,活得真特么累。
家長極度追求一個“贏”字,本質上也是在掩飾自己的恐懼——
中產害怕后代返貧的恐懼,底層害怕后代重復自己命運的恐懼。
這種恐懼他們無法承受,就會把情緒發泄到娃身上!
但養娃不是養驢!
娃并不是你獲取成就感和翻身的機會,也不是你發泄的工具,更不是蒙上眼睛打一頓就能好好拉磨的畜生!
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能力和強抗壓心態,建議就不要帶娃走競技道路。
希望這一起又一起的悲劇,能敲醒那些“雞娃”路上狂奔的極端家長。
一輩子還長啊,世界又是變化和流動的。
多想想我們培養娃的根本是什么?
不就是讓娃在社會立足嗎?
但想在社會立足,學會積極、樂觀地面對這個世界,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比對“成功”的執念更加重要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