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省委一號文件”),吹響了2025年河南“三農”工作開展的號角,一幅幅萬物繁茂的夏景圖在河南大地上徐徐展開。作為農業大市和全國全省重要的產糧區,濮陽如何貫徹落實好省委一號文件、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上奮勇爭先?
在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上發力
省委一號文件提出,穩定提升糧食產能,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落實糧食生產支持政策,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2024年,濮陽市夏糧總產達171.26萬噸,同比增長2.5%;秋糧總產達135.02萬噸,同比增長1.91%,糧食生產實現18連豐,連續3年糧食單產穩居全省前三。
“今年,濮陽縣建成高標準農田6萬畝,同時通過溝渠連通整治,實現了干渠、支渠與田間農渠、斗渠的有效連接,縣域內初步形成了溝渠連通、循環通暢,排蓄可控的灌排體系,為確保糧食安全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濮陽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韓俊甫介紹。
濮陽縣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小麥水稻托市收購等政策,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探索建立與農資價格上漲幅度掛鉤的動態補貼辦法;同時推動農業保險全覆蓋,試點大豆、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化解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風險。
“現在種糧有補貼、受災有賠付、賣糧有訂單,心里踏實多了!”濮陽縣子岸鎮農民劉宏義去年與縣龍祥食品簽訂優質強筋小麥訂單,每斤價格高出市場價0.1元,200畝地預計增收4萬元。
當前,全市355.14萬畝小麥即將成熟收獲,我市將抓好麥田后期管理,強化農機調度,做好夏糧收購等工作,堅決打贏“三夏”生產攻堅戰,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種足種好,夯實全年糧食生產基礎。
在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上發力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壓實防止返貧致貧工作責任,健全幫扶機制,切實提升幫扶工作質效,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全市各級各部門不斷健全工作機制,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強化預警信息核查、增強監測的及時性、提高幫扶的精準度,切實提升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效能。
“今年,臺前縣將持續鞏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聚焦脫貧人口增收,把重點幫扶對象找準,把產業和就業幫扶做實,把兜底保障政策用好,確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臺前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程迎賓介紹。
臺前縣將“激發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擺在重要位置,強化落實分層分類幫扶機制,對有勞動能力的,通過就業技能培訓、組織外出務工就業等方式,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對于整戶無勞動能力戶,通過綜合性社會保障政策兜底,增加群眾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臺前縣吳壩鎮鄭三里村村民鄭煥云像往常一樣到附近的璐璐工藝品幫扶車間做工。她負責的工序不難,一天能做800多件,每件工費0.16元。“這里離家近,活兒雖然多但時間可支配,不耽誤回家給放學的孩子做飯。”鄭煥云說。
據悉,我市將進一步完善“一辦十組三專班”工作機制,統籌開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貧致貧對象的識別認定,提升監測幫扶工作質效,強化項目建設和資產管理,推動“三落實一成效”政策要求全方位落實,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在推進縣域產業發展上發力
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升鄉村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我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動1個國家級現代產業園達標見效、4個省級現代產業園提檔升級,充分發揮5個國家級產業強鎮、3個省級產業強鎮示范作用,有力帶動了強縣興鄉主導產業發展壯大。
“今年,我們村借著縣里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蘑菇點燈’項目的東風,帶著大伙兒大力發展茶樹菇和銀耳種植,利用菌棚搞觀光采摘,把農房繪成蘑菇屋,手把手教鄉親們直播賣菌湯包,加上合作社統一供菌種、包銷路,讓家家戶戶守著大棚就能掙到錢,日子越來越紅火。”清豐縣馬莊橋鎮趙家村黨支部書記趙玉甫說。
清豐縣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契機,推進食用菌產業提檔升級,打造國家產業園“清豐樣板”。重點推進魔法活力之環、蘑菇點燈耀光核、民俗文化慢行街區、蘑趣研學區等“一環一核七區”建設,在趙家村基地打造國內首個蘑菇IP主題項目,全面提升清豐菌菇全國知名度。圍繞G342沿線,著力打造鄉村富民產業帶,通過區域公用品牌設計、舉辦菌菇全國性會展及品牌推介活動等,提高產業附加值,提升品牌美譽度與知名度。
下一步,我市將加快推進鄉村富民產業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打造重點產業鏈群,加強龍頭企業培育,提升本土知名農業品牌效應,抓好鄉村富民產業帶建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多種方式助農增收,統籌做好強縣和富民兩篇文章。
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上發力
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持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培育一批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先導區。我市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布局,推動城鄉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強化示范引領,支持南樂縣爭創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先導區,探索可實施、可復制、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先導區是一個多維、立體的綜合體,要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讓每一個點都能成為經濟發展的發力點,每條線都能成為帶動就業的幸福線,每一片都能成為人民富足的繁榮面,點線面共同交織出一幅宜居宜業、鄉村和美的精美畫卷。”南樂縣委書記邵平說。
南樂縣依托千年古杏文化、生辰綱遺址(黃泥崗)等產區文化,發展壯大紅杏林4500畝,建設紅杏加工廠1座,建設大型服裝先導區1處,形成了以千年古杏林為代表的鄉村旅游熱門打卡地。依托產業示范帶,形成了金銀花、暴馬丁香、湖羊等特色種植養殖產業,打造了以木倫河集團、天潤新能源等代表的150余家龍頭企業產業集聚園。吸納以樂谷電商小鎮為代表的電商交易平臺入駐先導區,成為京東自營品牌“惠尋”土雞蛋品類專供商。電商小鎮農產品單日訂單突破77萬單,年銷售額突破3億元。
據介紹,我市將堅持片區化、組團式理念,大力爭創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先導區,建立鄉村建設標準體系,完善“一庫一單”運行機制,通過支撐性、關鍵節點性項目推進先導區全面均衡可持續發展。
在持續深化農村改革上發力
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我市以農村集體“三資”為切口深化農村改革,通過規范管理、盤活利用、創新機制等,實現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
2025年,濮東街道辛田村首次召開村集體經濟分紅大會,分紅總額268400元,受益群眾1342人,真正實現了集體有收益、群眾得實惠。
華龍區建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推動土地經營權、集體資產租賃等公開競價交易,提升資產溢價能力,提高利用效率,實現農村資源效益最大化。完善收益分配機制,明確集體收益分配比例,提取公益金用于村級公共服務,剩余部分按股分紅。建設“三資”云端平臺,整合資產登記、交易、監管功能,實現“一碼查詢”,有效破解農村資源閑置與資金短缺的矛盾,實現集體增收、農民致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動力。
今后,我市將堅持“大穩定、小調整”,穩步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工作,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長效機制,用好濮陽市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運行平臺,加強預警糾治,提升治本功能。
翻山越嶺,撥云見日;鑒往思來,蓄勢待發。
站在新征程上,我市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三農”工作的安排部署,不斷健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推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村地區更加繁榮、農民生活更加紅火,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濮陽實踐貢獻“三農”力量。
來源:濮陽發布
編輯:周佳雯
責編:劉向敏
審核:韓 波 孫 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