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聞你以為是真的,但沒想到是假的。
有些新聞你以為是假的,但沒想到是真的。
前幾天,浙江一男子“同時娶兩女”的新聞事件,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
小伙子姓潘,浙江松陽縣人(《甄嬛傳》里安陵容的老家),而他竟然在今年的同一個月——5月10號和17號,先后要和兩個女生辦婚禮。
這事兒要不是媒體報道,真不敢信。
據媒體消息,小潘在當地的交通局工作,良好的工作單位,加上儀表堂堂的相貌,讓他在婚戀市場是一塊“香餑餑”。
早在2018年之前,他認識了長相姣好的周女士(1號女士),兩個人很快確立了戀愛關系,這一談就是7年。
周女士在銀行工作,兩個人在一起相處得很不錯,周女士覺得他們很大概率會修成正果;
可是沒想到,2022年,小潘又認識了黃女士(2號女士),她家世背景更好,兩個人一談就是3年。
而在黃女士眼里,小潘工作也好,長相又佳,是不可多得的良配。
兩個女孩互相不知曉對方的存在,他們在談一種很新的“1V2”復數戀愛。
好家伙,別人一輩子等不來一次真愛,他這一次性就擁有兩個。
為了娶兩個女孩,他做了一番籌劃。
先是分別跟這兩個女生都拍了婚紗照,還像模像樣地做了結婚請帖。
5月10號這天,他大搖大擺地跟黃女士(2號女士)辦了婚禮,那一天,賓客到場,觥籌交錯,熱鬧得很。
而他把自己和周女士(1號女士)的婚禮安排在了7天之后。
為了不露餡兒,兩場婚禮他連伴郎都沒有請重復的,甚至他也將婚宴選在了同一家酒店,試圖蒙混過關。
但就在他跟2號女士結婚后的幾天,他終于想通了,他要娶2號女士,于是就決定對相戀7年的1號女士說取消婚禮。
而那個時候,女方的電子請帖都發出去了。
訂好的婚禮,為什么取消了呢?
直到1號女士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了小潘和2號女士的婚禮照片,她如墜冰窟:
自己交往了7年的未婚夫,怎么先跟別人結了婚?
這個女孩又是誰?
她顫抖著雙手打了小潘的電話,他的解釋卻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語。
于是,她找到了2號女士,兩個女人一碰頭,這才把所有事情弄明白。
兩個女人有著共同的被騙遭遇,她們決定把槍口一致對外。
她們迅速與潘某劃清界限,2號女士退還了部分聘禮,1號女士則要通過法律途徑追討 7 年青春的損失。
這件事迅速在小縣城蔓延,整個縣城的吃瓜群眾不斷地曝出新料,瓜料滿天飛。
而小潘所在的單位也迫于壓力,對他的行為做出開除的處罰。
他工作丟了,女友們都跑了,名聲臭了,只留下一個荒誕的笑話,成為了別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這讓人不得不說一句:真是報應,活該!
然而,這件事讓吃瓜群眾震驚之余,也感到深深的疑惑:
小潘在交通局不是正式編制的公務員,僅是一個臨時工。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工資3000,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拆遷戶,甚至連聘禮都是貸款湊的“低配版海王”,能輕易找到女朋友,甚至還可以找到兩個?
各種條件都不是很優秀的小潘,為什么在小縣城會如此吃香?
這就不得不說,小潘和其家人真的很會“立人設”。
他能夠順利戀愛,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體制內的工作。
他的確是在交通局上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是編外人員。
甚至,他家人還在外面吹,把他一個臨時工吹成了公務員。
第二次婚禮請客也不讓村里人去,說是公務員有規定。
“公務員”這個人設,給這起荒唐的事件推波助瀾了不少。
有編制,長相性格還過得去,單看這幾點,足以秒殺縣城的大部分相親男士。
你永遠都無法想象,“編制”二字,在縣城的婚戀市場上,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
一個各種條件都一般的男人,只要有了“編制”兩個字加持,就像給一個人披上了一件金光閃閃的外套,即使你再普通再平凡,穿上之后,也會光環無限。
這也是這次荒誕事件背后的根本原因。
在很多小城市,有這么一個現象。
只要男生的工資是體制內,哪怕你長得不高也不帥,但你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優質男。
單位上的老大姐,外面的大媽,全都化身熱心紅娘,張羅著給你介紹對象。
很多相親的女性,一聽對方是體制內,就會立馬坐得板板正正,再驕傲的女生此刻也會收起挑剔的眼光。
網上曾流傳過一張圖片。
不得不說,在縣城的相親市場,體制內儼然已經跨入了食物鏈頂端。
體制內的男性,受歡迎程度有多夸張呢?
網上有個博主說,在山東,只要你是編制身份,在丈母娘那里,你可以暢通無阻。
他哥哥的朋友,在縣級某單位上班。
33歲,未婚,但處過的女友不下10個。
包括,縣醫院的醫生,縣中學的老師,法院的女書記員,其他單位的女公務員……
每一個都是相親市場里條件優越的女性。
雖然他其他條件一般,長得也不帥,但在丈母娘眼里,他就是青年才俊,極佳的配偶。
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于小縣城,在很多城市也是如此。
網上一名叫“倩姐”的博主,是一個有著十年做媒經驗的紅娘。
她說,比起月薪3萬以上的男生,大城市本地女生們會更加青睞月薪不到1萬的體制內男士。
對很多女生來說,體制內的男士收入穩定,假期又多,加上公務員考試的時候,智商、情商、健康狀況都被國家篩選了一遍,能考上公務員的男士,好歹也是百里挑一的存在。
某中部縣城婚介所數據:公務員相親成功率68%,私企職員僅12%;
體制內男士平均見女孩3.8次結婚就能找到滿意的,而一般的職業需要見17.2次;
而且更離譜的是,“帶編”的離婚人士身價反升,還能“公務員回收”……
知乎上有個問答:
為什么很多付費相親市場上基本見不到公務員,軍官或者醫生?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
你見過哪個菜市場賣魚子醬和松露?
也就是說,這些人在還沒有上付費相親市場前,就已經內部消耗了。
那么回到原題,縣城體制內的男性為什么會這么搶手?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體制內的男少女多。
我們看到體制內男性婚戀很容易,但體制內女性婚戀卻很難。
據網上的數據統計,縣城體制內女性的數量遠遠超過男性,尤其是教育和醫療系統,女性占比高達80%以上。
很多學校和醫院,都是女多男少,護士基本是女性,還有小學學校,基本很難看到男老師。
所以就出現了一個這樣的現象:
同樣是在體制內,男性是搶手的香餑餑,而女性卻成了“剩女”的重災區。
加上年齡、生育等問題的困擾,體制內的女性比男性更加“愁嫁”。
當20%的“香餑餑”遇上80%的女性,他們便擁有了絕對的優先選擇權,優勢可想而知。
其次,是體制內工作的優越性。
體制內就代表著“穩定”,雖然不能發財,但每個月有進賬,旱澇保收。
而且這樣的單位會遵守勞動法,不會無故加班,福利待遇給的足,而很多外面的小公司,就是把打工者當成免費加班的牛馬,福利待遇難以保證。
體制內的工作對家庭來說是難得的,這樣的工作假期多,跟孩子的時間同步,可以更好地照顧家庭。
第三,就是“體制內”背后的人脈、資源和背景,是很多人需要的。
體制內說出去也算是“吃公家飯”的人,多多少少有點小權力,說出去自己和娘家人都有面子。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讓自己家人更方便。
比如說,你是醫生,那看病就會變得更方便,你是老師,那小孩的教育問題不用愁。
這些工作賺錢的同時還解決了家庭不少的麻煩,是很多長輩們青睞的。
所以,綜合以上種種原因,才決定了體制內工作能夠在相親市場以“王者”般存在的原因。
那么問題來了,體制內月薪3000(工作清閑,基本無升職加薪)和體制外月薪9000(工作忙碌,有機會升職加薪),你會選擇哪個作為你的配偶呢?
我覺得要因人而異。
如果你本身經濟情況還可以,不靠對方賺錢,工作是為了有個地方上班,也為了拓寬家族的資源和人脈,那么體制內挺適合你的;
而如果你沒有家世沒有背景,你還需要他去賺錢來支撐起這個家,甚至你還希望他帶給家人更好的品質生活,那么體制內不一定適合你。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情況,但時代也在迅速變化,很多體制內的工作不再清閑,而且也很累,工資很低,甚至一些地方的財政緊縮,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情況一直在變化。
其實洋洋灑灑寫了這么多,無非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定要對“體制內”工作祛魅。
婚戀市場不是“人力資源局”,對職業祛魅,對工作祛魅,多看看人品,多看看自己想要什么,或許才能避免踩坑。
在婚戀選擇中,與其糾結職業標簽,不如將目光投向更本質的維度——價值觀的共鳴與情感、經濟的適配。
本文編輯:redision,排版:造夢。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系后臺。
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場的人都可在這里相逢。我是桌子,謝謝你的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