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05后演員黃楊鈿甜在社交平臺曬出成人禮照片時,或許未曾料到,一副耳環會成為掀起輿論風暴的導火索。
黃楊鈿甜在社交媒體發布的成人禮照片中,佩戴的耳環被指認為英國奢侈品牌GRAFF的經典系列,官網標價約230萬元。這一細節迅速引發網友對其家庭消費能力的質疑:“一個普通公務員家庭,如何負擔得起百萬珠寶?”隨著輿論發酵,網友順藤摸瓜,發現黃楊鈿甜的父親楊某曾在四川省雅安市擔任公務員,2017年辭職后成立多家公司,涉足影視、生物科技等領域,注冊資本高達千萬元。
有傳言稱楊某在任職期間曾參與雅安地震災后重建項目,甚至涉嫌侵吞賑災款。盡管楊某在5月16日緊急回應,稱耳環為仿品、與災后重建無關,但其聲明避談家庭財富來源,反而加劇了公眾疑慮。
5月22日,雅安市聯合工作組發布通報,確認楊某在雅安工作期間未涉及災后重建資金審批,但存在違規經商和隱瞞違法生育二孩兩大問題,監察機關已正式立案調查。
在這場輿論風暴中,網友的“破案”能力令人驚嘆。他們不僅扒出楊某的公務員履歷——2011年通過考試入職雅安市城管局,后調入投資促進局負責招商引資,還發現其商業版圖與公職經歷存在微妙關聯:2014年,尚在公務員任期的楊某通過親屬代持注冊影視公司;2020年疫情暴發后,他又火速成立生物科技公司,被質疑“精準踩中風口”。更耐人尋味的是,輿情爆發后,楊某連夜卸任多家公司法定代表人,注銷關聯企業,這一系列操作被網友諷刺為“危機公關的速度比調查還快”。
網友的質疑甚至延伸到黃楊鈿甜的演藝生涯。年僅17歲的她已參演33部影視作品,早年憑借《楚喬傳》《如懿傳》中的“小楚喬”“小如懿”角色嶄露頭角,藝考時更以“中戲第二、北電第六”的成績引發關注。然而,一段高中畢業典禮上的演唱視頻中,她不足10秒的跑調表演,讓網友質疑其“資源咖”身份是否與家庭背景有關。盡管校方回應稱“表演專業不單考核聲樂”,但公眾對“權力托舉”的想象已難以平息。
根據官方通報,楊某的問題集中在兩條“紅線”:
違規經商:公務員法明確規定,公職人員不得從事營利性活動。楊某在2014年任職期間通過親屬代持注冊公司,即便辭職后接手經營,仍被質疑利用在職期間積累的人脈資源“鋪路”。律師指出,若查實其通過職務謀利,違法所得將被追繳,甚至可能面臨刑事追責。
隱瞞生育二孩:2011年黃楊鈿甜的弟弟出生時,我國尚未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楊某在公務員考試及任職期間隱瞞這一事實,涉嫌違反當時的計劃生育法規及公職人員誠信要求。盡管政策已于2016年調整,但律師強調“違法行為仍需追責”。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通報雖澄清楊某未涉足災后重建腐敗,但其曾負責的“滎經縣云峰山景區7億元招商項目”仍留下疑點:項目聯系人電話與其名下公司一致,被指“公私界限模糊”。此外,網友發現楊某妻子佩戴價值45萬元的手鐲、深圳豪宅價值過億等細節,也有可能成為調查關鍵。
現在來看,這起事件已超越娛樂八卦的范疇。它折射出公眾對公職人員廉潔性的高度敏感,以及對“權力變現”的深惡痛絕。正如媒體評論所言:“網友的追問并非窺私,而是守護社會底線。”從“天價耳環”到“監察委立案”,公眾用放大鏡審視每一處權力與財富的交織,推動真相步步逼近。
目前,雅安市監察機關正對楊某的違法違規行為深入調查。若耳環確為仿品,需第三方機構鑒定以正視聽;若違規經商查實,法律必將嚴懲不貸。而對黃楊鈿甜而言,這場家庭風波既是演藝事業的危機,也是重建公眾信任的契機。
真相即將揭曉,但此事件留給社會的思考遠未結束:如何完善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制度?如何防范“在位布局、離職收割”的期權腐敗?全民監督的浪潮中,唯有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能避免下一個“耳環風暴”的重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