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港島上環的莉莉書屋Lily Bookshop專營二手書及古舊書,是一間典型的香港“二樓書店”,曾被《南華早報》、路透社、《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
眾所周知現今書店處境艱難,為了改善現狀,書店經營者們將書店打造成一個綜合體空間:不僅賣書也賣咖啡、賣文創,不僅供人書讀甚至還專設裝置供人打卡拍照。不過這些“救命手段”莉莉書屋一個都沒用到。莉莉書屋在一間洋房住宅樓里,三室一廳的空間除了書還是書。Lily是書店的老板,隨著書店越來越出名顧客越來越多,她聘用了一個員工,與她兩人一起負責書店的日常運作。
好奇驅使我們去這莉莉書屋一探究竟,想去看看在數字時代的烈火烹油中的這家香港書店。
莉莉書屋Lily Bookshop內部。與其說是一家書店,不如說更像一個倉庫。書本被按照類別錯落疊放在一起,書架放不下了索性被直接在地上,有的堆起一人多高
皇后大道的
二手書店
在悶熱、將雨未雨的天氣,抵達是一次精致的緩刑,我們總懷著期待,去捕獲某些東西。
莉莉書屋Lily Bookshop最先是因為外國媒體報道而受到關注的。有來自英國的讀者到訪之后為書店寫了一篇文章,刊登在路透社上。書店老板Lily對這位讀者印象深刻,他是英國終審法院的法官,平日喜歡研究法國歷史。他在書店里購得一本古董法文書,很是滿意。有趣的是,書店被這位英國法官報道并刊登的事情Lily是后來才知曉的,起初,她只覺得到書店的外國人變多了還覺得驚奇,后來是她的一位法官朋友告訴她書店登報的事情。Lily至今都一直想收藏這篇報道,卻未能買到當期報紙。
莉莉書屋就連收銀臺處都堆滿了書
眾所周知現今書店處境艱難,為了改善現狀,書店經營者們絞盡腦汁將書店打造成一個綜合體空間:不僅賣書也賣咖啡、賣文創,不僅供人書讀甚至還專設裝置供人打卡拍照。但是這些“救命手段”莉莉書屋一個都沒用到。莉莉書屋在一間洋房住宅樓里,三室一廳的空間除了書還是書。很多愛書的人都知道,在香港都要去九龍的二樓書店淘書,很少在港島盤桓。對坐落在市中心的莉莉書屋的好奇驅使我們前去一探究竟,想去看看在數字時代的烈火烹油中這家香港的書店情況如何。
我們從深圳出發去香港。從深圳北站到莉莉書屋 40公里的地理距離,被高鐵與MTR壓縮為3刻鐘的心理距離。來到香港島的香港站,從D口出來,我們的的確確在一個最香港的香港,在交易廣場,在金錢的血小板凝結成棕色硬痂的地方。吮吸著交易廣場的氣味,一股潮氣撲面而來,如裹住俘虜的巨毯般裹住身體,雙層巴士的轟鳴,混合各色SUV的尾氣。頭頂的人行天橋也陌異得像好萊塢電影里降臨城市的外星飛船,寬闊透著金屬質感,只有少許向著支離破碎天空生長的棕櫚樹提醒我們廣場之外,這座城市還有著別樣的呼吸。走上天橋,穿過中環街市,在室內冷氣與室外潮氣的交錯押韻中,我們來到上環與中環連接的咽喉地帶。
莉莉書店中的舊書
莉莉書屋就在皇后大道中189-205號,與我們隔著一個狹小得如同一枚空格鍵的路口。
進入書店,空間不算大,有條有理地分出幾個閱讀區域,留足過道,不至于讓人只能側身在堆積的圖書間穿梭。進門就聽到一曲古典樂,用其明亮與清澈的音色潤飾整個空間。色彩斑斕的書,有裸脊的,有平裝的,有歐式精裝的,幾乎要讓鋼質書架發生形變。眼前的景象不由地讓人想起一枚被剖開的橘子,書如同密實的橘肉壓在一起;進到右邊的小房間,四盞乳白色的舞臺燈,將燈光灑落在書堆上。似乎,店中各處的照明是店主Lily的精心設計,它們像橘絲,在人們閱讀時緊緊系住詞語的果粒。
莉莉書屋內部
古董書的魔法
和私人收藏
我們不會忘記自己正置身香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
Lily亦曾是另一家二手書店Flower Books的合伙人,后來,據她所說“大家的理念想法不一樣,而看書的人越來越少”,Flower Books沒有再開下去。Lily另擇一方寸空間,繼續做獨立書店。在被問及何以要在上環開設這樣一家書店時,Lily回答:20多年前,這家書店還在中環,如今,它與中環相距也不遠,步行幾分鐘就能抵達。Lily告訴我們,她的書店還在中環時主要做新書、潮流書,二手書、絕版書、簽名書與珍本古籍很少涉及。轉折點是Lily收到第一批古書。
莉莉書屋里的攝影古書
“零幾年的時候有人打電話找到我們讓去收書,我們便去,得到了一批很不錯的古書。那是一名50歲左右的外國女人的書,書是她的外婆留給她媽媽,再留給她的。” 那次,她收到了一些古舊兒童書,一些裝幀精美的歷史人文圖書,現在這批書早已經由書店流通向世界各地。Lily說,這次收書經歷讓她回想起童年。母親曾告訴她,生于1920年代的祖父喜好讀古書,“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祖父從古書里收獲了終身的教益,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對古書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一種朦朧的向往。”
不同于潮流書,那些沾染上歷史的侘傺顏色的線裝書,那些寄存過無數讀者的指紋與呼吸的書頁,仿佛是有生命、有力量的。
她開始想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古董書書店,但直到10余年后,潮流書變得不那么應景時,Lily才正式做起古董書收藏。莉莉書屋最終成為了一間與它過去幾無相似之處的書店。
Lily最得意的收藏之一是一本清代初年刊行于日本的《中華歷代紀略》。這本書出版至今已有360余年,在莉莉書屋的這一本幾乎是孤本。如古寺墻面般斑駁的封面上,用毛筆寫著書名。當我們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書,便可看到硬朗的片假名仿佛漢字密林中的伏兵,隱隱亮出它的刀刃。那是日本二戰之前所使用的行文方式。彼時,筆畫陰柔的平假名仍是屬于女眷的文字。正式文書,則以漢字與片假名書寫。這些漢字如同坐標,我們可以透過它們,猜出句子與段落的意思,繼而在這斷續的閱讀中,拼湊出明清交替之際日本列島士人的歷史觀。
“這些書是我的私人收藏,”Lily說,“是不會在書店中售賣的。”
《中華歷代紀略》全冊收藏
訪客二三事
收藏古董書的樂趣不僅僅來源于收藏書本身,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訪客來到莉莉書屋,他們或是從南非、歐美、日韓、內地等地方專程前往,或是在每日的都市漫游中行經此處,在好奇心趨勢下,上樓一探究竟,從此成為書店常客。
莉莉書屋收到的書直接就堆放在書店入口旁。收到的書很多,挑選出哪些是需要的是真正花費時間的事情
曾有一位20出頭的韓國女游客來這里尋找港版的《小王子》。她是《小王子》的資深收藏者,每到一個地方旅游,就會買一本當地語言版本的《小王子》。Lily為她翻到一本保存完好的1970年代港版《小王子》。
Lily愛讀一些歷史傳記之類的雜書,但論到最喜歡的書,董橋的散文集肯定要臚列其中。早在世紀初,她就已開始閱讀董橋的散文,“他的書看起來很輕松,不會有那種很沉重的感覺”。只是Lily不曾想到的是,董橋有一天會成為莉莉書屋的讀者。
有一次,一位女讀者從她手上訂購了一本張大千的畫冊。“她是在網上買的,等了一兩個月,她才在某一個星期六的帶著六七個朋友一起來了。來的那一天,女士先看見書店墻上董橋的題字,便笑著問這題字的來源。我說是我喜歡的董橋。她這才和我說,董橋同她一起來的。”Lily回憶說,“原來董橋就在店里,坐在另外一個角落位置看書。”于是,Lily有了與董橋的一面之緣。她讓董橋簽名,有了第二份關于董橋的私人收藏。
第一份收藏自然是墻上的那幅題字,它是書店的一位老顧客送的。“他很喜歡收藏董橋的書,只要我這里有董橋的書他都會買。”Lily說:“2018年過年前,他和董橋在上環附近喝茶,董橋給他寫了三幅字。他便馬上將其中一幅‘興旺’送來給我們,希望書店越來越興旺。”那幅題字Lily一直掛在書店里,很多人想要買,或者用其他藏品交換,她都沒有答應,Lily想要將“興旺”一直保留下去。
書店里放著的“興旺”
這就是香港的神奇之處,走在這里的街道上便置身于歷史之中,與那些名人共在同一個空間。
結束這次探訪,天色依然陰沉。我們聽到水滴墜落的聲音,以為是下雨,抬眼看,才知道是噴泉,仿佛是波德萊爾詩中的噴泉,潺潺水流從青銅魚嘴中吐出,落入噴泉底,結成一枚枚句號。我們依稀記得,在古書中也會聽到如此這般的水聲——那是時代向涌來時的聲音。
Q
如何判斷一本古董書的收藏價值?
Lily:收藏價值,應該從多方面去看,這個作者是否知名,這本書名氣幾何,以及書的版本、年份,其文獻價值,都會影響書的收藏價值。并不是說一本古董書越舊越值錢,年代久的古董書也可能是很便宜的,一百到兩三百左右便可以收到。
Q
你最得意的一件古董書藏品是什么?
Lily:除了剛才提到的《中華歷代紀略》,我得意的藏品還有很多。比如美國偵探作家Earl Derr Biggers的簽名本陳查理故事系列。當時是一個還在上大學的男孩花了1500港幣買走了一本陳查理送給妹妹。后來Biggers去世,這本書在市面上價格漲到1500美金。還有董橋在六七十年代寫的一本書,當時在整個香港發行了500本。我有一位客人手上收藏有一本,其他書店想用3000港幣買下這本書,他沒有賣。當然我手上也有一本,是從一位客人手中收來的。那一年刮臺風,他的別墅浸水,損毀了一批書,便讓我們去收書,我們很幸運地得到了完好無損的一本董橋。
Q
可否分享一本你最喜歡的書?
Lily:董橋所有的書我都喜歡,包括《辯證法的黃昏》《青玉案》《從前》《小風景》等。我二十年前就開始讀他的書,讀他的書可以讓我很放松。
內容源于《周末畫報 Reading Life》
采訪、撰文 — 談炯程
編輯 — Emin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