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在世界屋脊見證生命奇跡
超36%國土面積納入保護地,雪豹、藏羚羊等珍稀物種種群穩步增長
林周縣黑頸鶴
藏羚羊
雪豹(圖由那曲市林草局提供)
西藏作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獨特的生物資源,堪稱世界少有的“綠色基因庫”和“自然科學博物館”。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一同走進西藏,探尋這片神奇土地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故事。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家底”
西藏,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形地貌,成為了生物多樣性的天然寶庫。從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到遼闊的羌塘草原,從茂密的林芝森林到廣袤的湖泊濕地,不同的生態系統孕育出了無數珍稀物種。
在那曲市聶榮縣永曲鄉紐雄村、查當鄉色拉俄瑪村、查當鄉索康那加村,人們首次發現雪豹活動畫面。雪豹,被譽為“雪山之王”,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它的出現,是當地生態環境優良的有力證明。墨脫,這個隱藏在喜馬拉雅山脈深處的“隱秘之地”,首次發現無刺蜂蜂種。這里因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成為眾多生物的棲息地,新物種的發現不斷豐富著人們對這片土地生物多樣性的認知。
近年來,西藏不斷傳來新物種發現的喜訊。截至目前,西藏已記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有1072種,維管束植物7504種,這里是眾多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園,藏羚羊、野牦牛、黑頸鶴、雪豹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這里自由棲息。其中,藏羚羊種群數量已超過30萬只,黑頸鶴增加到1萬多只,曾被認為滅絕的西藏馬鹿如今也已超過800頭 。
此外,通過第二次青藏科考以及相關行業調查,還發現了墨脫負泥蟲、墨脫鳥巢蘭等一批西藏特有新物種。西南大學教授張志升團隊在西藏發現6種擬平腹蛛,其中包括5個新種和1個雌性新發現,這些發現增加了西藏蜘蛛多樣性數據,豐富了西藏生物多樣性的“家底”,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對于探索區域地質、氣候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協同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繪就西藏生物多樣性保護新畫卷
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福祉。為了守護這個珍貴的生物多樣性寶庫,近年來我區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積極構建具有西藏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政策體系。
生物多樣性保護,西藏一直在行動。為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我區修訂并嚴格落實《西藏自治區野生植物保護辦法》《西藏自治區陸生野生動物造成公民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補償辦法》《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等法規,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在保護空間網絡建設上,西藏不斷優化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網絡,已建立自然保護地97個,總面積43.40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6.08% ,基本構建了布局合理、類別齊全、覆蓋到位的保護空間新格局。這些自然保護地涵蓋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多種生態系統,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棲息之所。例如,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數量逐漸增加,藏羚羊種群已增長至15萬只,保護等級從瀕危物種降為近危物種,雪豹、盤羊、巖羊、猞猁等野生動物恢復性增長明顯。
此外,西藏還深入推進南北山綠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工程建設。在南北山綠化工作中,堅持原生植被保護優先,人工修復與自然修復相結合,注重保護生物多樣性,因地制宜地優化樹種和花草結構,提升了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取得了保護重要生態系統和重要物種棲息地的修復治理新成效。
目前,我區現有自然保護區47 處,總面積4121.61萬公頃,占全區國土面積的33.35%,同時,將三江源(唐北區域)、羌塘、珠穆朗瑪峰、岡仁波齊、高黎貢山(西藏段)、雅魯藏布大峽谷等6處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典型區域全部納入《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總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國家公園及候選區總面積的 36%,數量、面積"雙第一",已獲批國家公園1個,穩步推進創建5個。
多方發力共筑生物保護防線
在西藏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社區和科研力量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西藏那曲,很多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雪豹保護中來。他們協助科研人員進行日常監測,提供雪豹活動線索。一些社區還成立了保護小組,制定村規民約,約束村民行為,減少對雪豹棲息地的干擾。那曲市班戈縣德慶鎮南措村村民次仁說:“以前我們對雪豹了解不多,只覺得它神秘又威風。后來參與到保護項目中,才知道它對我們這片土地有多重要,我們現在都把保護雪豹當成自己的責任。”
科研人員更是沖鋒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前沿。土艷麗,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一位投身西藏生物科學研究多年的科研工作者,大學畢業后就來到西藏。她帶領團隊在高原生物領域做了諸多有影響力的工作,尤其是在外來入侵生物研究方面。他們查明了西藏外來入侵生物的種類分布和危害,建立了西藏外來入侵生物數據庫和重點物種的空間分布數據集,初步研究了部分入侵物種快速入侵和擴張的機制。
土艷麗表示:“西藏生物入侵已經發生,入侵植物有139種。這些入侵生物不僅影響生態系統,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還對農林生產和人類健康有影響。我們的研究就是為了給防控提供依據,守護好西藏的生態。”在她及其團隊的建議下,西藏多地開展了外來入侵植物的監測及清除工作,有效防止了外來入侵植物的擴散。
在一項項實打實、硬碰硬的舉措之下,西藏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也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在大自然精靈們的“選擇”下,生物多樣性愈發豐富,雪域高原也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樂章。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西藏商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