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組織包括中國在內的20多國外交使團及一些國際組織的代表,在杰寧難民營附近觀察和評估人道主義局勢時,發生了一起惡性事件,以色列國防軍竟然向外交使團開槍。
流出的顯示,多國外交代表正在一處路口參觀,突然響起了槍聲。還拍到,兩名以軍士兵正端著槍對準人群。外交官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槍聲嚇到,紛紛后撤,一些女性更是被嚇得大聲尖叫。但這時他們背后仍不斷傳來槍聲。
事件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向外交使團開槍無疑嚴重違反了國際外交準則,根據《維也納公約》,締約國有義務保障所有外國外交官的安全。以色列此舉引發眾怒。事后,多個國家召見了以色列大使,要求作出解釋,并調查原因,追究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巴勒斯坦組織外交官在自己的地盤上開展活動,以軍為何會出現在那里,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開槍將外交官們驅散呢?
事發地在杰寧難民營附近,該營地建立于1953年。在第一次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許多巴勒斯坦的領土,導致許多人無家可歸。難民營專門用于收容失去家園的加沙人。這些人自然希望抵抗以色列,重回家園,所以難民營逐漸被哈馬斯等抵抗組織控制。
以色列以安全為名,多次對難民營發動攻勢,尤其是去年底,與巴勒斯坦武裝部隊聯合對難民營內的抵抗力量發動了多輪攻勢。以軍的作戰風格堪稱拆遷大隊,每到一處必然破壞基礎設施,炸毀房屋建筑,對難民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這次,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組織外國代表團前來觀察,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記錄以軍侵犯巴勒斯坦人權的惡行,從而在國際上向以色列施壓。所以,以軍向外交官開槍,無非就三個目的。
其一、掩蓋人道主義危機。當時20多國的外交使團以及一批記者正在當地參觀拍攝,正如前文所言,以軍不僅大量毀壞當地基礎設施,還經常對平民犯下各種暴行。
外交官們前去參觀時實際上提前向以色列通報了,只被允許經過特定路線。若進入其他地區可能記錄到對以色列不利的情況,將來會在聯合國對以色列進行批評。以軍驅散外交官,就是不允許他們看到自己的惡行,掩蓋當地的人道主義危機。
其二、向20多國發出警告。通過開槍示警,不僅向外國代表團表明自己已經控制該地區,更是在警告他們不要插手巴勒斯坦事務,向外界傳遞了“任何試圖介入的力量都將面臨風險”的信號。
這種手段,以色列并非首次使用,去年在進攻黎巴嫩時,要求駐扎在當地的聯黎部隊撤離,目的之一也是害怕聯黎部隊記錄自己的暴行。但在聯黎部隊拒絕撤離后,以色列也曾多次攻擊聯黎部隊哨所,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其三、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觀察。當前內塔尼亞胡內閣因為營救人質不力以及國內經濟問題,已經面臨改組的壓力。他必須通過制造一些事端,來展示強硬立場,轉移矛盾維持自身的支持率。
另一方面,特朗普訪問中東后,以色列與中東各國的關系有所緩和,正在推動關系正常化,而巴勒斯坦可能會被邊緣化。以色列肯定想找機會試探一下國際社會的底線,如果反應不大,便會在西岸地區變本加厲地推動自己的戰爭策略。
事后,以色列雖然進行了道歉,但卻倒打一耙,稱他們已經批準了一條路線供外交官考察,但外交官在行動時卻偏離了路線,進入禁止停留區域。而以軍只開了一槍警告,并沒有造成任何損失或人員傷亡。
這無疑是把責任往外交官身上推,同時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在一國的領土上考察,居然要另一國的軍隊批準。事實上,根據流出的畫面顯示,外交官們西裝革履,停留在一處參觀,并沒有任何過激舉動,也非常容易辨別。
以軍若不想讓他們看,派人過來將他們勸走即可,完全沒必要開槍。實際上以軍開的也不止一槍,中至少聽到7次槍聲。以軍對待多國外交官都如此粗魯,對待巴勒斯坦平民的手段可想而知。
以色列此舉可能會引發嚴重后果。此前以軍出動5個師,對加沙發動新一輪進攻,并放話要徹底消滅哈馬斯、控制加沙。此舉導致多國反對,英法加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以色列停止在加沙的軍事行動,英國還暫停了與以色列關于自由貿易區的談判。
歐盟也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表示反對,歐盟外長卡拉斯稱要對《歐盟-以色列聯系國協議》啟動審查。
此次,以色列又向多國外交人員開槍,無疑闖下大禍,會讓各國在外交上對以色列施加更大的壓力。以色列無視國際法,將會被國際社會日益孤立。等待他們的將是國際社會的制裁以及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壓力,這些都會對以色列的外交和經濟造成嚴重打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