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1日,杰寧難民營東門響起了槍聲,由中俄法等20余國外交官組成的人道主義考察團,在73米近距離內遭遇以軍開槍警告。
這場評估人道狀況的和平考察,淪為以色列展示暴力的演武場,他們在這片被戰火炙烤的土地上,親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死亡威脅。
上午9時15分,陽光照在杰寧難民營的斷壁殘垣上,巴勒斯坦外交和僑民部官員拉米正對著鏡頭介紹難民營內的人道狀況。
突然,密集的槍聲從10點鐘方向的制高點傳來。
畫面中,法國外交官皮埃爾本能地撲向身旁的中國參贊,三人就地隱蔽在一輛報廢的皮卡后方。
子彈擦著車頂飛過,在金屬表面留下一串灼熱的彈痕。外交官舉起雙手示意沒有武器,但槍聲持續了至少40秒。
英國外交人員艾瑪·克拉克事后心有余悸地回憶,當我抬頭時,看到一名以軍士兵正在更換彈夾,他的瞄準鏡反光直直對著我們。
現場監測數據顯示,以軍士兵與使團成員的直線距離僅73米,這在彈道學上屬于絕對危險射程,任何鳴槍示警的辯解都顯得蒼白無力。
以色列國防軍的回應充滿傲慢,他們進入了軍事管制區,士兵的反應是專業且克制的。
但巴方提前10天提交的考察路線圖顯示,使團行進路線始終在聯合國劃定的人道準入區內。
更嚴重的是他們身處在杰寧難民營,根據國際法明確屬于巴勒斯坦領土,以色列所謂的軍事管制本身就是對主權的粗暴踐踏。
事件的嚴重性讓國際社會已經不能再坐以待斃了,法國外交部召見以駐法大使時,特意選擇在象征外交尊嚴的榮譽廳進行。
外長科隆納直言,這是對《維也納公約》的極大羞辱。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更罕見地使用國家恐怖主義一詞,宣布暫停與以方的軍事技術合作。
中國外交部的表態則展現了大國擔當,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強調,外交人員的安全是文明世界的底線。
中方不僅要求徹查事件,更提出建立中東外交人員安全保護機制的倡議,這一前瞻性主張迅速得到俄羅斯、南非等國的響應。
正如聯合國前副秘書長阿明娜所言,當子彈飛向外交官,國際秩序正在崩塌。
如果連外交使團都無法保障安全,那么聯合國推動的任何和平進程都將失去意義。
槍聲的背后,是以色列在戰略焦慮中的瘋狂試探。盡管特朗普曾被視為內塔尼亞胡的密友,但一系列動作卻讓以色列深感被拋棄。
2024年對科技產品加征對等關稅,直接導致英特爾海法工廠損失3億美元。
與胡塞武裝達成臨時停火協議時,甚至未提前24小時知會以方。
不僅如此,美國正在實施離岸平衡,想要減少對以色列的依賴。
內塔尼亞胡在5月19日的議會演講中露骨地宣稱,加沙將成為我們的新邊疆,而襲擊外交使團,不過是其清除國際監督計劃的一環。
2023年至今,已有47名國際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以軍行動中受傷,聯合國近東工程處的37所學校遭空襲。
正如《紐約時報》駐耶路撒冷記者弗里德曼的犀利點評,以色列正在把國際法視為可以隨時撕毀的廁紙。
以軍行為已構成對外交代表的蓄意攻擊,這是《羅馬規約》明確界定的戰爭罪。
專家說,即使用最低限度武力原則衡量,在73米距離開槍也遠超必要程度,更何況對方是手無寸鐵的外交官。
這就是對規則的蔑視,自1967年占領約旦河西岸以來,以軍累計違反國際法條款達237次,卻從未有一名士兵被國際刑事法院傳喚。
顯然已經憑借特權讓以色列成為了法外之地,這種情況在特朗普政府時期達到頂峰,美國不僅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否決了11項譴責以軍暴行的安理會決議。
但時代正在改變。當西班牙宣布召回駐以大使、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直言準備啟動制裁程序時,以色列突然發現,那個一呼百應的時代早已遠去。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表態尤為關鍵,如果國際法不能約束一個國家,那我們就用經濟杠桿讓其清醒。
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的角色備受矚目,除了嚴正的外交表態,中方更展現出解決問題的建設性思維。
向巴勒斯坦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人道援助,派遣醫療專家組赴杰寧難民營,同時推動安理會召開中東安全架構專題會議。
多項主張輪番上陣,彰顯出中國方案的戰略高度,當某些國家還在糾結制裁力時,中國已著眼于根本矛盾。
支持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的同時保障耶路撒冷宗教圣地多元文化屬性,以至于能夠重啟土地換和平的談判,最終建立起區域性安全對話機制。
這些主張不僅得到阿拉伯國家的廣泛認同,更在聯合國獲得127個國家的聯署支持。
槍響之后,沒人再相信以色列,埃及緊急召回駐以武官,沙特暫停與以方的亞伯拉罕協議深化談判,就連一向親以的印度也罕見地投下棄權票。
甚至連美國的哈里·杜魯門號航母也突然撤離紅海,五角大樓解釋稱進行定期維護,但這是1973年以來美軍首次在巴以沖突升級時主動后撤。
這種戰略收縮,顯示出美國已經陷入特別尷尬的處境,繼續偏袒以色列,將失去阿拉伯盟友。
轉向中立,則會激怒國內猶太裔選民。
美國政府的中東政策正在經歷尼克松式的搖擺,而以色列的激進行為,正把美國推向更無奈的境地。
杰寧難民營的槍聲,是占領者對國際秩序的宣戰,但暴力永遠無法解決文明的沖突。
當中國外交官在槍林彈雨中依然堅持完成考察,阿拉伯國家聯合向安理會提交決議草案的時候,還有全球150個非政府組織發起聯署抗議,文明的韌性被全球看到。
真正的破局之道,關鍵是要回歸國際法的基本準則,在于承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權益,在于重建互信的談判機制。
中國古代哲人說,化干戈為玉帛。今天的中東,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這樣的智慧。
這不僅是20國外交官的訴求,更是人類文明對和平的渴望。
參考文獻
澎湃新聞 2025.5.22距離73米7聲槍響,以軍鳴槍警告20多國外交使團引多方譴責
環球時報 2025.5.22——美媒:美國對以色列失望 愿與哈馬斯直接談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