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政府近日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議,擬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以此回應美國以“保障措施”為由對印度鋼鋁產品征收的25%關稅。印度強調,這一反制措施旨在通過“實質等效”的貿易調整,平衡美方舉措造成的經濟損失。彭博社形容,這是印度首次提出反制美關稅政策的舉措。
事情的起因,還得從本次印巴沖突說起。在這場沖突中,印度似乎并沒有取得它所期望的勝利。按照印度的說法,總理莫迪宣稱“朱砂行動” 消滅了大量 “恐怖分子”,巴基斯坦被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緊急向印度求和,印度則 “大度” 地答應了請求,執政黨甚至宣布舉國同慶這場所謂的 “輝煌勝利”。可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一場 “喪事喜辦” 的鬧劇。現實中,很多人親眼目睹了印度戰機墜毀,也看到了戰機殘骸,而印度卻拿不出任何 “大勝” 的有力證據,照片沒有,視頻也沒有。
鋼鋁產品(資料圖)
這場跟巴基斯坦沖突失敗,讓印度看清了一件事,那就是美國可能早就不是往日那個主導世界的霸主了,現在的美國,某種程度上已經把自己的虛弱無力暴露的淋漓盡致,在跟中國的關稅戰中,也率先低頭。印度這個國家,雖然自身實力不怎么樣,而且眼光也比較短淺,但是它卻有一個一般國家難以相比的直覺,那就是對短期利益的感受能很強,高情商說就是“只看眼前”,那么印度自然會馬上感知到美國現在的衰退,從而開始自己親身下注,試圖跟美國劃清界限。
美國對印度鋼鐵出口征收的關稅,影響76億美元貿易額,而印度2024財年已淪為鋼鐵凈進口國。此時反擊既能安撫塔塔鋼鐵等本土巨頭,又可呼應莫迪“印度制造”戰略。畢竟莫迪政府的上臺,很大程度上就是民粹主義的推舉,然而,2024年莫迪推動8500種工業品降稅,引發了民族主義者不滿。此次對美強硬既能挽回形象,又可對沖特朗普威脅“對印度征收對等關稅”的壓力。
印度總理莫迪(資料圖)
實際上,美印雙方都留著不少心眼,表面是盟友,但實際都是"既要又要"的套路:美國要求印度開放農產品市場卻遭30%-60%的高關稅壁壘,印度提出的"零換零"關稅方案又被美國質疑為"變相貿易壁壘"。更諷刺的是,就在印度宣布報復性關稅前三天,美國財長還在吹噓"美印即將達成歷史性貿易協定"。
說到底,印度的困境在于“高不成低不就”。既想學中國當“硬骨頭”,又舍不得美國給的貿易好處;既想靠制造業取代中國,又離不開中國的原材料。莫迪政府現在騎虎難下,國內罵他“對美軟弱”,國際上又沒實力硬剛,最后很可能還是得低頭簽協議。
莫迪與特朗普(資料圖)
這場關稅攻防戰還留下個懸念:莫迪政府是不是在下一盤大棋?表面看是報復美國,實際可能在為明年大選造勢。就像商家促銷總要找幾個噱頭,印度現在擺出強硬姿態,可能是在給選民看"我們敢和美國掰手腕"。當前局勢就像暴風雨前的悶熱,各方都在試探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