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段美好的跨國婚姻,是讓人們感到十分艷羨的事情。但或許人們并不會想到,在我國的中緬邊境上,有很多的緬甸女孩為了能夠留在中國定居,正在拼了命地使盡渾身解數,甚至不惜使用通婚的方式也要留在中國。
那么,這些緬甸女孩為什么一定要留在中國呢?
在我國與緬甸邊境的接壤地區有2200多公里的邊境線,西雙版納、普洱、臨滄等城市都與緬甸接壤,其中邊境城市瑞麗的三面都和緬甸相鄰,這里也憑借獨特的地理特點成為了著名的旅游城市。
在這些城市中,旅游的人們不僅能夠看到奇特的自然景觀,還能看到別具一格的邊境風情,尤其能夠看到穿著具有明顯緬甸特點“特敏”長裙的姑娘。
這些姑娘大多并不是本地人,而是跨過邊境來到我國的緬甸人,她們在我國的境內或游玩或做生意,但大部分還是在中緬接壤地區就業和定居的“緬甸新娘”。緬甸姑娘劉從英就是從“務工者”轉變為“緬甸新娘”的代表。
2016年進入我國打工的劉從英,有著典型的緬甸姑娘相貌特點,她善于溝通的性格以及流利的中緬語言能力,讓她成為了瑞麗一家貿易公司的翻譯。通過幾年的打拼,她不僅成為了該公司物流項目的負責人,而且還成為了中國人的媳婦,在中國買了房、生了子。
可以說,劉從英成為了緬甸眾多姑娘們夢想活成的樣子,她也成為了那些緬甸姑娘們奮斗的“目標”。
當然,并不是所有緬甸姑娘都能有劉從英那樣的機遇,更多的人是成為了只有事實婚姻但卻沒有合法手續的“現實新娘”。
鐘素不記得自己是哪一年離開緬甸的老家南坎到了瑞麗,她只記得自己和現在的丈夫鄧威在緬甸相識不久就確立了關系,大約半年之后就到了中國。
與林從英的城市生活不同,鐘素跟隨丈夫鄧威到了農村,做著許多農村婦女一樣的農活,過著和中國婦女一樣的日子。
因為沒有取得長久居住資格,鐘素夫妻就無法取得合法的中國結婚證,所以她們之間的婚姻證明除了在親友間舉辦的酒席之外,就是事實的婚姻生活。
與鐘素有著相同經歷的,還有桑眉。她是在來到中國游玩時認識了現任丈夫,同樣也是在認識不久之后就做出了成為“無證夫妻”的決定。不過與鐘素不同的是,當初鐘素沒有告知父母“私奔”不同,桑眉是經過遠在緬甸的父母同意之后,才嫁到中國成為無證的“緬甸新娘”。
像鐘素和桑眉這種沒有合法手續的婚姻,已經成為了中緬邊境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甚至有越來越多的緬甸姑娘,為了能夠留在中國居住,不惜離開家鄉成為無證的“緬甸新娘”。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代時,在我國常年居住并且生活的緬甸人,有35.12萬人,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通過中緬邊境進入我國境內,已經在我國取得了各種合法、穩定的工作,并且長時間居住在境內。
當然,這個數據并不全面,因為還有很大一部分緬甸女孩并沒有進行相關登記,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黑戶”。
這些緬甸姑娘為什么會放棄自己的家鄉生活,要來到邊境的這一面成為“黑戶”呢?
首先,中國和緬甸之間,尤其是云南的瑞麗等地區,在語言、生活習俗等文化方面,都有著很多的相近之處,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也相似,在中緬邊境地區生活的緬甸姑娘們,并不會有太大的“脫離感”。
中國和緬甸之間的關系,可以追溯到漢代,而且緬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我國的藩屬國,可以說兩國在邊境地區人們的交流,一直都沒有中斷。從清朝開始,就已經有相關資料對邊境百姓的通婚進行記載。
盡管新中國成立之后加強了對這方面的管理,但文化和生活習俗的高度相似,再加上兩地之間已經形成的婚姻習慣和血脈關系,還是讓這種“非正規通婚”的行為無法杜絕。
其次,生活環境的差異,讓越來越多的越南姑娘甘愿離開家鄉,越過邊境到這里定居。
眾所周知,緬甸雖然外表上看起來是一個整體的國家,但實際上卻已經“四分五裂”。在長期的內亂情況下,不僅國家的工業難以發展,就連保障民生的糧食產量也受到了影響,所以能夠支撐國家經濟的僅有不穩定的旅游業和依靠港口的進出口貿易行業。
盡管緬甸官方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但所取得的效果甚微,尤其最近幾年國際投資環境變差、國內通貨膨脹十分嚴重,百姓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社會的治安條件也急劇惡化。
與緬甸相比,即便是我國的農村地區,相對較差的生活質量在緬甸百姓眼中也已經是天堂。
另外,因為生活風俗的原因,緬甸的女性是排在僧侶、男性之下的“第三等公民”,在生活中基本沒有什么地位可言。
我國也曾經奉行“男尊女卑”的傳統數千年,但隨著男女平等觀念的推行,女性的地位像“坐火箭”一樣迅速上升,在一些地區中甚至出現了“女性至上”的觀點。能夠回到這樣的社會生活,對于那些緬甸的姑娘來說,這更是無法抵抗的誘惑。
正是在這種雙邊“不平衡”的天平下,越來越多的緬甸姑娘開始涌向邊境,教育程度低下、沒有過多技能的姑娘們為了能夠留在中國過“天堂般的日子”,大多數選擇了通過“通婚”這種并不“合規”的方式。
對于這種情況的存在,我國的相關部
門也采取了“兩手措施”,一方面采用收緊政策的手段加強對過境人口的管理,避免更多的不合法事件出現,另一方面,則在人情方面盡最大程度讓這些已經定居的“緬甸新娘”,能夠安居樂業。
在瑞麗、臨滄、西雙版納等中緬邊境地區,許多學校都接納了一部分中緬混血的學生,派出所、社區街道辦等機構的辦事人員,也多了給“無戶籍新生人口落戶登記”的工作。
這種“緬甸新娘”的出現,是我國和緬甸兩個有著相似文化鄰國之間所存在的必然現象,同樣也證明了我國“經濟高地”的事實。當然,我們也希望這種邊境上的“跨國婚姻”,都能夠結出幸福的花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