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年她連續兩次拿出“證據”說是要“實錘”張頌文。
雖然,最終證明她是惡意剪,還被人被起訴侵犯隱私權。
但她的這波操作,成功讓自己從“查無此人”變成了熱搜??汀?/strong>
而“黃楊鈿甜事件”發酵沒多久,這位"敢撕頂流"的話題女王,就又站了出來。
一“撕”成名
還記2024年末,姜塵發布的那一則視頻嗎?
她自曝曾遭某男星前男友家暴,并稱對方與自己好友有染。
雖然全程沒有點名道姓,但她提到男方“近兩年爆紅”“廣東人”“北漂時吃菜市場剩菜”等等許多關鍵信息。
迅速讓網友將矛頭指向因《狂飆》大火的張頌文。
不過,張頌文團隊始終未正面回應。
但這令人震驚的消息,還在在網上迅速發酵,引起了“吃瓜群眾”的熱議。
然而,姜塵接下來的動作可就讓人“看不清”了。
她在描述家暴細節時始終未提供實質性證據。
僅通過“掀翻桌子”“打耳光”等模糊表述煽動情緒。
甚至還在此后的爆料中澄清“不是文生”,這種矛盾態度讓這接事件陷入“羅生門”。
不過,說起姜塵,她早年在娛樂圈也算“混過”。
早年的她以金鷹卡通"小豆子姐姐"的形象深入人心,主持的節目更是陪伴了無數90后成長。
后來,她還在《少年四大名捕》《小爸爸》《青丘狐傳說》等劇集中亮相,但始終處于“查無此人”的透明狀態。
這種“蹭頂流熱度翻紅”的套路,讓不少網友質疑她的動機。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家暴事件”尚未平息,她竟又搞出個“大動作”。
2025年1月,她曬出與《日掛中天》投資人的通話錄音,聲稱張頌文存在“潛規則女演員”“辱罵投資人”等行為。
錄音里提及的“張頌文”這三個字,又一次把這位實力派演員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僅僅是她的第一步。
2025年1月7日,姜塵發再次發文,還曬出了聊天截圖,繼續曝張頌文“黑料”。
不過,事情接下來的發展完全超出了大家的預料,網友甚至高呼“電視劇都不敢這么演”。
姜塵所謂的給她提供證據的“閨蜜”—李子鋒,直接公開發文說自己被利用了。
稱姜塵的錄音存在惡意剪輯,自己實際說的是另一位演員。
最終,這場鬧劇以姜塵被訴侵犯隱私權而收場。
不過,這次姜塵力挺的黃楊鈿甜也不是一般人。
突如其來的“爭議”
2017年她憑借《楚喬傳》“小楚喬”一角嶄露頭角,隨后在《如懿傳》《外太空的莫扎特》等劇中持續輸出,成為05后新生代代表。
2025年播出的《致1999年的自己》中,她飾演的“錢佳玥”廣受好評,被贊“演技超越年齡”。
可誰能想到,一場成人禮直接把她拉入了輿論漩渦。
5月11日,黃楊鈿甜在社交平臺分享成人禮照片。
她佩戴的耳環被指認是奢侈品牌GRAFF經典系列,引發軒然大波。
有網友指出,這款耳環公價高達230萬元,但她的父親楊偉曾是四川雅安公務員。
家庭收入與消費水平的巨大反差瞬間點燃輿論。
雖她解釋耳環為母親之物,然網友的質疑并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網友們順藤摸瓜,扒出其父2017年辭職經商后,家族資產暴增。
深圳1.8億的別墅、母親佩戴的百萬珠寶,樣樣都戳中公眾對“公職人員財富來源”的敏感神經。
不過,更為離譜的還在后面。
一個自稱是黃楊鈿甜的爸爸的賬號緊急發文澄清。
稱耳環為仿品,還把過往工作履歷曬了出。
但事情并未結束。
相關部門已經介入,相信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不過,就在就在黃楊鈿甜被全網質疑時,遠在美國的姜塵突然跳出來“主持公道”。
兩極反轉
5月17日她在長文中將網友的質疑稱為“國人仇富心理作祟”。
甚至直言“家境優渥培養出來的女孩招人嫉恨到全網霸凌”。
不過,她接下來的“操作”卻讓人迷惑。
姜塵直接將將趙麗穎、劉浩存等女星拉出舉例,稱“家境優渥不是原罪”。
還說“大家只喜歡小人物逆襲,見不得別人優秀”。
這番言論瞬間點燃網友怒火。
趙麗穎的成功源于多年摸爬滾打的努力,與出身無關。
劉浩存被批評是因其母舞蹈班事故拖賠十年,而非單純“家境好”。
不少網友直接回懟:“朱珠、姚安娜同樣家境優越,怎么沒人罵?”
“我們仇的不是富,是不當得利的富!”
而更多人質疑姜塵是在"偷換概念",將正常的輿論監督曲解為"仇富"。
不過,很快姜塵的“雙標”也很快“被扒皮”。
她一面指責網友“價值觀扭曲”。
另一面卻在美國住著豪宅、曬著名牌珠寶。
還嫁給了小15歲的美籍丈夫,被質疑“借婚移民”。
更有有網友翻出她早年“信任比財富更重要”的言論。
調侃她“自己打臉不要太疼”。
眼看輿論風暴愈演愈烈,5月21日姜塵趕緊刪帖道歉。
稱“了解完整事件后已懂大家態度”。
這前后“矛盾”的態度,讓網友們大跌眼鏡。
有人猜測她是迫于輿論壓力。
也有人認為她是為了挽回自己的公眾形象。
無論如何,姜塵的這次"仗義執言",最終以自己的口碑崩塌而告終。
在道歉事件發酵之際,姜塵早年自曝整容的往事也被翻出。
當年她曾在采訪時,她大方承認隆鼻手術。
但堅稱“下巴是天生的”,甚至當眾自捏下巴證明。
這種坦誠在娛樂圈倒也算少見,可她的“敢言”人設卻在一次次爆料中崩塌。
從姜塵的“爆料翻車”到黃楊鈿甜的“耳環風波”,娛樂圈的復雜多變再次讓不少“瓜農”吃到“飽”。
但在這個流量至上的年代,我們也要理性看待問題,不能盲目跟風,對他人造成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