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之后,環境變得潮濕,一些平日里不常見或看似無害的東西,可能會變得異常危險,以下這3種東西千萬別碰,它們有劇毒,甚至可能致死。
毒蘑菇
雨后,山林間、草叢里常常會冒出各種各樣的蘑菇。不少人覺得野蘑菇鮮美,想采摘來嘗鮮,可這十分危險。很多毒蘑菇與可食用的蘑菇外觀極為相似,普通人很難準確區分。像致命白毒傘,它外表潔白,看似普通,卻含有劇毒的鵝膏肽類毒素。這種毒素會嚴重損害人體的肝臟和腎臟,僅需50克就足以毒死一個50公斤的成年人,且中毒后致死率高達90%以上。
一旦誤食,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隨后可能引發肝腎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所以,雨后看到野生蘑菇,千萬別手癢去采摘。
非洲大蝸牛
雨后,非洲大蝸牛常常成群出現。這種蝸牛體型較大,外殼呈褐色,帶有花紋。但別被它看似“溫順”的外表迷惑,它體內攜帶多種寄生蟲和病原菌,其中最危險的是廣州管圓線蟲。這種寄生蟲可以通過皮膚或消化道進入人體,一旦侵入,就可能引發腦膜炎、脊髓膜炎等嚴重疾病,患者會出現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
所以,看到非洲大蝸牛,千萬不要去觸碰、把玩,更不能食用。
蟾蜍
雨后,蟾蜍也會變得活躍起來。蟾蜍看起來憨態可掬,但它的皮膚腺會分泌一種白色的乳狀液體,這就是蟾酥,含有劇毒。
蟾酥的毒性極強,對人的心臟、消化道及中樞神經都有嚴重的損害。如果不小心接觸到蟾酥,可能會出現心慌、胸悶、嘔吐、腹瀉等癥狀,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下雨后,大自然中暗藏的危險不容小覷。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定要遠離這三種有毒之物。
延伸:天天下大雨,小心這些病高發!
近期天天下大雨,潮濕悶熱的環境成了病菌滋生的“溫床”,多種疾病進入了高發期,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防護。
皮膚病找上門
雨天空氣濕度大,雙腳長時間浸泡在積水中,很容易引發浸漬性皮炎。皮膚會變白、起皺,還可能出現瘙癢、疼痛。如果不及時處理,還可能繼發感染,出現紅腫、滲液等情況。
另外,真菌也喜歡潮濕環境,足癬、股癬等真菌性皮膚病容易趁虛而入。腳部、腹股溝等部位會出現紅斑、丘疹、水皰,伴有劇烈瘙癢,讓人苦不堪言。
呼吸道疾病頻發
大雨過后,氣溫變化較大,人體抵抗力容易下降。而且潮濕環境有利于霉菌、塵螨等過敏原滋生,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喘息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此外,細菌、病毒在潮濕環境中也更活躍,容易引發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出現發熱、咽痛、乏力等癥狀。
胃腸道疾病高發
雨天食物容易受潮變質,滋生細菌和霉菌。如果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發急性胃腸炎,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
另外,飲用生水或不干凈的水,也可能感染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鉤蟲病等,出現營養不良、腹痛、消瘦等癥狀。
蚊蟲叮咬疾病多
雨后積水增多,為蚊蟲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場所。蚊蟲叮咬不僅會引起皮膚瘙癢、紅腫,還可能傳播多種疾病,如登革熱、瘧疾、乙腦等。這些疾病一旦感染,會出現發熱、頭痛、肌肉酸痛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
面對這些高發疾病,我們要盡量減少外出,避免雙腳長時間泡水;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物;保持室內通風干燥;不吃變質食物,不喝生水;做好防蚊措施。只有做好全方位的防護,才能在大雨天里保持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