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王思祺
廣西柳州市民黃女士在彎塘路看到的大蝸牛,足有她半個手掌大。圖據玉林晚報
近日,有媒體報道,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的一些街道路面上出現了大蝸牛。根據網友曬出的圖片,大蝸牛幾乎和一個成年人的腳掌一般大。還有不少人出于好奇,徒手將其抓了起來。網友紛紛提醒:千萬別碰!這是非洲大蝸牛,有毒。
非洲大蝸牛有哪些危害?
非洲大蝸牛,又名褐云瑪瑙螺,是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它們喜歡吃農作物、林木、蔬菜和花卉等植物,可危害500多種作物,是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非洲大蝸牛因為不能在水中存活,一旦下大雨,便會從躲藏處爬出來。它們喜歡出現在雨后,這是因為它們平常只敢在草叢中潮濕處活動,爬到路上可能會干死、曬死。下雨后路面潮濕,它們才敢爬出來。
這種大蝸牛的外殼較厚,有光澤,成體殼長一般為5厘米至10厘米,最大可超過20厘米,外殼通常呈紅棕色,有淡黃色的垂直斑點,但顏色因環境條件和飲食而異,淺咖啡色較為常見。
2022年,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將非洲大蝸牛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國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以及港澳臺等地區。
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其身上攜帶多種細菌,用手觸摸,會引起皮炎、皮膚瘙癢、腫脹等。其身上寄生著各種寄生蟲,最常見的是廣州管圓線蟲,這種寄生蟲會往人體的中樞神經或腦脊液里“鉆”,一旦感染,患者會不斷發熱、頭痛,引發腦膜炎,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接觸非洲大蝸牛后如何避免被感染?
據了解,非洲大蝸牛一次可以產下30粒到700粒卵,繁殖速度很快,它爬行的地方會留下黏液,黏液本身就攜帶著病原體,甚至在它們的糞便中,依舊存活著病菌和寄生蟲。如不小心接觸到非洲大蝸牛,要及時做好清洗工作。
如果同學們在居住的小區發現數量較多的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們,可以找物業公司進行處理,或者找專業的殺蟲公司處理。如果在家里發現少數非洲大蝸牛,可利用食鹽處理,蝸牛被撒食鹽后,軟體部分會融化成水而死亡。
避免被非洲大蝸牛感染,需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三“要”
1.洗手升級版:手部接觸非洲大蝸牛后,用75%酒精消毒+肥皂搓洗20秒。
2.蔬菜消毒法:被大蝸牛爬過的蔬菜用流動水沖洗30秒后,再用果蔬消毒劑浸泡10分鐘,尤其葉菜背面要重點處理。
3.環境防護法:在非洲大蝸牛經常出現的地方撒咖啡渣、石灰粉(蝸牛克星),每周清理排水溝積葉。
三“不要”
1.提醒小朋友們不要撿拾非洲大蝸牛當玩具。此前,廣東一名10歲男孩在路邊抓“大蝸牛”玩后出現持續、反復的發熱和頭痛癥狀,最終被確診患上廣州管圓線蟲嗜酸性腦膜炎。
2.不要相信“高溫烹煮非洲大蝸牛可食用”的說法,非洲大蝸牛即使煮熟了,也不能保證食用的安全性。
3.如在小區發現數量較多的非洲大蝸牛,不要自行噴灑農藥(可能污染水源),可以找物業公司進行處理,或者找專業的殺蟲公司處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綜合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深圳疾控中心、南方都市報、生態總站微信公眾號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