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凌風
來源 | 廣告案例精選(ID:ad2829)
2025年的時尚圈,終于瘋到了連"鞋"這個概念都要重新定義的地步。
巴黎世家最新推出的"Zero赤足鞋",完美詮釋了什么叫"穿了等于沒穿"。被網(wǎng)友吐槽說像“鞋墊”。甚至有人調侃,“這鞋扔大街上,估計乞丐都得猶豫一下?lián)觳粨??!?/p>
圖源:巴黎世家官網(wǎng)
1
巴黎世家的“赤腳鞋”來了
被吐槽像鞋墊
今年夏天,巴黎世家終于把那雙被全網(wǎng)吐槽“像鞋墊”的“Zero赤足鞋”正式推向了市場。沒錯,就是那雙看起來像是“光腳踩了兩塊橡膠”的鞋子。
這雙“赤腳鞋”就是一片印著腳趾紋路的EVA鞋底,外加一個給大腳趾準備的"單間"。
是的,它只包裹你的大腳趾,其他四個腳趾完全放飛自我。
鞋床上的弧線恰好勾勒出四個小腳趾的形狀,而大拇指則被半包圍著,腳背則完全裸露在外。
穿上它去公廁,別人會不會以為我沒穿鞋?
大拇指單獨住單間,巴黎世家是懂人體工學的。有一種拇指外翻矯正器既視感。
這種極簡設計,將拖鞋、涼鞋和赤腳鞋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穿了又好像沒穿”的效果。
腳背完全裸露,夏天倒是挺涼快,就是容易被蚊子叮。
這款赤足鞋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對“光腳”穿鞋的極致追求。設計師希望打造出一款既能夠切實保護雙腳,又能高度模仿光腳走路時的真實感受的鞋子。通過這款鞋,最大程度地在腳趾無需固定的情況下,讓鞋子緊密貼合腳部,營造出一種仿佛赤足行走的錯覺。
因此被命名為“Zero”,寓意著它與腳部之間的“零”距離感。
官方稱其為“零束縛體驗”,而把腳趾紋路做進鞋底細節(jié)里的話會增加很多真實度,所以有了不同“膚色”的版本。
但顯然,這種前衛(wèi)理念與大眾審美之間,隔著一道馬里亞納海溝。
Zero名字寓意著"零距離",實際效果則是"零保護"。
網(wǎng)友好奇:扁平足怎么辦?
有扁平足的網(wǎng)友試穿后表示:"走兩步就想跪下,這鞋應該改名叫膝蓋毀滅者"。
更絕的是開車族反饋踩油門都使不上勁,建議搭配赤足油門一起發(fā)售。
穿上它走在王府井,路人會以為你只是踩了個鞋墊就出門了,還是那種9.9包郵的。
但這恰恰是巴黎世家想要的效果。品牌官網(wǎng)驕傲地宣稱:"這是一雙能改變對鞋子刻板印象認知的鞋。"
確實改變了——現(xiàn)在大家終于知道,原來不穿鞋也能被稱作"時尚"。
這款赤腳鞋,在今年夏天迎來發(fā)售,目前部分店鋪已經(jīng)發(fā)售了這款裸色配色,裸色款模擬人體膚色,遠看幾乎隱形,堪稱“皇帝的新鞋”。
黑色款即將上架,雖然這款“鞋墊”售價3800元被全網(wǎng)吐槽“智商稅”,但上線即售罄。
3800元買什么不好? 能買760雙老北京布鞋,每天換兩雙能穿一年,還能買190杯星巴克,夠喝大半年,能買3部紅米手機,摔著玩都不心疼。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款"皇帝的新鞋"未發(fā)售已被炒至1.5萬元,比原價翻了近4倍。到底是誰在買啊?
網(wǎng)友吐槽:“確定不是鞋墊?”“擠一趟地鐵怕是找不到了”
有一說一,巴黎世家從來不坑窮人
“壓力給到義烏”
網(wǎng)友辣評:巴黎世家的設計師或許腦子有點問題。
2
誰在穿"皇帝的新鞋"?
中產(chǎn)的"返祖現(xiàn)象"研究
這幾年,極簡生活方式越來越火,而赤足鞋簡直就是極簡主義在鞋履界的完美代言人。
薄底鞋的流行還沒有走遠,踐行極簡生活方式的中產(chǎn),最近盯上了赤足鞋。
又丑又薄的“赤足鞋”,為什么會成為中產(chǎn)新寵?
它鞋底薄到近乎于無,鞋楦寬大,鞋面材質柔軟輕盈,讓腳在保持自然狀態(tài)的同時,還能得到一定的保護。
對于追求品質生活又想返璞歸真的中產(chǎn)來說,赤足鞋簡直就是心頭好。日常通勤,穿著它就像在家穿拖鞋一樣放松,卻又不失體面;在健身房訓練,能感受到每一根腳趾都在抓緊地面,四平八穩(wěn)的,安全感滿滿。
Miu Miu x New Balance 530:超薄鞋底設計,成為2024年最火單品之一。
阿迪達斯Samba、Puma Speedcat:薄底復古風席卷街頭。市場預測:到2031年,赤足鞋市場規(guī)模將增長40%,達到8億美元。
2025年新推“超薄赤足鞋2.0”,被預言引領薄底風潮。
中產(chǎn)愛上赤足鞋,因為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鞋。
在小紅書平臺,與「赤足鞋」相關的筆記5400+篇,赤足鞋產(chǎn)品3萬+件。
熱門款式的官方售價及海淘價輕松超過千元,且常常一鞋難求。
赤足鞋的核心用戶,是極簡生活信徒:家里用MUJI,出門背帆布袋,現(xiàn)在連鞋都要"減負"。
也可能是健身狂熱分子,相信赤足能鍛煉足部肌肉,雖然可能先得足底筋膜炎。
這些消費者愿意花上千元購買Vibram、Vivobarefoot等專業(yè)赤足鞋品牌,就為了體驗"明明穿了鞋,但就像沒穿"的玄妙感覺。
某種程度上,這確實實現(xiàn)了盧梭倡導的"回歸自然"——如果盧梭知道要花3800元才能回歸,可能會氣活過來。
與其說赤足鞋的存在是為了解放雙腳,更多人選擇赤足鞋的原因是,在足部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通過更自然的行走感受本體,讓自己更加關注足部健康。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拇外翻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約12%,扁平足發(fā)病率為7.1%。此外,足底筋膜炎、淺足、高足弓等更是人們在談及運動、腳部問題時出現(xiàn)的高頻詞匯。
于是,時常作為足部康復產(chǎn)品而存在的赤足鞋開始被人們逐漸認知。
巴黎世家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趨勢,但把它推向了更極端的境地,一舉將「赤足」這一概念卷進時尚圈。
其他品牌的赤足鞋至少還像個鞋,而"Zero"直接打破了鞋類產(chǎn)品的底線——它甚至不能很好地保護你的腳,在有些人看來,赤足鞋是皇帝的新衣。
3
巴黎世家的丑學營銷
Z世代的“叛逆經(jīng)濟學”
如果你以為“赤足鞋”已經(jīng)是巴黎世家審美的極限,那你還是太年輕了。這家以“反常規(guī)”聞名的奢侈品牌,近年來一直在挑戰(zhàn)消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2023年“破爛乞丐鞋”:售價1.27萬元,限量100雙,鞋面布滿劃痕和污漬,官方稱這是“環(huán)保理念”,網(wǎng)友:“垃圾堆里撿來的?”
2024年“垃圾袋包”:售價1.2萬元,外形酷似黑色垃圾袋,網(wǎng)友:“我家樓下超市同款,5毛一個。”
可以和赤腳鞋一較高下的2024年春夏系列露乳裝,模特胸前僅用兩條帶子遮擋,巴黎世家是懂省布料的。
2025年“蟲蛀西裝”:故意做舊、破洞,仿佛被蟲子啃過,售價3萬+,網(wǎng)友:“我家衣柜里的舊衣服終于能賣錢了。”
還有馬毛內褲:售價2000+,網(wǎng)友:穿上它,你就是真正的毛人。
圖源:巴黎世家官網(wǎng)
從"垃圾袋包"到"乞丐鞋",再到現(xiàn)在的"赤足鞋",巴黎世家已經(jīng)將"審丑營銷"玩成了行為藝術。
為什么巴黎世家越“丑”越火?答案很簡單:年輕人買的不是鞋,是身份標簽和社交貨幣。
你以為巴黎世家在擺爛?實則精準拿捏人性。
對于Z世代來說,“與眾不同”比“好看”更重要。對他們而言,穿巴黎世家不是為了舒適,而是為了彰顯"我懂你不懂"的優(yōu)越感。正如一位時尚博主所言:"真正的時尚從來不需要被大眾理解"。
他們拒絕平庸,越怪的設計越能彰顯個性。巴黎世家的“丑鞋”自帶話題屬性,發(fā)朋友圈、小紅書能收獲無數(shù)點贊。
奢侈品行業(yè)有個潛規(guī)則:“爭議=流量=稀缺性”。巴黎世家深諳此道,從“垃圾袋包”到“赤足鞋”,每一次“審丑”設計都能引爆社交媒體討論,通過限量發(fā)售、讓產(chǎn)品成為“社交硬通貨”。
畢竟黑紅也是紅,網(wǎng)友罵得越狠,品牌曝光度越高。
通過制造審美爭議,品牌成功篩選出真正愿意為"概念"買單的核心客群。當普通人在討論"這鞋值不值"時,目標用戶已經(jīng)在炫耀"我有你沒有"的優(yōu)越感了。
有錢人買的就是稀缺性。至于普通人? “感謝巴黎世家不坑窮人。”
行業(yè)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廣告案例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