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邊境的硝煙尚未散盡,和平的曙光卻因一場針對兒童的恐怖襲擊再度蒙上陰影,背后究竟是分裂勢力作亂,還是印度“代理人戰爭”的又一次陰謀?
據巴基斯坦《黎明報》報道,近日,俾路支省胡茲達爾區一輛載有兒童的校車遭遇爆炸襲擊,造成重大傷亡。
巴三軍公共關系部用罕見的激烈措辭指控:"印度在戰場上失敗后,通過最懦弱的手段釋放代理人襲擊。"
巴總理伊姆蘭·汗隨即支持軍方立場,誓言將兇手繩之以法,并揭露印度的“罪惡面目”。
然而,印度方面斷然否認,稱這一指控“毫無根據”。
要注意的是,這起襲擊的時機極為敏感——就在事發前幾小時,法新社援引巴基斯坦消息稱,印巴雙方已達成協議,計劃在5月底前將部隊撤回沖突前陣地,并逐步撤出額外部署的武器。
印度還主動宣布恢復象征和平的“每日邊境儀式”。
表面上看,兩國似乎正走向緩和,但校車爆炸的巨響讓印度再次陷入輿論中心,雙方關系似乎瞬間又被局勢拉回冰點。
盡管目前尚無組織認領襲擊,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次襲擊是由俾路支解放軍發起的,其實,巴方指控也并非空穴來風。
首先,印度外交部斷然否認的態度,與其在克什米爾的行動邏輯形成微妙反差。
引發此輪印巴沖突的那場恐襲,印度同樣未經調查就歸咎于巴方,然后直接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隨即發動越境空襲,如今卻要求伊斯蘭堡"拿出證據"。
這種雙標暴露出莫迪政府的戰略困境:當軍事冒險未能轉移國內矛盾,通過代理人制造可控混亂或許就成為政治止損的不錯選擇。
印度可能試圖通過俾路支恐襲重新點燃邊境沖突,既挽回顏面,又轉移國內對經濟低迷和疫情危機的注意力。
其次,俾路支省長期是巴基斯坦安全局勢的“火藥桶”,分裂組織“俾路支解放軍”(BLA)頻繁發動襲擊,其目標包括政府機構、外國工程人員甚至平民。
該組織被美國列為恐怖實體,卻與印度關系曖昧——過去多次公開呼吁印度支持其“獨立”,而印度情報機構也被曝長期向俾路支武裝提供資金和訓練。
此次襲擊手法與BLA慣用的汽車炸彈如出一轍,但巴方更傾向于認為,這是印度在軍事沖突失利后的“報復性轉移矛盾”。
俾路支省這種雙重代理人特性,使得印度既能通過資助BLA制造低烈度沖突施壓巴基斯坦,又可借西方認定的"恐怖組織"標簽撇清干系。
印度對巴基斯坦的“影子戰爭”策略已持續多年。通過支持俾路支分裂勢力和克什米爾武裝組織,印度既能保持對巴戰略壓制,又避免直接引發核沖突風險。
從以往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印度在此類事件后的標準操作流程就是:先通過社交媒體散布"巴國內部治理失敗"的虛假信息,再策動西方媒體渲染巴基斯坦反恐不力。
然而,針對平民尤其是兒童的襲擊,極易引發國際社會強烈譴責。即便幕后黑手真是BLA,印度也難以擺脫“縱容恐怖主義”的嫌疑。
當然,更復雜的是印度國內的政治博弈。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借代理人戰爭再度挑起爭端似乎也不符合莫迪當下的利益。
但莫迪領導的印人黨正面臨在野黨激烈批評,軍方在邊境沖突中的失利更讓民族主義情緒受挫。
所以,也不能排除是印度強硬派故意制造事端,不想讓印巴停火,用這種方法迫使政府放棄撤軍計劃。
調查沒出來之前,誰也不知道這根引線是不是從印度引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達成停火協議后,印度的小動作依然不斷,這也成為了邊境和平的最大威脅。
歷史經驗暗示著某種循環:當和平進程被爆炸聲打斷,兩個核國家最危險的或許不是軍事對抗,而是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帶的"代理人"正逐漸失控。
說句實話,從常規兵力來說,如果印度發起全面戰爭,那是有一定的優勢的,但必然會導致雙方處在核武的威脅下。
而且,持續不斷的戰爭會嚴重打垮印度的經濟,對莫迪來說,試圖構建針對巴基斯坦的"戰略合圍",通過拉攏伊朗、阿富汗塔利班形成地緣包圍網,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這也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雖然此前已經拉攏了伊朗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一些勢力,但中國的外交破局成了關鍵一環。
恐襲事件發生時,巴基斯坦外長正應邀在中國訪問,王毅外長主持了中阿巴三方外長會晤,用七點共識直接刺破了印度試圖構建的合縱連橫:從"增進睦鄰友好"到"聯合反恐",特別是將瓜達爾港安全納入地區反恐框架,相當于斬斷了印度在俾路支省的暗線。
中方明確呼吁印巴停火,而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的訪華行程也顯示,巴方希望借助中國影響力穩定局勢。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上合組織可能成為核威懾下的沖突熔斷機制——斯德哥爾摩國際研究所數據顯示,印巴340枚核彈頭的陰影,使得低烈度代理人戰爭成為雙方唯一可承受的選項。
這次中國用三方會晤提前封堵了莫迪的地緣操作空間,使全面沖突的可能性再次降低。
不過,若恐襲調查結果進一步激化矛盾,雙方在克什米爾的低烈度摩擦可能持續升級。
無論幕后黑手是誰,針對兒童的暴行都已觸碰人類文明底線。印巴若陷入“襲擊-報復”的惡性循環,最終只會兩敗俱傷。
當務之急是徹查真相,兩個核鄰國的命運,不應被少數人的陰謀或沖動綁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