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個 有 溫 度 的 公 眾 號
關注家庭 關心女性 關愛兒童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6件依法懲治利用網絡敲詐勒索犯罪典型案例。
依法懲治利用網絡
敲詐勒索犯罪典型案例
目錄
● 孫某媛制造、散播網絡謠言敲詐勒索案
● 趙某杰利用網絡敲詐勒索未成年人案
● 相某漫編造事由向網絡平臺商家惡意索賠敲詐勒索案
● 羅某甲等人制造、散播負面信息并以有償刪帖方式敲詐勒索案
● 李某等人以“裸聊”為誘餌敲詐勒索案
● 賀某武為網絡敲詐勒索犯罪分子提供技術支持案
案例三
相某漫敲詐勒索案
——編造事由向網絡平臺商家惡意索賠敲詐勒索
(一)基本案情
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間,被告人相某漫在多個線上外賣平臺購買食品并投放異物,隨后拍照反饋給平臺和商家,以不賠償就投訴相威脅先后向4家餐飲店鋪索要共計人民幣3169元。
(二)裁判結果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相某漫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投訴相威脅勒索多家被害單位錢款,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敲詐勒索罪。相某漫到案后如實供述罪行,依法可以從輕處罰;其自愿認罪認罰,依法可以從寬處理。據此,對相某漫以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四千元,并責令其退賠違法所得。
(三)典型意義
消費者的評價和投訴對入駐電商平臺商家的口碑及后續經營有著重要影響。合理差評和正當投訴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高商家的服務水平和競爭力。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投訴維權渠道,通過偽造有關食品安全的事實,以投訴、舉報相要挾向經營者勒索錢財,利用線上平臺商家重視評價、害怕影響生產經營等心理實施敲詐勒索犯罪。利用線上平臺惡意“索賠”,不僅嚴重侵害了經營者的財產利益,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打擊,有利于遏制惡意差評的蔓延,避免消費者被誤導,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來源:中國普法
整理編輯:順義區婦聯宣傳部
2025年5月22日
您看此文已用時· ,轉發只需1秒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