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蔣肖斌)從諸葛亮去世的公元234年至蜀漢滅亡的263年,蜀漢作為三國之中最弱小的國家,依然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沒有諸葛亮的蜀國為什么還能撐30年?近日出版的《漢之季——諸葛亮身后的三國》一書,也許能解答這個疑問。
《漢之季——諸葛亮身后的三國》書封。作者供圖
與其他三國題材的作品不同,本書將目光聚焦于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之后的三國。從這一年開始,三國褪去了英雄的光芒,呈現(xiàn)出歷史真正的底色。
近日,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辦的讀者見面會上,本書作者成長說:“很多讀者對三國歷史的印象來自《三國演義》,但《三國演義》忽略了三國后期的很多重大事件,如費祎遇刺、諸葛恪北伐等,這些事件對當(dāng)時的政治局勢有很大影響。希望本書能夠呈現(xiàn)魏、季漢、吳在最后30年中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真實歷史格局。”
讀者見面會現(xiàn)場。主辦方供圖
魏、蜀、吳三國經(jīng)歷開國一代的篳路藍(lán)縷后,開始面臨著各自的困境:立國的正統(tǒng)性、權(quán)力代際的過渡、君主與權(quán)臣的齟齬、軍事戰(zhàn)略的轉(zhuǎn)變等。本書以這段歷史為主線,兼顧魏、吳兩國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為讀者呈現(xiàn)一段被“冷藏”的三國史。
成長專注于三國歷史題材圖書、劇本的寫作,已出版《重返:三國現(xiàn)場》《亂世來鴻:書信里的三國往事》《列族的紛爭:三國豪門世家的政治博弈》等多部作品,走訪并記錄三國文化遺跡300余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