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盲目攀比……不良婚俗給很多家庭帶來負擔,讓婚禮變了味。近年來,鎮平縣棗園鎮以黨建為引領,聚焦解決群眾關注的紅白事負擔重,讓移風易俗從“紙上約定”變成“腳下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動能,真正實現了為愛情“減負”,讓幸?!凹哟a”。
初夏的風夾雜著麥香,輕輕掠過村莊,讓剛剛辦完兒子婚事的老辛顯得心曠神怡。“兒子兒媳把辦婚禮省下的3萬塊,用在搭建蔬菜大棚上!我是雙手贊同。”棗園鎮辛營村辛玉順談起兒子的婚禮滿臉堆笑。辛玉順家的蔬菜大棚是全家人的生活底氣,把婚禮節省的錢用在家庭持續發展上,讓生活更有底氣和源源不斷的后勁。
“講排場、比闊氣,一場婚禮下來回到‘解放前’的情況在辛營村已成歷史,現在人們都把精力放在干事創業發展經濟上。”辛玉順如是說。針對紅白事大操大辦的頑疾,棗園鎮按照縣文明辦要求,結合本鎮實際,在全鎮19個村成立“紅白理事會”,通過村民議事會商定《紅白事簡辦十條》,明確禮金封頂200元、酒席每桌不超300元、車輛限6輛等硬杠杠。把字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融入心里,這樣辦事就有了遵循,群眾不再為花錢多而難為情。
文明新規讓辦事不再是負擔,全鎮紅白事平均支出下降45%,戶均年減少人情開支近千元,省下的資金紛紛流向果蔬種植、家庭養殖等產業,涌現出12個特色產業示范戶。通過發展生產,幸福生活有了更堅實的保障。
棗園鎮創新推行“文明積分制”,將環境整治、孝老愛親等10項善行量化評分,每季度“張榜曬分”。在周崗村文明積分超市擺滿了生活日用品,村支書張國龍說:“積分換的是用品,攢下的是口碑!”村民梁殿中主動拆除違建旱廁、照顧獨居老人,一季度文明積分累計位列榜首,將積分換成心儀的生活用品。目前全鎮建成19個積分超市,拆除違建16處,化解鄰里矛盾50余起,4200余件日用品兌換出鄉村治理新氣象。
“咱黨員不能光喊口號,得辦實事!”棗園鎮要求413名黨員干部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簡辦婚喪事宜46場,帶頭拒絕“升學宴”“謝師宴”28次。去年以來,全鎮各村成立由鄉賢、老干部組成的“新風勸導隊”,用鄉音俚語勸退紅白事大操大辦30余起,監督崗上“紅黑榜”讓文明新風越吹越勁。
婚禮上“農機具陪嫁”取代天價彩禮,文化墻上“孝善榜”記錄凡人善舉,農家院里“積分存折”寫滿正能量。當下,在棗園鎮文明新事層出不窮,“崇尚新風尚、爭做文明人”在棗園鎮已蔚然成風。棗園鎮黨委書記劉柯兵表示,將持續深化“黨建+文明”模式,讓新風良俗扎根鄉土,讓文明禮儀沁潤鄉親。
鄉風淳樸,鄉村興旺。為更好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鎮平縣文明辦統籌文明鄉風建設行動、陳規陋習問題專項整治、殯葬領域移風易俗三項工作,根據各行政村文化實際和經濟實力,結合移風易俗工作要求,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通過主題系列活動與專題單項活動相結合、參與性群眾文化活動與精品展示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廣泛開展文藝進基層、戲曲下鄉、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等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利用“我們的節日”開展清明祭英烈、相親交友、孝老愛親、先進表彰等活動。
“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依托全縣43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全縣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宣傳、移風易俗普法教育等活動,引導廣大群眾積極踐行文明新風,爭做移風易俗的引領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澎湃精神動能?!辨偲娇h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中心主任魏興說。(來源:鎮平縣委宣傳部 作者譚亞廷 張同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