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新野,綠意鋪展,生機盎然。一篇《百年古楸“開口說話”》的報道,讓一株歷經滄桑的古樹以獨特視角“傾訴”百年故事,引發社會對生態保護的強烈共鳴,也揭開了新野縣林長制改革賦能林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百年風雨里,我見證四季更迭,更盼望著被溫柔以待……”報道中擬人化的古楸樹獨白,既是對歲月變遷的深情回望,也折射出生態保護的時代使命。作為森林資源的“活態文物”,古樹名木承載著自然記憶與人文底蘊,其生存狀態更是衡量生態質量的重要標尺。以北關小學內的百年古楸樹為例,新野縣依托林長制創新實施“一樹一策”保護工程:村級林長牽頭組建專業管護團隊,聯合林業專家定期開展健康體檢、病蟲害防治;同步運用數字化技術為古樹建立生長檔案,實現全生命周期動態監測。如今,這株飽經風霜的古樹在科學管護下重煥生機,成為林長制守護綠色遺產的鮮活注腳。
林長制的核心在于責任到人、監管到位。新野縣構建起覆蓋縣、鄉、村三級的網格化管護體系,將每一片林地、每一棵古樹納入責任版圖。數據顯示,自林長制全面推行以來,全縣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至4.38%,古樹名木保護率達90%以上。更值得關注的是,新野以林長制為紐帶,推動“林業+”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挖掘古樹文化資源,開發生態研學、森林旅游等特色項目,讓綠色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的“金色動能”,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共贏之路。
時值林業管護關鍵期,新野縣各級林長正帶領護林員深入山林,開展防火防汛、物種監測等工作,織密森林資源安全網。正如報道中所言:“古樹的‘訴說’,是自然的饋贈,更是未來的期許。”這不僅是對林業工作者的激勵,也呼喚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守護。
展望未來,新野縣將持續深化林長制改革,加速智慧林業建設步伐。通過引入AI識別、物聯網監測等前沿技術,打造“空天地”一體化監管體系;同時,創新公眾參與模式,推廣“民間林長”“古樹認養”等行動,凝聚全民護綠合力。從百年古楸的“生命守護”到全域森林的“蓬勃生長”,新野正以林長制為筆,在生態畫卷上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