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看到“熊孩子大街上向路人臉上噴水,路人怒而提起來扇兩巴掌”這樣的新聞時,評論區往往是一片“大快人心”的叫好聲,“熊孩子終于有人治了”“活該被打”“真解氣”等留言刷屏 。然而,一旦同樣過激的行為主體換成老師,評論區就會瞬間變了風向,“再生氣也不能這樣”“老師太不理性了”“孩子有錯但老師更有錯”的聲音此起彼伏。
同樣的暴力行為,截然相反的評價——社會對教師的道德審判,早已超越了行為本身,變成了一場針對“身份”的圍剿。
而就在近日,浙江瑞安一小學教師被指毆打10歲小學生并將其抱到三樓窗口威脅扔下去的事件,在網絡上掀起了驚濤駭浪,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官方通報稱是學生在上課時用水槍朝教師面部噴水,教師進行了不當懲戒并威脅學生人身安全。公安部門經立案調查,對林某某作出行政拘留處理。
后來,從當事教師發聲的視頻中得知:
當時是在素質拓展課上,學生拿著水槍從第五排走到第二排故意向老師臉上噴水,導致老師臉上、眼睛、嘴巴里都是水。老師生氣之下揪了學生衣服領詢問,之后將學生叫到辦公室批評教育,抱學生到窗邊也是為了教育,且窗戶有夾子只能打開20公分。
因為他是老師,這位小學教師受到了行政拘留的處罰。這不禁讓人深思:同樣是成年人的過激反應,為何僅僅因為身份是老師,就要承受如此不同的輿論待遇?
老師,這個被冠以“人類靈魂工程師”“園丁”“蠟燭”等諸多美譽的職業,似乎從踏上講臺的那一刻起,就被架在了道德的高臺上。社會對老師的要求近乎苛刻,仿佛他們天生就應該是沒有脾氣、不會犯錯、時刻保持理性與溫柔的“完人”。當面對學生的錯誤時,即便內心憤怒到極點,也必須壓抑情緒,用最溫和的方式去批評教育;即便被學生或家長誤解,也只能默默承受,不能有絲毫的反駁與不滿。
可老師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也會在疲憊、壓力大的時候情緒失控,也會被學生的調皮搗蛋氣得火冒三丈。就像在班級管理中,面對那些屢次違反紀律、屢教不改的學生,有的老師在反復溝通無果后,可能會一時沖動說出嚴厲的話語,甚至做出不恰當的舉動。但這樣的瞬間失控,卻會被無限放大,因為“老師”的身份讓他們失去了犯錯的“資格”。
這種對老師的“道德綁架”,背后折射出的是社會對教育的焦慮和對教師角色的過度理想化。家長們把孩子的未來寄托在老師身上,希望老師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完美的人才;社會各界也期待老師能承擔起塑造下一代的重任,解決所有教育問題。在這樣的期待下,老師的任何一點失誤都被視為不可原諒,他們的壓力與委屈卻鮮少有人關注。
更令人無奈的是,這種輿論壓力不僅讓老師在工作中如履薄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的正常開展。當老師因為害怕犯錯而畏縮不前,不敢對學生進行正常的管理和引導時,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學生。真正的教育,本應是剛柔并濟的,它既需要老師的耐心與關愛,也需要適當的懲戒與規范。但如今,老師們在輿論的裹挾下,連正常的教育懲戒權都不敢輕易使用。
當教師被迫用“圣人標準”自我閹割,最終只會培養出更多肆無忌憚的“熊孩子”——因為他們知道,教師早已被輿論繳械。而那些在無邊界寵溺中長大的孩子,終將在某天撞上社會冰冷的規則之墻。
轉發這篇文章,不是為暴力開脫,而是為了還給教育一片真實的土壤——在那里,教師不必扮演圣人,只需做一個有血有肉的引路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