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5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馬拉松在大理市激情開跑,活力四射的運動場景,點燃了全民運動的熱情。依托宜居家園、旅游勝地、運動天堂的優(yōu)勢,大理市著力構建“天天有健身、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賽事、全年有品牌”的全民健身新風尚。本期《大理視點》,我們一起去看看。
5月18日清晨6點半,晨光微露,參加2025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馬拉松的跑者陸續(xù)來到大理市全民健身中心聚集,開始做著跑步前的熱身運動,在這場馬拉松上,2萬名選手與蒼洱山水同框的畫面,成為了大理打響“四季戶外運動之城 全域旅游康養(yǎng)之地”的生動詮釋。
該賽事由中國田徑協(xié)會A1類賽事認證,主題是“為愛奔跑、情定山海”,設置了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馬拉松(21.0975公里)、一生一世情侶跑(5.2公里)、歡樂跑(5.2公里)、親子跑(2公里)等項目,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剛剛跑完半程馬拉松的趙學燕來自保山,這是她第一次來大理參加馬拉松,優(yōu)美的風景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跑不動的時候我就沉浸式感受大理的自然風光,盡情地享受了一場馬拉松的盛宴,下次我會約朋友一起再來參加大理馬拉松。”
來自深圳的參賽選手胡曉翠是一名網(wǎng)紅,她把自己跑馬拉松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分享給自己的粉絲。“這是我第三次來大理了,但是我第一次跑大理的馬拉松,感受特別好,一路上都有大家的熱情關注,賽道也很漂亮,我們一路跑過洱海,成績也很滿意。”
本地參賽選手陳應龍已經(jīng)連續(xù)三次參加大理馬拉松,對此次馬拉松最大的印象就是賽道與以往幾年相比做了一點提升,體驗感更棒了。
在全馬和半馬項目中,參賽者們展現(xiàn)了非凡的耐力和毅力,他們競相追逐,挑戰(zhàn)自我。而在一生一世情侶跑、歡樂跑、親子跑等項目中,參賽者們則以一種更加輕松愉悅的方式參與比賽,他們沿著精心設計的賽道一路奔跑,歡聲笑語不斷。
14歲的段云寒完成了歡樂跑的項目,去年的他因為身體原因中途退賽,留下了不小的遺憾。“今年我通過自己的毅力與堅持完成了5.2公里的過程,我感受到了平常我的汗水以及我付出的所有都是很值得的。我在比賽過程中也感受到了工作人員的細心和關照,感受到了大理人民的熱情,我覺得大理是一個非常適合運動的地方,所以歡迎大家來大理運動跑步。”
賽道兩邊,選手的家人、親戚朋友以及熱情的市民和志愿者們也為比賽增添了不少色彩。他們揮舞著雙手,為選手們加油助威,歡呼聲此起彼伏。今年馬拉松的賽道設計暗藏巧思,串聯(lián)蒼山洱海核心景觀,這種“自然+人文”的路線組合,讓選手們能夠在蒼山洱海的自然風光和悠久聞名的歷史文化中,用腳步詮釋運動魅力,共敘美好情誼。活動期間,大理全州12縣市聯(lián)動,37個景區(qū)免票或優(yōu)惠,向參賽選手開放。
“通過這幾年馬拉松愛好者的培育,賽事的精心籌備和組織,我們的馬拉松賽事應該說是在以往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從級別上檔次上都有很大的改觀。”大理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呂杰介紹說,“就拿今年的2025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馬拉松來說,今年的人數(shù)有一個歷史性的突破。2023年第一屆瀾湄馬舉辦的時候,我們的參賽人數(shù)是12000人,到了2024年是15000人,今年我們的參賽人數(shù)總共達到了20000人的規(guī)模,參賽的選手來自20個國家,其中,國內選手來自31個省區(qū)市及港澳臺地區(qū),省外選手占比達20.2%。”
在大理,賽事活動成為了全民健身的“助推器”之一。近年來,大理市先后分別成功舉辦的七彩云南格蘭芬多自行車節(jié)(大理站)、大理三月街民族節(jié)賽馬大會暨大理州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等賽事獲評“國家體育旅游精品”賽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馬拉松、大理三月街民族節(jié)千人環(huán)洱海自行車賽、大理100越野賽、大理徒步旅游節(jié)等獲評“云南省體育旅游精品”賽事,形成了“體育+旅游”多元融合新模式。通過以賽事活動為引線,有效激發(fā)了賽道周邊休閑體育、餐飲住宿、文化旅游、康養(yǎng)旅居等行業(yè)領域消費活力,不斷推動從單一賽事活動到多業(yè)態(tài)融合服務的跨越。
“近年來,大理通過舉辦一些高水平高層次的比賽和體育活動,充分的拉動了我們的體育經(jīng)濟,帶動了更多的人參與到我們的運動中來,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健身的日益增長的需求,也豐富了我們群眾的文化活動。同時我們也會積極打造體育+的模式,也就是體育+旅游、體育+文化、體育+生態(tài)。組織更多的豐富多彩的群眾喜聞樂見的一些群眾性的體育賽事和活動,打造15分鐘健身圈,方便群眾進行身體的鍛煉,建立市、鎮(zhèn)、村三級的完善的體育設施服務體系。通過努力我們也將進一步打好‘四季戶外運動之城 全域旅游康養(yǎng)之地’,這張大理的金字招牌。”呂杰說。
隨著2023中國戶外運動產(chǎn)業(yè)大會在大理成功舉辦,進一步推動了體育產(chǎn)業(yè)的深度融合發(fā)展。人群集中在哪里,就把賽事活動辦在哪里。隨著一場場跑在旅游景區(qū)里的馬拉松,一個個上演在社區(qū)小廣場的趣味運動會,遍布全城的新興運動空間,四季不斷的全民健身活動,正重新定義著人們的生活場景。近年來,大理市通過組織開展賽事、校園體育文化、“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老年人體育活動、單位職工運動會等各級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1000多場,受益群眾達2000多萬人次,全市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的比例達61%,國民體質監(jiān)測合格率達91.7%。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各級各類體育設施2120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覆蓋率達10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32平方米。
呂杰說:“2023年首屆戶外運動產(chǎn)業(yè)大會落戶大理,通過兩年戶外運動產(chǎn)業(yè)大會的成功舉辦,我們也會進一步的利用天然優(yōu)勢的蒼洱資源,充分挖掘厚重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我們也會在項目上加大投入,多爭取上級政策的扶持,多渠道籌措資金,投入到我們的基礎建設上來,多舉辦一些精品的優(yōu)質的高水平的賽事,充分展現(xiàn)大理的優(yōu)勢資源。”
運動,因人人參與而精彩;體育,是美好生活剛需。從專業(yè)賽道到校園操場,從社區(qū)廣場到田間地頭,蓬勃躍動的身影構成最動人的發(fā)展圖景。當健身成為生活方式,當運動基因融入城市血脈,大理市跑出了全民健身的加速度,奔向更具活力的未來。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記者:大理視點節(jié)目組
編輯:楊雨
值周:楊丹妮 張輝
主編:李勝
生態(tài)環(huán)保普法宣傳小知識(機動車尾氣排放檢驗)
四、國家對排放不達標機動車以及維修企業(yè)的管理要求
機動車生產(chǎn)、進口企業(yè)應當向社會公布其生產(chǎn)、進口機動車車型的排放檢驗信息、污染控制技術信息和有關維修技術信息。
機動車維修單位應當按照防治大氣污染的要求和國家有關技術規(guī)范對在用機動車進行維修,使其達到規(guī)定的排放標準。交通運輸、生態(tài)環(huán)境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加強監(jiān)督管理。
禁止機動車所有人以臨時更換機動車污染控制裝置等弄虛作假的方式通過機動車排放檢驗。禁止機動車維修單位提供該類維修服務。禁止破壞機動車車載排放診斷系統(tǒ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