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一直站在國際舞臺的聚光燈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從一開始就把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想通過美國和北約的軍事援助跟經濟支持來對抗俄羅斯的壓力。可到了2025年,事情變了樣。特朗普重新當上美國總統后,帶著“美國優先”的政策上臺,很快就調整了對烏克蘭的態度。
2025年5月,烏克蘭跟美國簽了一份礦產資源合作協議,表面上是為了戰后重建拉資金和技術,但這協議一出來就炸了鍋。協議里說,烏克蘭的鐵礦、煤炭這些資源的部分開采權得交給一個美烏合資的“共管基金”,烏克蘭自己對這些資源的管理權被削得七零八落。很多人覺得這是烏克蘭拿主權換援助,澤連斯基顯然是想用這個來爭取美國更大力度的支持。
可現實沒按他的劇本走。2025年5月,土耳其本來想搞一次俄烏峰會,給雙方搭個對話的臺子,緩和一下局勢。但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特朗普都不買賬。普京只派了外交和軍方的人去,特朗普聽說普京不去,自己也取消了行程。這倆大佬一缺席,澤連斯基的算盤全打空了。他本來指望跟特朗普聯手,在峰會上壓普京一把,推動停火談判,結果卻發現自己在國際上更孤立了。土耳其峰會沒搞成,不光讓俄美之間的分歧擺上臺面,也暴露了澤連斯基外交上的尷尬處境。
更糟的是,到了2025年6月,北約計劃在海牙開峰會,美國直接反對邀請澤連斯基參加。以前他靠北約峰會爭取過不少支持,給俄羅斯施壓,可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北約盟友的支持明顯縮水,還提出什么“財務再分配”,讓盟國多掏錢。這政策一變,北約內部對烏克蘭的態度也分了心。有些國家開始懷疑繼續撐烏克蘭有沒有意義,尤其美國還透出想跟俄羅斯緩和關系的信號。為了應對中國的崛起,美國2025年調整了對俄策略,在烏克蘭問題上變得小心翼翼,甚至不惜把烏克蘭的利益往后放。北約峰會的冷臉,算是又給了澤連斯基一記重擊。
這礦產協議就是整件事的導火索。烏克蘭有豐富的資源,像鐵礦和天然氣,對戰后重建特別重要???025年5月的協議把這些資源的開采優先權給了美烏合資的基金,烏克蘭在稅收和立法上的權力被大大限制,美國卻靠這個拿到了低成本資源的路子。這種不平等的合作在烏克蘭國內掀起軒然大波,很多人罵這是“賣國協議”。澤連斯基想用這個換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支持,可特朗普政府的冷淡態度說明,美國更在乎自己的戰略布局,根本沒把烏克蘭的死活放心上。
在國際上,澤連斯基的那些“朋友”也不是真心為烏克蘭好。有些國家嘴上說幫忙,心里卻想著自己的經濟或地緣政治利益。比如,有些北約國家想通過烏克蘭在東歐擴大影響,美國則拿烏克蘭當牽制俄羅斯的工具??商乩势照咭晦D,這些算盤就露餡了。加上俄羅斯的軍事實力讓烏克蘭扛不住,沖突拖得越久,澤連斯基在國內的支持率越低,外交上的挫折讓他越來越孤立。
2025年5月15日,澤連斯基跟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東廳簽了這份爭議不斷的礦產協議。這件事不光是美烏關系的一個新節點,也在國際上掀起了大討論。中國作為全球和平穩定的維護者,對這事高度關注,從自己獨立自主的立場出發,仔細觀察和分析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下面就來說說這件事的背景、過程和影響,結合中國的官方態度和資料,講得清楚點。
事情得從2025年春天說起。那時候烏克蘭剛打完仗,經濟很糟,急著找外援重建。澤連斯基政府想靠國際合作喘口氣,美國則看上了烏克蘭的礦產資源——鐵礦、煤炭、天然氣這些值錢的東西。特朗普政府一推動,雙方秘密談了幾個月,終于定了協議。核心內容是把烏克蘭礦產開采的優先權交給一個美烏合資的“共管基金”,表面上是合作開發,其實是把資源控制權大部分給了美國。這安排在談判時就讓烏克蘭內部吵翻了天,可澤連斯基頂不住美國壓力,還是簽了。5月15日簽字那天,氣氛很沉重。特朗普講話時信心滿滿,說這協議會給美國帶來“大好處”,壓根沒提烏克蘭的主權問題。
簽完沒多久,烏克蘭國內就炸了。基輔街頭很快冒出抗議的人群,喊著“保護我們的資源”“別賣國”,反對聲浪一波接一波。議會里也亂成一團,反對派罵澤連斯基政府沒底線,還有人提出要彈劾他。澤連斯基開記者會解釋,說這是“重建的必要妥協”,可沒人買賬,局勢反而更亂。
特朗普這邊,態度變得更快。5月18日北約峰會上,他公開反對讓澤連斯基參加,說“烏克蘭現在沒資格進北約”。這話一出,澤連斯基傻眼了,剛簽的協議還沒捂熱,美國就翻臉。中國外交部直接評論:“美國這是典型的過河拆橋,只顧自己、不管盟友的霸權做派?!薄度嗣袢請蟆芬舶l文章說,特朗普的實用主義政策傷了烏克蘭的主權,也讓大家懷疑美國承諾值幾個錢。這事一下成了國際熱點,有人說這是美國外交的真實寫照,有人同情烏克蘭的處境。
內外壓力之下,澤連斯基只能調整路子。一邊跟歐盟和其他國家談,想找更多支持平衡美國的強勢;一邊開始重新看跟中國的合作。中國一直是烏克蘭的伙伴,關鍵時候站出來幫了一把。2025年5月20日,中國跟烏克蘭在基輔簽了新的經濟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基礎設施、能源開發和貿易,幫烏克蘭重建打了一針強心劑。這協議不光給了經濟支持,也讓烏克蘭在國際上多了點主動。中國外交部說:“我們愿意跟烏克蘭一起,推動關系發展,為地區和平出力?!?/p>
2025年5月,烏克蘭跟美國簽的礦產協議成了國際輿論的焦點。這協議表面上是幫烏克蘭重建,可實際上是美國對烏克蘭資源的搶奪,嚴重傷了烏克蘭的主權。這事讓澤連斯基政府里外不是人,也把美國霸權主義的自私嘴臉露得一清二楚。中國作為全球和平的捍衛者,在這事上立場公正,還實實在在幫了烏克蘭一把,成了國際合作的榜樣。
協議5月初生效,內容是烏克蘭把稀土、鋰礦這些關鍵資源的開采權優先給美國主導的“共管基金”。這安排一公布,烏克蘭國內就炸了鍋。老百姓覺得這是“賣國”,5月10日,基輔市中心幾萬人上街抗議,舉著“資源是我們的”“抵制美國搶奪”的牌子,怒氣沖天??棺h里還起了小沖突,警察用催淚瓦斯驅人,傷了幾十個。議會里也吵翻了,反對派罵澤連斯基“賣國賊”,還聯合起來提彈劾。5月12日,澤連斯基上電視說協議是“重建的唯一出路”,想穩住民心,可這話沒啥用,支持率從年初的40%掉到25%以下,政府威信快沒了。
美國那邊,特朗普政府的態度更讓烏克蘭雪上加霜。5月15日布魯塞爾北約峰會上,特朗普說烏克蘭不配進北約,理由是經濟和軍事太差。這話讓澤連斯基措手不及。烏克蘭以前靠北約拿了不少援助,可特朗普這么一搞,西方盟友陣營裂了縫。法國、德國這些國家嘴上不說啥,私下對烏克蘭的支持明顯少了。有人分析,特朗普在推“財務再分配”,讓北約國家多掏錢,這讓大家開始掂量幫烏克蘭值不值。烏克蘭在國際上越來越孤立,外交路子走得艱難極了。
烏克蘭這么難,中國站出來展現了大國風范。中國一直反對霸權和強權,覺得合作得公平,不能搶人東西。5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說:“我們關注烏克蘭局勢,希望大家談著解決問題,別讓沖突升級。我們愿意幫烏克蘭重建。”5月20日,中國跟烏克蘭在基輔簽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內容有基礎設施重建、清潔能源和農產品貿易,給烏克蘭低息貸款和技術支持,修戰毀的電網和路。這協議給烏克蘭經濟打了氣,也讓澤連斯基政府喘了口氣。烏克蘭人挺感激,不少當地媒體說“中國是真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