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部隊司令薩爾茨曼公開抱怨中國讓美軍衛星"失效",五角大樓緊急砸下1750億美元打造"金穹"反導系統。但央視曝光的"A鎖B射C導"模式顯示,中國早已研發出顛覆性作戰模式,這套系統強大到連游戲里都不敢這么想象,美國現在才砸重金搞反導系統,似乎晚了一點。
據觀察者網報道稱,美國太空作戰司令部司令薩爾茨曼上將在一次活動中說,中國已經具備了“阻止”美國使用外太空系統的防御能力,這讓他十分抓狂。
讓他十分抓狂的中國體系,本質是一把精準的"數據鏈剪刀",通過反隱雷達、預警機和導彈系統的無縫鏈接,將傳統太空資產切割成碎片化信息孤島。
這種能力在今日的印巴空戰中已得到實戰驗證,而且央視披露的"A鎖B射C導"模式徹底顛覆了空戰規則,地面紅旗-9B雷達在300公里外鎖定印度戰機,由殲-10C發射霹靂-15導彈,最終由空警-500完成末端制導。
整個過程快準狠,敵方飛行員直至被擊落都未察覺雷達告警。更令美軍震撼的是,中國最新曝光的紅旗-19反導系統配備的610A雷達,采用氮化鎵T/R模塊后探測距離突破4000公里,這意味著美軍戰機從關島起飛瞬間就已經被納入火力網。
氮化鎵半導體技術原本用于5G基站,經軍工轉化后使雷達性能躍升;民營航天企業提供的低成本衛星組網方案,正在構建比"星鏈"更抗打擊的偵察體系。
這種全產業鏈優勢催生出攻防一體的"雙環體系":外層由空警-3000預警機和反隱雷達構成4000公里警戒圈,內層由紅旗-19和霹靂-21組成多層攔截網。
中國同期已部署射程500公里的霹靂-17導彈,六代機配套的霹靂-21更將射程推至1000公里以上。
中國在發展反衛星能力的同時,通過"北斗"系統民用化降低戰略風險,這種"硬實力+軟規則"的組合,使得西太平洋的軍事平衡悄然重構。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哈里斯曾承認:"他們用商業技術迭代速度發展軍事系統,這打破了我們的預算周期邏輯。"
所以,特朗普著急推出"金穹"計劃。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的"金穹"計劃包括地面和天基能力,能夠覆蓋整個美國的先進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在美國的設想中,該系統能夠在導彈攻擊的4個階段找到并摧毀。
不過,面對中國的這種降維打擊,美國匆忙推出的"金穹"計劃顯得力不從心。特朗普宣布的1750億美元天基反導系統,試圖用衛星群攔截高超音速導彈,但技術難度不是一般的高。很有可能就和美國六代機F-47一樣,存在于PPT中了。
為什么這么說?在CSIS戰略論壇的機密討論中,美軍將領表示,美國無論是反導系統,還是隱身戰機,高超音速導彈,海上艦艇,都嚴重依賴于中國的稀土。
五角大樓承認稀土90%命脈握在中國手中,中國只需按住供應鏈開關就能讓五角大樓陷入癱瘓。
美國試圖用科技封鎖扼殺中國半導體,卻刺激出從鎵、鍺出口管制到石墨限令的精準反制組合拳。
中國手握全球90%永磁體和60%稀土精煉技術,就像捏著美軍高科技武器的供氧管。更諷刺的是,當美國計劃投入千億重建稀土產業鏈時,中國企業早已將分離成本壓到對手的1/3。
稀土是首要原因,其次的原因,是美國工業基礎的崩塌。
就拿海軍來說,海軍作戰部副部長基爾比上將拋出一組對比數據:中國船廠正以每年超30萬噸的軍艦下水噸位狂飆,這還不包括占全球49%的民船訂單帶來的規模效應。
當美國僅存的紐波特紐斯船廠為福特級航母的電磁彈射故障焦頭爛額時,中國第三艘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已進入海試階段。印太司令帕帕羅表示,美軍在西太維持前沿存在的成本激增40%,而解放軍在南海的造島速度比美國國會批預算的速度還快。
中國這幾年給世界的震撼還在繼續,從洲際導彈,到福建艦,到六代機,再到如今曝光的無懈可擊的作戰體系,中國用實力完美詮釋了什么是“絕地反超”。
我方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國的“金穹”計劃帶有濃厚的進攻性色彩,也違反了外空條約倡導的和平利用原則,奉勸美國盡早放棄發展和部署全球反導系統!不要損害全球的戰略平衡和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