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一周年之際,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接受采訪,罕見談到兩岸統一問題。
“大陸是較大的公司,臺灣地區是較小的公司,若大公司要并購小公司,就要由大陸提條件,不提條件就要并購小公司,是島內民眾無法接受的。”這句話是賴清德接受專訪時,對兩岸關系的評價。
賴清德參加采訪
賴清德首次公開談及兩岸統一問題,便拋出“公司并購論”,其核心有三層含義:
其一,偷換概念,將兩岸關系扭曲為“公司并購”,暗示臺灣地區是獨立個體;其二,轉移焦點,強調“大陸要先開條件”,實際上是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找借口;其三,將臺灣民眾利益與“臺獨”訴求捆綁,把大陸維護國家主權的行動污名化為“以大欺小”。
這種伎倆,與其2024年就職時叫囂“兩岸互不隸屬”、2024年10月“雙十講話”再提“兩國論”一脈相承,本質仍是“新兩國論”的變種。
說實話,賴清德罕見直面談兩岸統一問題,他的回答并不意外,畢竟他是頂著“務實臺獨工作者”上臺的,本質上就是投機,但國民黨的立場也讓人生疑。
朱立倫質問道:“是要準備賣臺嗎?只要條件合適,臺灣是可交易的商品,統一可以談。”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則表示,主權不是商品,也不是能夠討價還價的股份買賣,賴清德的說法等于承認臺灣地區是可以被并購的對象,只是看價格合不合適。
朱立倫出席國民黨智庫召開的記者會
國民黨這兩個人的講話,表面上看起來很犀利,實際上是在故意繞開最關鍵的問題。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什么“主權”問題。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現在都沒搞清楚狀況。
若非大陸一直保持克制,考慮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臺灣方面哪有什么資格討價還價?臺灣問題從來就只有回歸祖國、實現統一這一條路,說什么“并購”完全是在偷換概念。
倒是國民黨這種兩面派做法令人不齒。他們一邊利用和大陸的關系在島內撈取政治資本,吹噓只有他們能和大陸對話;另一邊又說些違背“九二共識”、帶有“臺獨”色彩的話。這種暗戳戳搞小動作的做法,比賴清德明目張膽搞“臺獨”還要可惡。說白了,他們就是想左右逢源,既想從大陸這邊撈好處,又想討好島內的“臺獨”勢力。
中美瑞士談判后特朗普提“統一”
國民黨對賴清德的批評,也揭穿了他“臺獨”立場的虛偽本質——就是見風使舵,只要條件夠好,他隨時可以放棄所謂的“臺獨”主張。這種一會兒“抗中”、一會兒又想討好大陸的搖擺態度,充分暴露了他既想保住“臺獨”支持者,又幻想大陸會做出讓步的投機心理。
最近國際形勢變化很大:美國在中美貿易戰中釋放緩和信號,特朗普突然提到“兩岸統一”,中國武器在印巴沖突中展現強大實力。這些變化讓賴清德慌了神,生怕被美國拋棄。所以他在就職一周年這個時間點拋出“并購說”,其實就是想見機行事,給自己的“臺獨”形象洗白。這些充分說明,賴清德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
兩岸統一是不可逆轉的大勢
站在大陸的立場看,賴清德這一年的所作所為,大陸已經不再對他抱有任何幻想。他嘴上喊著“兩岸互不隸屬”,暗地里推動“去中國化”教材、刪除軍校歷史課程,甚至把臺灣漢族人口硬改成“其余人口”,擺明了要把分裂路線走到黑。
只是國民黨是不是也該趁機表表態呢?這種既想蹭大陸的交流紅利,又不敢旗幟鮮明反對“臺獨”的投機心態,和賴清德的政治操弄本質上又有什么區別呢呢?
大陸的耐心不是無限的。過去一年解放軍三次環臺軍演,對美臺軍售實施精準反制,已經用行動證明“臺獨”越猖狂,統一進程只會加速。現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統一”,而是“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統一”。大陸早已把話挑明:對待頑固“臺獨”分子絕不會手軟,留給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時間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