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中美兩國在日內瓦達成了一個貿易協議,外界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日內瓦共識”。這個協議讓全球市場稍微喘了口氣,美國取消了對中國91%的加征關稅,中國也跟著降低了反制措施,雙方還約定90天內接著談,看能不能把更深的問題解決掉。
可誰都沒想到,才過了三天,中美在韓國APEC會議上又碰了一面,卻沒啥實質性結果公布。同一天,美國突然甩出兩項對華制裁措施,直接讓大家懷疑這個“日內瓦共識”是不是剛簽完就廢了。特朗普政府到底在玩啥套路?中美貿易談判接下來會咋走?
要講清楚這件事,得先從頭說起。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搞了個大動作,對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征10%到50%的關稅。這招可不是小打小鬧,直接把全球貿易局勢搞得劍拔弩張,有人甚至拿它跟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比,說這是美國幾十年來最狠的一次關稅大調整。全球經濟頓時壓力山大,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自然成了焦點。
在這之前,中美貿易戰已經打了幾年,關稅你來我往,雙方都不肯服軟。到了2025年5月10日到11日,兩國代表團在瑞士日內瓦坐下來談了兩天。這次談判可不輕松,關稅怎么減、貿易平衡咋弄、知識產權咋保護,這些老大難問題都擺在桌上。
熬到5月12日,中美終于簽了個協議,美國把對中國商品的加征關稅砍到了10%,中國也把對美國商品的關稅降到10%,還說好要建個常態化的磋商機制,盡量別讓貿易爭端再升級。這就是“日內瓦共識”的由來,當時不少人都覺得這是貿易戰的一個轉折點,總算有點緩和的苗頭了。
可事情哪有那么簡單。協議剛簽完,特朗普這邊就坐不住了。5月14日,他在社交媒體X上發了個帖子,大意是中國得趕緊推進關稅談判,不然就等著更高的稅率吧。這話一出,大家就感覺不對勁了,特朗普這是在談判桌上簽了字,轉頭又想拿大棒子敲人。
5月15日,中美代表團在韓國首爾APEC會議期間又見了一面。這次會談跟日內瓦那次不一樣,沒啥公開成果,連個聯合聲明都沒發。韓國官方只透露雙方在關鍵問題上有分歧,氣氛挺僵。結果當天,美國政府就扔出兩枚重磅炸彈:一是國務院宣布制裁一批中國企業和個人,說他們幫伊朗造導彈;二是商務部把幾家中國芯片企業塞進出口限制清單,禁止美國公司給它們供技術。這兩招一出,全球市場直接懵了,股市跌、油價晃,大家都開始懷疑“日內瓦共識”是不是名存實亡。
特朗普政府這操作讓人有點看不懂。剛簽了協議咋就翻臉了呢?有人分析,特朗普可能是想在國內刷存在感,畢竟他一直靠“強硬對華”這張牌拉支持率。簽協議是給選民看成果,制裁是秀肌肉,兩手抓兩手硬。但也有人覺得,這么搞風險太大,容易把剛緩和的關系又搞僵,說不定是特朗普想逼中國在90天談判里讓步更多。不管咋說,這波操作確實讓外界對協議的穩定性打了個大問號。
美國這邊動手,中國也沒閑著。5月12日協議剛簽完,中國就立刻在全國范圍內嚴打稀土走私。稀土是啥?簡單說就是高科技產品的命根子,像芯片、電池這些都離不開它,而中國控制著全球大部分稀土供應,美國在這塊特別依賴中國。這次嚴打走私,外界都看得出是中國在亮肌肉,既是保護自己的戰略資源,也是給美國一個信號:別以為簽了協議我就不敢反制了。
中國商務部也發了聲明,說中美合作空間大,但制度不同難免有摩擦,如果美國損害中國利益,中國肯定會硬剛回去。這話聽著挺硬氣,也很實在。中國在談判里一直強調對等原則,核心利益絕對不讓步。嚴打稀土加上這聲明,算是給特朗普敲了個警鐘:你有制裁,我也有牌。
從全球角度看,這場貿易戰和“日內瓦共識”的起伏挺值得琢磨。2025年,全球經濟本來就因為疫情后遺癥、能源危機啥的搖搖晃晃,中美再這么一折騰,大家都捏把汗。這也提醒所有人,大國博弈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戲,真打下去誰都跑不了。
還有個有意思的現象,這幾年中美貿易戰打得熱鬧,其他國家也沒閑著。印度、歐盟這些都開始調整供應鏈,盡量少靠中美。這種趨勢下去,全球貿易格局可能會變天,誰能抓住機會,誰就占上風。
2025年的中美貿易談判算是暫時畫了個句號,但故事肯定沒完。這協議是真能帶來長久和平,還是只是個短暫休戰?全球經濟這盤棋太大,咱們普通人也就看個熱鬧。不過話說回來,你覺得中美接下來會咋走?是接著斗還是真能合作一把?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