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國民黨元老對老蔣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都是古之明訓。經國跑到橫貫公路工地去走鋼索,實在太不愛惜自己了!
蔣經國(字建豐)是一位極其逞強好勝的人,從青年到晚年久經不衰,這是他性格方面的優點,也可能是缺點。在江西贛南初試鋒芒時,他每天清晨召集學員出操,大家睡眼惺松,冷得牙齒打顫之際,他會帶頭脫掉衣服和鞋子,赤膊、赤腳,帶著大伙(包括縣長、區長、科長、局長、秘書、科員等),踏著砂礫郊道,迎著秋風冷雨跑步,一跑數公里,跑得所有部下都落在他身后,雖然人人叫苦連天,但不得不對他這位專員上司表示佩服。
后來到了臺灣,在“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任上,他舉辦干校,大約6年時間里,每天早晨4點起來,驅車趕往北投復興崗,在學生起床號吹響之前,即已站在操場的司令臺上,等候學生集合舉行朝會,升旗、講話、喊口號之后,再帶領師生跑步,跑完了,一起進食早餐。
這些都是他體力超人一等的明證。作為一個政治人物,體力的強弱,原屬“事業”的“資本”。建豐的身體,在那時,不論陳誠、吳國楨、張其昀,無人能比,也是他得以喊出“青年創造時代,時代考驗青年”的口號,成為人所景從的重要本錢。
他的精力之充沛,也是彌足驚人的。自1950年以后,他每天必須參加或主持的集會,平均總有10個左右,必須參加或自己做主人的餐會,也無日不有。在餐會中,他談笑風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只雞腿,沒兩三下就進入胃里。還有數不清的臨時任務待他處理:前線、后方,東奔西跑,席不暇暖。而他還會常常在晚上出現于中山堂的平劇晚會和三軍球場的“戰斗晚會”上,使許多人在公開場合中看到他。有人估計,他每天的睡眠時間最多不會超過3個小時。
建豐負責領導修筑全長348公里橫貫臺島公路,經常奔走于東部的崇山峻嶺,風餐露宿。
兩山之間,下臨深淵,沒有道路的地方,特種工程人員就在兩山之間架起兩條鋼索,下面的一根鋼索用來踏腳,上面的鋼索用來抓手,由這個山頭搖搖晃晃通往對面的山頭。逞強好勝的建豐,不但堅決要上,還要和特種工程人員比誰走得快。后來,他走鋼索走成功了,而且在電影紀錄片中留下了鏡頭,把許多觀眾都看得一身冷汗。某一國民黨元老看后,跑去對老蔣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都是古之明訓。建豐不惜千金之軀,跑到橫貫公路工地去走鋼索,實在太不愛惜自己了!”
蔣介石聽了,把那新聞片調來看了一遍,看完以后,把人找來訓了一頓。
這種“強人”形象,在政治權力的斗爭場中,往往產生巨大的力量。那時,建豐四十八、九歲,活力如此,而陳誠則已六十出頭,身體一直在病態萎頓之中。
1972年6月1日,建豐出任“行政院院長”,這時,他已經63歲。按理此一年齡階段的人,已不宜在體力上作過大的負荷,可他還是大事小事一把抓,不肯一刻休閑下來,以至連廟會大拜拜、山地豐年祭、田畦邊吃西瓜,路邊攤呷燒肉粽……他都留下足跡。生冷不異,無所不往,忙得團團轉。即使1975年就任國民黨中央主席,1978年69歲當選“第六任總統”后,依然沒有改變他一貫的作風,滿山滿野滿處跑得一樣勤快。
但人終有衰老的時刻, 1979年,他兩度進榮民總醫院施行眼睛手術,此后其身體健康狀況就漸呈衰退現象,再不能如以往那樣滿山滿野奔跑了。
但是不久,建豐的健康狀況又突然好轉了,1983年他不但在“總統府”陽臺上致詞,還主持慶典,到慈湖謁陵等等儀式,以后又到金門和澎湖各巡視一次,還在金門親自鏟土植樹。何以有這種變化?原來是得益于祖國傳統的醫學一一中醫。
但病愈后,老中醫留下了“醫囑”,就是要更加注意健康,注意休息,不能再做過多的體能活動和體力透支,因為任何鐵打的漢子,精力異乎常人,但仍有其體能的極限,不可能永遠不需休息的。
1986年國民黨第十二屆三中全會上,建豐公開力促兩岸統一,表達了對統一的強烈愿望。1987年9月16日,他坐輪椅主持“中常會”,之后親自主持三場大場面的公開活動,先是“總統府”禮堂內的“國慶”典禮,其次是“總統府”大會客室接見使節,再是向25萬群眾致詞。10月11日,他又坐著輪椅到新竹湖口去閱兵。 在此期間,他試圖通過政治談判解決兩岸問題,但由于種種原因未及成功。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病逝于榮民總醫院,享年78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