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烏沖突局勢再次成為全球焦點。當地時間5月21日,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上,俄烏沖突相關議題引發激烈討論,美英澳等國指責俄羅斯,而俄外長拉夫羅夫強調歐洲戰略安全模式被破壞 。與此同時,歐盟成員國就第13輪對俄制裁達成一致,沖突仍在持續發酵。
在談判桌上,俄烏雙方矛盾重重。此前土耳其的談判以失敗告終,除交換人質外,停火協議毫無進展 。烏克蘭拒絕撤出烏東四州烏控區,也不愿放棄加入北約計劃;俄羅斯則堅持讓烏克蘭無條件投降 。雙方在核心問題上互不相讓,和平的希望愈發渺茫 。
北約的新一輪軍援,更是讓局勢雪上加霜。據悉,2025年規模最大的一次對烏軍事援助即將于6月抵達。澳大利亞49輛M1A1型坦克已裝船,兩周后送達;意大利將援助400輛M - 113裝甲運兵車和一套SAMP/T防空反導系統;挪威則提供80億美元,澤連斯基計劃用于生產導彈和無人機 。然而,此次軍援未涉及烏克蘭急需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美西方庫存不足,烏克蘭消耗遠超生產速度 。
戰場上,雙方你來我往,互有攻守。俄軍在頓涅茨克方向取得進展,試圖突破烏軍防線,形成戰略合圍;烏軍則在北約軍援下,積極防守并尋找反擊機會 。同時,俄軍還面臨敘利亞局勢的牽扯,朱拉尼政府武裝組織突襲俄軍事基地,背后疑似有歐洲勢力的影子 。
為應對復雜局勢,俄羅斯啟用新陸軍總司令安德烈·莫爾德維喬夫。他在俄烏戰爭中表現出色,曾指揮奪取馬里烏波爾、阿瓦迪夫卡等關鍵戰役,如今肩負打敗烏克蘭的重任 。
這場沖突中,北約的軍援意圖明顯,一方面削弱俄羅斯實力,另一方面將烏克蘭作為博弈棋子 。但軍援真能讓烏克蘭贏得勝利嗎?俄羅斯又會如何應對?莫爾德維喬夫能否改寫戰局?這些問題都充滿不確定性 。
俄烏沖突不僅讓兩國人民深陷戰火,也威脅著地區與世界的和平穩定 。國際社會大多希望雙方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但目前看,和平之路依舊漫長 。北約持續拱火,只會讓沖突不斷升級,受苦的還是普通民眾 。大家覺得這場沖突該如何收場?快來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消息來源:路透社、法新社、央視新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