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中的小龍蘭化作“猴面”迷惑果蠅,豬籠草以“馬桶陷阱”智取獵物,華南山野的禾雀花如群鳥振翅搖曳生姿,石豆蘭仿若燒臘店里的誘人“燒雞”……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快報記者向華南國家植物園和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相關專家取經,帶您盤點外觀奇特的動植物,感嘆自然界的“生存智慧”。
■廣州動物園,一個孩子和竹節蟲親密接觸。 新快報記者郭晴/攝
小龍蘭
我是一只蘑菇味的“猴子”
小龍蘭為蘭科小龍蘭屬植物的總稱,為小型附生蘭,來自熱帶美洲的原始森林。它的屬名“Dracula”詞源同“dragon”,為“小龍”的意思。它的花漏斗狀,黃色,通常有紫紅色斑塊或斑點,貌似猴子的面部,又被稱為猴面蘭。三枚像大花瓣一樣展開的部位是花萼,中間的“猴眼”則是兩枚小花瓣,“猴嘴”部分是它的唇瓣,“猴鼻”的部分則是合蕊柱。猴面之花,活靈活現,不得不說大自然真的是鬼斧神工。
大家可以猜猜是誰給小龍蘭屬植物授粉的,蜂類、蝶類、蛾類,還是鳥類?專家告訴你,其實都不是,小龍蘭屬植物既沒有花蜜,也沒有花香,吸引不了這些嗜甜喜香的傳粉者。
小龍蘭屬植物的生境潮濕、陰暗,這些地方一般缺少嗜花性昆蟲,但喜食真菌或食腐的蠅類卻不少,這些以蘑菇為食的果蠅通常是雜食性的,因為真菌大多數時候是以菌絲形式在地下生長,在特定時期才會長出具有繁殖功能的子實體,即蘑菇。小龍蘭屬植物花朵擬態蘑菇,它們的唇瓣和合蕊柱有氣味,“蘑菇味”僅來自唇瓣,它們利用果蠅對真菌的依賴性來為自己傳宗接代。
豬籠草
自帶“馬桶” 擅長誘捕
豬籠草是長相很奇特的藤本植物,多數生長在熱帶地區,它最奇特的地方在于葉子,其結構遠比普通植物的葉子復雜。一片豬籠草葉,可分為葉柄、葉身和葉須三個部分,卷曲的葉須尾部明顯擴大,并反卷成籠狀,加上不撐開的籠蓋,活脫脫一個馬桶造型。
豬籠草的每一片葉片都能長出一個“小馬桶”,我們稱之為捕蟲籠。這種捕蟲籠最顯眼的籠唇,顏色鮮艷,乍一看真像張開的血盆大口。豬籠草就是用籠子的顏色和氣味吸引腐食類的昆蟲前來拜訪,籠蓋的下方通常有一些油脂狀的蜜汁,這就是它給昆蟲的福利。貪吃的昆蟲踩在籠唇上,本以為可以美美地享用大餐,誰知籠唇上一道道光滑的微小突起,加上表面有蠟質樣的潤滑劑,就如一條條可以加速的滑梯。
很多時候,昆蟲們還沒來得及享用美食,就陷入了急速的旋轉滑梯。獵物一旦掉入長長的籠子就難以逃脫,底部有消化液池,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在昆蟲還未斷氣的時候,酶就開始分解它的身體了。加上籠壁中的液體有黏性,增加了獵物逃脫的難度。
生石花
植物中的“變色龍”
生石花是番杏科生石花屬植物,生長于非洲南部干旱、少雨的沙漠礫石地帶。為了適應環境,繁衍生存,原產地野生狀態下的生石花形狀和表皮的顏色常與周圍卵石相近,如不開花,很難辨認。生石花的形狀和適應性常引起人們的好奇,西方人形象地稱它們“活卵石”“開花的石頭”,在原產地人們則稱它為“小牛蹄”或“眼睛”。
生石花是小型植物,直徑2-4厘米,看上去它們根本不像是植物,特別是當它們生長在與自身顏色相同的卵石中。這并不是巧合,生石花已進化出了能模仿周圍卵石的本領,像變色龍一樣,它們能模仿生長地周圍卵石的顏色和形狀,巧妙地將自身融入所處的環境,避免新鮮多汁的身體組織遭受覓食動物的吞食。
禾雀花
“萬鳥棲枝” 靈動如畫
禾雀花是華南國家植物園春日的主角之一,因其花形酷似小鳥而得名。每年3月,千萬只“禾雀”如精靈般降落人間,懸掛在藤蔓上,形成“萬鳥棲枝”的壯觀景象。
它們花形奇特,下垂花序上的花朵,盛開時形如成串的小雀,每一朵花很像一只小鳥,翼瓣如雙翅,有調皮而尖翹著的小尾巴,似欲展翅飛翔的小鳥,玲瓏可愛,活靈活現,深受游客喜愛。
華南國家植物園里的禾雀花花色豐富,有白色、粉紅色、紫白相間色和紫色,分布在蕨類·陰生植物區、藥園、木本花卉區、飛鵝一橋、廣州第一村、溫室群景區等多個觀賞點。
石豆蘭
野外根莖上 的“燒雞”
石豆蘭為蘭科石豆蘭屬植物的總稱,為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熱帶地區,也見于大洋洲,以東南亞種類最多。
石豆蘭株形優美,花形奇特,花色多樣,卵圓形或長圓形的假鱗莖聚生或以一定距離生于根狀莖上,直立或斜出,形狀各異,惹人喜愛。花朵很像廣東街頭燒臘店里的燒雞,它也被花友們戲稱為“燒雞石豆蘭”。
蘭花螳螂
螳螂擬態 貌美如花
不只植物能千變萬化,一些動物也自帶變身功能,蘭花螳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棲息在東南亞茂密的雨林中,在我國僅自然分布于西雙版納地區,這些環境中有豐富的蘭花品種,為螳螂的擬態提供了完美的環境。
蘭花螳螂平時躲在花叢間,將頭部和胸部靠近花瓣,同時腹部高高翹起,兩對后足水平展開,儼然是張開的花瓣。遇見獵物時,它的身體左右搖擺,模仿著在微風中的花朵,使被捕食者難以察覺。成年后的蘭花螳螂會長出發達的翅膀,樣貌雖然沒了小時候的精致可愛,但焦黃色的翅膀使它看起來就像是開敗了的花朵。
雖然貌美如花,但蘭花螳螂的捕獵技術卻是“心狠手辣”,它潛伏在花叢中,守株待兔。當獵物靠近時,蘭花螳螂就會揮舞起大鐮刀——前肢,以致命的速度精確打擊獵物,蟋蟀、蜜蜂、蜘蛛、飛蛾等都是它盤中的美味。
■采寫:新快報記者 陳慕媛 黃聞禹 通訊員 李文艷 周飛 唐玖 鄒麗娟 張佳瑞 李碧秋 張雅慧 杜志堅
■圖片:華南國家植物園(除署名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