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以為,只有巖漿噴發的火山才危險。但在世界各地,還有一種“沒有火,卻能毀滅村莊”的東西,它不噴巖漿,而是不斷向地面涌出泥、氣體和毒液,還能自己“爬”過來。
它的名字叫泥火山。最大泥火山噴發出的泥漿,足以淹沒整個城市。更可怕的是,它不是一次性爆發,而是像蝸牛一樣在地面上緩慢爬行,向人類聚居地逼近。它們不是“死的地質遺跡”,而是正在移動的天然災難。
泥火山不是火山,它是地殼的“泄壓閥”
許多人第一次聽到“泥火山”,都會誤以為是“噴泥巴的火山”。但其實,它和真正的火山有本質不同。
火山噴發靠的是巖漿上涌,而泥火山的動力來自于地下沉積層中積聚的高壓氣體,比如甲烷、二氧化碳、少量硫化氫。這些氣體挾帶著泥、水、鹽分等混合物,沿著地層的薄弱帶沖破地表,形成一個個噴發口。
它們不是地核能量釋放的產物,而是類似于“地球的皮膚在冒痘”。你可以理解為:地下的壓力實在太大,不得不“找個口子”噴出來。
泥火山的“出沒地”往往集中在幾類敏感區域,比如板塊交界、深層斷裂帶或油氣沉積盆地。在全球范圍內,從阿塞拜疆的里海沿岸,到印尼爪哇島,再到美國加州帝王谷,乃至我國南海、四川盆地、臺灣高雄等地,都曾發現活躍或休眠的泥火山體。
這些泥火山噴出的東西也頗具“地質特色”:泥漿中夾雜著高嶺石、伊利石、石英等礦物顆粒,液體部分則是高礦化度的鹽水,而氣體成分中,甲烷往往占據壓倒性比例,有時超過90%,足以點燃空氣、引發自燃。
這些噴發物會在地表堆積,形成錐形或餅形丘狀結構,噴口周圍常年泥漿翻滾,氣泡咕嘟不斷,部分還會自燃,形成“地火”現象。
有些泥火山,還會“爬”
加州的那口泥火山,叫做Niland Geyser,本應是個不起眼的泥泉,但從2008年起,它開始向北緩慢移動。
最初是每年移動數米,后來速度突然加快。2018年,它在一天之內移動了18米,幾乎讓科研人員“驚掉下巴”。
這口泥火山移動的方式很特殊:不是整體“滑過去”,而是邊噴、邊堆、邊塌、邊爬,像一個不斷“前傾”的泥漿堆。它釋放的甲烷導致地基松動,泥漿在地表找出路,壓力推動下,噴口也隨之遷移。
面對這個滑不掉、堵不住、推不走的“泥質怪物”,人類當然不是坐以待斃:他們試過用混凝土筑墻封堵路徑,也嘗試鋪設管道,將泥漿盡可能引流到安全區域;甚至動用大型水泵抽取地下熱液來緩解壓力。最激進的一次,是提議用“定向爆破”來干預其地下通道的走向——結果無一例外,全都失敗了。
而它并不是唯一的。在印尼、阿塞拜疆、俄羅斯遠東地區,科學家都監測到類似“緩慢移動的泥火山軀體”。只不過它們多數位于偏僻地區,不易被人所知。
一旦啟動,它會噴幾十年
泥火山的“可怕”,不在于它噴多高,而在于——它噴不完。
最著名的泥火山災難,發生在印尼東爪哇。2006年,一家能源公司在鉆井過程中誤打穿斷層,僅48小時后,泥漿就以高達20米的高度噴涌而出——這就是露西泥火山的誕生。
從那一刻起,它就像打開了地球的“傷口”,至今已持續噴發18年。每天噴出18萬立方米泥漿,累計超過10億立方米,足以填滿上萬個奧運泳池。
這場災難吞沒了12個村莊,迫使超過3萬人遷離家園??諝庵袕浡淄楹土蚧瘹涞臍馕?,有一次甚至在夜間發生自燃,引發局部火災。
它不是那種“砰”的一下就完的災難,而是地質界的“慢性病”:它能讓地面緩緩下陷十幾米,讓大片農田鹽化,讓城市被迫搬遷,讓地下水系統永遠失效。它不快,但它從不停止。
而且它幾乎沒有預警機制,也沒有“峰值點”——只要地下壓力沒釋放完,它就會一直噴。
它可能是我們自己“點燃”的
泥火山并不總是自然形成,一部分泥火山的啟動,和人類有直接關系。泥火山并不總是“天災”,它有時候也是“人禍”。
科學家發現,許多泥火山的爆發其實是被人類“不小心按下了啟動鍵”——比如深井鉆探過程中誤觸斷層、水力壓裂導致壓力釋放失控、地下抽采或注水破壞了原有應力平衡,還有一些大型工程施工直接擾亂了地質結構。
簡而言之,地球原本只是“憋著”,是人類給它撕開了口子。印尼露西泥火山的形成,就被科學研究明確指出:“人為鉆井打穿斷層,是直接誘因”。
而加州那口正在移動的泥火山,正處于一個地震活躍帶,與地下斷層系統高度耦合。人類對其干預越多,反而可能刺激它走得更快。
科學家用地震波反演、雷達干涉等手段發現,泥火山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地下通道、斷層壓力場、巖層流體系統相連的一個復雜“地質網絡”。你在A地打了個洞,泥火山可能在B地冒出頭。
它可能是災難,也可能是資源
泥火山也有“可愛”的一面。
在我國南海的鶯歌海盆地,科研船曾在海面上發現大片“油膜”,追蹤后發現是海底泥火山釋放的甲烷氣泡。
這成為發現該海域油氣田的關鍵線索。后來,這里成為我國南海重要的油氣產區之一。
別看泥火山“臟兮兮”的,它噴出來的東西其實大有可為。
科學家在泥火山噴發物中發現了多種微量金屬元素,不少具備礦產開發潛力;同時,大量可燃氣體(如甲烷)也意味著它可能是油氣藏的“泄壓口”;加之它噴出的高溫液體和鹽分,也被認為具備地熱利用和礦泉提取的前景。說它是“危險的寶藏”,一點也不為過。
在阿塞拜疆、墨西哥灣、東南亞地區,泥火山已經被研究用于油氣勘探、地熱開發、礦產提取。
而在美國黃石公園、印尼、俄羅斯庫頁島等地,泥火山甚至成為旅游景觀,游客圍著它拍照、聽它咕嘟。
總結
泥火山不響,也不叫,但它能悄無聲息地改變一整塊土地的命運。它不是爆炸型災難,而是*“爬行型風險”。
它也可能是地下資源的線索,是地球的隱藏呼吸。看似緩慢,實則不可阻擋。這,就是泥火山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