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無聲,鷹影掠過。
近日,外媒披露:一架中國空軍的殲-10C戰機,在參加與沙特的聯合空演期間,直接飛越了駐扎美軍戰艦的港口空域,而美軍的雷達系統居然“無動于衷”?甚至有分析稱,美軍電子系統“全部被壓制或癱瘓”!
延布法赫德國王港美軍補給站
這一幕,震驚了中東,也震碎了美軍多年來構建的“電子壓制神話”。殲-10這次不僅是一次航演,更像是一次不動聲色的“反向偵查”。
你以為是演習?其實是一次精密的信息戰火力展示。
你以為中國還在“南海下棋”?不,中國早已在“波斯灣投子”。
電子戰的對決——殲-10C憑什么“壓制”美軍?
要理解這場看似低調的“飛躍風暴”,我們得看看殲-10C到底裝了什么“黑科技”。
殲-10C號稱“東方小梟龍”,但它的電子戰系統,卻足以媲美一臺“空中指揮中樞”:
- 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具備強力抗干擾與遠距鎖定能力;
- 電子對抗吊艙,可干擾敵軍雷達、通信鏈、數據回路;
- 高度集成的數據鏈系統,支持“鷹擊-91”級電子導彈操控;
外媒猜測,殲-10C這次很可能開啟了主/被動干擾雙模式,對美軍港口的雷達頻段進行了“頻率欺騙+能量壓制”,在美軍尚未反應前,完成一次“全頻域電子包裹”。
這是中國式的“隱身”,不是靠形狀和涂層,而是靠“電子干擾+頻譜沉默”。
這不只是沙特空演,是全球態勢的卡位信號
沙特為何允許中國戰機如此靠近美軍駐港?美軍為何不設防?這事的背后,遠比飛行軌跡復雜。
美軍撤離阿富汗
- 沙特與中國——越走越近
近年來,沙特不僅大舉購買中國無人機、雷達、導彈系統,還頻頻邀請中國參加中東多邊演訓,早已不再“唯美軍馬首是瞻”。 - 美國中東勢力——逐步收縮
從阿富汗撤軍開始,美軍在中東的“全域掌控”開始松動,轉而把精力聚焦在“印太第一島鏈”。 - 中東多極化——中國正逐步嵌入
這次飛躍,既是一次戰術上的演練,也是一種“空中版的外交宣示”:中國空軍,已具備中東地區戰略影響力。
如果說美軍曾在世界畫出“禁飛區”,那么這次殲-10的飛躍,就是一次精準的“破圈突襲”。
美國AE3偵察機
如果美軍電子系統真的被壓制,意味著什么?
一個極具分量的設想正在國際軍圈流傳——
“美軍現役戰艦電子系統,在關鍵節點遭遇了國產干擾技術時,出現短時癱瘓。”
這意味著什么?
殲10C與米格29同框
- 中國電子戰能力實現代差式突破
過去,我們習慣談硬打硬,現在,是“信息先癱瘓、戰斗后制勝”。 - 美國航母編隊的空防可靠性遭質疑
如果中國四代機都能突破防線,五代機(如殲-20)是否能“無聲進場”? - 多國空軍將重新評估中國軍備性能
別忘了,此前埃及剛試飛中國殲-10C,沙特也在研究采購決策,中國戰機這波,直接刷了一波“實戰營銷”。
殲10C參演軍演
電子戰不是拍電影,它是現代戰爭的“先手棋”。誰先壓制對方的頻譜,誰就掌握戰場“聽覺權”和“視覺權”。
這次,美軍可能真聽不到,也看不到。
中國空軍不再是防守者,而是主動建構者
從殲-20巡南海、運-20馳援中東、到這次殲-10飛躍美軍港口,中國空軍的戰略姿態早已發生質變:
運20抵達中東
- 從“本土空防”到“全球部署”;
-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亮相”;
- 從“能力展示”到“戰略塑造”;
我們不再只是以“主權防御”為行動邏輯,而是在全球格局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空中存在鏈條。
面對質疑,中國沒有高調叫喊,而是用一次“飛越行動”,靜悄悄地完成一場全球安全認知的“重構”。
正所謂——千軍萬馬,不如一鷹過境。
結語:
這不是一架戰機的飛行軌跡,而是一場戰略姿態的釋放。
它掠過的不只是波斯灣的沙塵,更是美國數十年安全話語體系的裂縫。
殲-10C沒說話,但它已經用電子脈沖告訴了世界:
“中國空軍,能來、能戰、能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