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破防了,因為兩件事。
(印巴爆發激烈空戰,印度戰機損失高達5架,事后巴基斯坦公開感謝中國)
一個來源于特朗普,其搶在莫迪之前,當眾宣布印巴達成停火協議,期間不忘自夸之所以有這樣的成果,完全是美國的功勞。
但很快就被打臉,巴基斯坦第一時間發聲,感謝了中國、沙特,莫迪則氣的連美國都沒有提,直接說此事得益于巴基斯坦打來了調停電話。
經過特朗普這么一番鬧騰,不少印度人都感覺,似乎是印度輸了。莫迪為挽回面子,又強調了一遍,這不過是暫時停火,不久后還會繼續發動軍事行動。
另一件讓印度破防的事,離不開殲-10CE戰機。
要知道,印度在結束沖突后,曾借著這股東風,向其他國家宣傳國產裝備。但與已經有了實戰成績的殲-10CE相比,印度國產光輝卻連自己空軍都嫌棄。
更甚者,殲-10CE在參加完印巴沖突后,還受邀飛往法國,參加巴黎航展,此外,殲-10CE又馬不停蹄亮相蘭卡威國際海事和航空展,直接被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圍的水泄不通,大家紛紛圍著其模型拍照打卡。
就連央視都表示,殲-10CE是“爭氣機”。
(殲-10一戰成名,航空專家宋文驄預言成真,該機果然成為了“爭氣機”)
但顯然,這一切都不是偶然。我們必須看到三個大背景。
- 第一,中國對自主創新的追求。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航空工業面臨著與國際先進戰機的巨大差距,各國在航空技術上的飛速進步使得中國航空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然而,這也激發了他們自主研制新型殲擊機的決心和勇氣。
1982年,在一次關于新型殲擊機方案論證的重要會議上,時任611所總設計師的宋文驄提出鴨式氣動布局的設計方案。
(央視放出《殲-10傳奇》紀錄片,詳細講述了中國在沒有任何模型和圖紙的情況下,依舊成功造出殲-10)
- 最近,央視放出的《殲-10傳奇》紀錄片,不僅披露了這一歷史性決策的關鍵細節,還講述了中國是如何在“沒有圖紙、沒有參考模型”的情況下,完成殲-10超過60%全新部件的研制和測試。
- 如今,通過持續迭代與優化,殲-10系列改進型號不僅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也標志著中國軍機自主研發體系的成熟壯大。
很多外國人說,中國人向來懂辯證法,從關稅戰到殲-10CE輿論戰,再到特朗普剛剛發動的芯片戰,“危中有機”四個字無疑將中國面臨的挑戰與機遇詮釋得淋漓盡致。
試想,現在是只殲-10CE,未來呢?殲-36、殲-55之后,還有更強大的戰機出現,進一步打破西方對軍火市場的壟斷。
(殲-10CE模型接連亮相巴黎航展和馬來西亞航展,打破西方對中國武器的偏見)
- 第二,與中國軍工能力全球影響和格局有關。
此次殲-10CE亮相馬來西亞的蘭卡威航展,航展期間,全球各大航空強國紛紛展示了其先進的航空裝備。中國也不例外,但殲-10CE模型還是吸引了來自多個國家軍政代表團的注意,穩穩占據C位,徹底打破了以往西方關于中國武器缺乏實戰經驗的偏見。
- 西方媒體通常簡單地描述它為“中國自主研發”,其實,更多的是,殲-10不僅縮小了與世界航空強國的差距,還使中國進入少數能夠研發第四代戰斗機的國家行列,說明中國正在重新塑造全球對中國軍事及工業能力的認知,甚至推動著全球軍工格局的演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