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近代史,是屬于中國人的血淚史,就是在這樣的年代,優秀人才層出不窮,有這樣一個人,僅僅25歲就成為了副軍長,是一位英勇善戰的杰出將領,在革命期間,戰功累累,他就是劉世模。
也許大家對于劉世模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在當時,劉世模頗有名氣,當時的他帶領著紅軍戰士,為國家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果實,而他職位的升遷也完全是靠他自己的戰功換來的。每一次升遷都代表著劉世模又打贏了一場戰爭。
劉世模戰功累累是因為他接受的教育好嗎?不是,說來難以令人相信,劉世模只是出生于貧困農村家庭的一個鄉村青年。他雖然不怎么識字,但是在帶兵打仗上可是一把好手。他勇敢善戰,為中國紅軍贏得了許多次勝利,可建國后連病都看不起,為何他會有如此悲慘的晚年生活?下面就來探索劉世模的人生歷程吧。
新來的朋友們可以點點關注,既方便瀏覽往期文章和視頻,又能及時接收最新信息。
一、出身平凡,但卻有著不平凡的人生
劉世模,又名劉述剛,安徽人,1910年出生于金寨縣一貧農家庭,家里人丁旺盛,但卻只有九斗田來維持著,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貧苦生活。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成問題的劉世模也沒有機會去上學,不會認字,但后來在參軍的過程中補習了文化。
因為家境貧窮,沒念過書,年僅九歲的劉世模給別人當放牛娃,為了維持生計,在他14歲那年他去拜師學習當裁縫,然而在那個食不飽腹、衣不暖身的年代,普通人家根本沒有錢去請裁縫,一般都是有錢的大戶人家會在一些重要場合置辦衣物,比如結婚生子。但也只是極少數,本以為可以憑著手藝養活家人的劉世模被殘酷的現實打敗了。
而在工作了三年后,劉世模愈發覺得生活沒有了盼頭,又看多了富得流油的地主們奢靡的生活,心中越發不平,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種子。剛滿十七歲的劉世模申請加入中國共青團,同時加入了農民協會,接觸到了很多先進的文化和思想,為他之后的革命道路鋪好了基石。
加入共青團之后的劉世模,也即將迎來人生中的高潮部分——參加革命,成為光榮的中國紅軍,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二、勇敢作戰,劉世模的軍旅生涯
立夏節起義中他因為表現突出,被納入了周維炯的麾下,而炯爺也恰是劉世模仰慕已久的革命戰士,劉世模也因為這件事高興了好幾天。至此,在周維炯的帶領下,劉世模艱苦的革命之旅開始了。
劉世模被編入了紅1軍,又因為表現優異,工作積極經表彰后被提拔為排長。在這一年里,劉世模也在不斷地提升自我,學習了領兵作戰,不再是之前那個大字不識的農村小伙子了,從排長升為了連長也是黨對劉世模這一年來的努力的肯定。
1931年,在中央的指示下,劉世模所在的紅1軍和紅15軍合編為紅4軍,而在周維炯師長的帶領下,劉世模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周師長敢打敢拼、英勇無畏的作戰風格已經被劉世模完全繼承了,這也成為了紅4軍之后的戰斗風格。
在周維炯和許繼慎的出色指揮下,雙橋鎮戰斗取得了軍事“圍剿”后進攻作戰的前所未有的大捷。劉世模在這場戰斗中緊跟周師長的指揮,讓他往東絕不往西,且要求全連的士兵都應這樣做,他也出色地完成了此次戰斗。
在之后的獨山戰役中,他因作戰勇敢被表彰,后被提拔為營長。為了慶祝蘇聯十月革命的勝利以及中國紅四方面軍的成立,在1931年11月7日這個令人難忘的日子里一天七里坪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儀式,劉世模和戰友們參加了閱兵式,我軍士氣高漲,在閱兵后立即進行了黃安戰役來打擊國民黨的圍剿行動,此次戰役我軍大捷,收繳了大量的軍械用品,充實了我方軍械庫。
在西征之后,1932年12月,劉世模來到了巴蜀之地,在這里進行了幾場解放戰斗后,紅軍成功將通江縣北部的兩河口拿下,并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個鄉蘇維埃政府,雖然時值嚴冬,但這里依舊陽光燦爛,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山間的小屋若隱若現,風景優美,是一片不可多得的寶地,劉世模有在此安定下來的想法。
然而戰爭還沒有結束,1933年10月的宣漢戰役是紅軍重創敵人的一場戰役,雖然在這場戰爭中我軍與敵軍打得有些艱難,但就結果來看這場是我方的完勝,不僅繳獲了敵方許多槍械,也攻下了許多根據地,將川東地區變成了一個大型根據地,使得川峽根據地的形勢大好。
1933年12月開始的反六路圍攻,為川峽根據地進一步的提升和擴大奠下了基礎,紅四軍兵分兩路,分別從東西兩線對敵軍進行殲滅,此次我方繳獲了敵方許多槍械和炮火,這一戰也是劉世模所經歷過的時間最長的戰役,一直從1933年12月打到了1934年9月。在這之后,紅四軍也對自身進行了整頓。
在長征之路中,劉世模表現勇猛,帶領紅4軍一部與敵方激戰,攻下了要點毛牛溝,為后續部隊的轉移打通了道路。在八月毛兒蓋會議后,劉世模率紅四軍參加右路軍行動,擔任后衛一職。在他的帶領下,紅四軍圓滿完成拿下滎經的任務。
1936年,紅四方面軍又進行了整編活動,這個時候的部隊是比較安定的,為了增添優秀的軍政干部,提高紅軍自身的戰略技術水平,劉世模便自愿申請進入紅軍大學學習,希望在休整中也能充實自己。也正是紅軍大學學習期間,劉世模迎來了他人生中的轉折點。
三、無人問津,英雄的隕落
1937年3月,西路軍慘敗的消息傳來,許多人都非常震驚,畢竟3個軍都失敗的情況在紅軍的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然而張國燾的檢討態度是非常敷衍的,激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但是張國燾才是這次戰役失敗的主要負責人,為什么要去責怪劉世模這樣一個勇敢愛國的紅軍戰士呢?
“土匪”、“軍閥”無疑是對一名忠誠的愛國戰士的侮辱,那天晚上劉世模怎么也想不通,便拿著手槍對著自己的頭來了一槍。雖然打偏了,但也導致劉世模重傷住院。好友許世友被劉世模這一舉動氣得吐血,卻也無可奈何。
劉世模傷好了以后被調回家鄉休養,他天生就是個愛國的戰士,在抗日期間他在家鄉也組織了近一千多人的游擊隊,同日本人英勇對戰。實際上此時他的身體已經因為之前自殺未遂落下了病根,可他依舊沒有放棄為祖國奉獻自我。
抗戰勝利后,他因為身體原因沒有回歸部隊,在建國后,劉世模一直住在武漢,身患肺病,家中有好幾個小孩,但身邊僅一位保姆照顧他的生活,沒錢看病,更別說衣服這類日常生活用品了,拮據的不像樣子。
在1950年,曾經與他同為戰友的王宏坤在武漢遇見了他,看到了劉世模當時的處境后,當即就向上級反映了情況,替劉世模正名。可惜的是,劉世模同志在這不久之后就因病逝世了。
劉世模同志參軍就是為了能讓窮苦人民也能吃上一口飯,消滅一切損害人民利益的敵人,為了讓貧苦大眾也能感受到人世間的平等。他英勇無畏,勇敢善戰,是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他用生命譜寫了中國紅軍的征程,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劉世模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紅軍戰士,同時也值得我們向他學習。
喜歡本期文章和視頻的記得多多點贊關注,下期將會帶來更加精彩的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