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內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來源,贅述于本文結尾
在美伊談判后,美國軍方就將部署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已全部撤回本土。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就在眾人以為中東地區“暫時安全”時,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通過官方渠道發布罕見的“紅色安全提醒”,其中除了劃分危險區域,還要求中國公民盡快撤離。
圖片來源于網絡
消息一出,立馬再次引起國際警覺,難道中東矛盾將“再起風云”?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美行動
5月18日,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發布“紅色安全提醒”,將以色列境內納哈里亞-采法特以北、加利利湖以北及以東、阿什克隆以南、內提沃特以西等區域劃定為紅色極高風險區域。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中方發出預警前,美國軍方動作頻繁,據路透社、《以色列時報》等多家外媒報道,部署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已全部撤回美國本土,同時原基地的4架KC-135R加油機也悄然撤離,轉往亞洲或中東其他美軍基地。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值得注意的是,4架C-17戰略運輸機在試圖降落以色列本·古里安國際機場時被以方勸返,未能完成任務。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種軍事部署的調整,尤其是戰略轟炸機的撤離與替換,在中東局勢敏感時期顯得尤為耐人尋味。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今年3月,美國罕見地向該基地部署6架B-2轟炸機,占其現役總數的三分之一,對也門胡塞武裝發動為期一個月的空襲,消耗約10億美元軍費。
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胡塞武裝通過“低成本高風險”的反制策略,持續襲擊紅海航運,迫使美國在5月與胡塞達成停火協議,條件是后者停止攻擊美國船只,但未限制對以色列的打擊。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美兩國的動向似乎暗示著中東地區正在醞釀重大事件,在5月19日凌晨,以色列國防軍對加沙地帶北部和南部發動代號為“基甸戰車”的大規模地面進攻。
圖片來源于網絡
空襲、炮擊與裝甲部隊協同推進,這是自2023年10月巴以沖突升級以來最激烈的軍事行動之一。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以軍發言人明確表示,將不再提及“臨時停火”或“人道窗口”,并強調“10月7日之前不會有任何變化”,這意味著以色列已做好長期作戰準備。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軍事行動升級的同時,美伊之間的核問題談判陷入僵局,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5月18日重申,任何協議的前提必須是伊朗放棄鈾濃縮活動。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次日強硬回應稱,鈾濃縮是伊朗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享有的合法權利,“絕不會放棄”,雙方立場尖銳對立,談判瀕臨破裂,若無法達成妥協,軍事沖突的可能性顯著增加。
圖片來源于網絡
即使以色列正試圖通過軍事壓力迫使哈馬斯妥協,同時牽制伊朗的地區影響力,而伊朗也沒有坐以待斃,它通過支持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等代理人,對以色列形成戰略包圍。
圖片來源于網絡
5月18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公布地下導彈設施,并透露正在研制新型導彈,以回應美以的威脅,這種“抵抗軸心”的聯動,使得中東局勢愈發復雜。
圖片來源于網絡
面對中東局勢的惡化,法、英、加三國5月19日發表聯合聲明,強烈反對以色列擴大軍事行動,要求立即停止對加沙的攻擊并允許人道主義援助進入。
圖片來源于網絡
聯合國安理會也多次召開緊急會議,但因大國分歧未能形成實質性決議,中國則通過“鐵海快線+中東快航”等物流項目,加強與中東的經濟聯系,同時呼吁通過政治途徑解決爭端。
圖片來源于網絡
要明白,中東矛盾從不是一個獨立的“點”,它是“牽一發動全身”的那根線,是決定全球格局如何改變的“關鍵”。
圖片來源于網絡
信源:
來源于環球網2025-05-14關于:美官員:美軍部署在印度洋迭戈加西亞空軍基地的B-2轟炸機已撤回美國本土
來源于魯中晨報2025-05-19關于:部分地區紅色(極高風險)!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提醒:中國公民盡快撤離
來源于光明網2025-05-20關于:以軍空襲加沙地帶多地已致35人死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