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全國連廊雙子塔第一高樓——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C塔項目迎來關鍵節點。隨著中建五局自主研發的“貝雷式智能頂升鋼平臺”完成第39次爬升,這座雙子塔的施工高度正式突破200米大關。這座“未來之塔”的崛起,將為深圳天際線再添極具辨識度的新地標。
作為國內超高層建筑技術的前沿代表,中建五局打造的“貝雷式智能頂升鋼平臺”集先進設計、高效運行與智慧安全于一體,被形象地稱為“空中作業工廠”。
貝雷式智能頂升鋼平臺集成了模板支設、混凝土澆筑、鋼結構吊裝、鋼筋綁扎等作業平臺,可同時覆蓋3個半樓層,構成立體交叉作業空間。
據施工方介紹,C塔工程挑戰了一系列“不可能”!為塑造靈動的立面韻律感,幕墻結構一體化設計形態復雜,展開面積近1萬平方米,構件數量超2.3萬;項目整體鋼結構用量約7.2萬噸,相當于1.7個鳥巢的鋼結構用鋼量,其中,南北兩側鋼結構連廊總重量約5400噸。
作為深圳市首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C塔在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指導下,建立了“一軟、一硬、一網、一平臺”智能建造體系。目前,施工速度已實現核心筒4天一層,最高可實現核心筒3天一層,施工效率較傳統爬模施工可提高50%。
C塔由扎哈·哈迪德建筑師事務所(ZHA)設計,兩座近400米高的塔樓通過空中連橋相連,構成“全國連廊雙子塔第一高樓”。
設計團隊以中央綠軸為靈感,將梯田狀景觀從地面延伸至裙房露臺,吸引公眾進入建筑核心區域。連橋空間被打造為文化與休閑的公共平臺,不僅提供360度城市全景視野,還為地下交通樞紐引入自然光線,實現建筑與生態的無縫融合。
在功能布局上,C塔定位為“多維垂直城市”,集合辦公、酒店、商業、文化展覽等多重業態,內部采用無柱空間設計,最大限度優化采光與空間利用率。雙層自遮陽玻璃幕墻搭配智能通風系統,可根據環境變化調節室內氣流,降低能耗。
此外,梯田水景花園通過生物過濾技術凈化污染物,地下空間配備大規模自行車停放區與充電樁,凸顯綠色可持續理念。
作為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的“超級十字”核心節點,C塔總用地面積達3.6萬平方米,未來將集聚跨國企業總部、國際機構及創新型中小企業,成為片區TOD(公共交通導向開發)綜合體標桿。
你覺得C塔設計的如何呢?
來評論區說說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