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賴清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突然拋出“兩岸公司并購論”,聲稱“大陸若想統一,就像大公司并購小公司,得先開條件”。
短短三天后,5月20日,這位臺灣地區領導人在就職一周年記者會上,卻將大陸的稱呼從“敵對勢力”升級為“侵略者”,并拋出所謂“對等尊嚴才能對話”的論調。三天之內,賴清德的態度為何180度大轉彎?這場精心設計的“變臉秀”背后,究竟藏著多少不可告人的算計?
賴清德的“并購說”,許多人說認為是服軟了,然而看似放低姿態,實則暗藏毒箭。他將兩岸關系扭曲為“企業并購”,表面上提出“大陸開條件”,實則試圖將臺灣包裝成與大陸“平起平坐的政治實體”,為“兩國論”披上經濟外衣。
這種偷換概念的把戲,就連島內學者都看不下去,直言:“賴清德不過是在用商業話術掩蓋‘臺獨’野心。”而當大陸識破其詭計、拒絕接招后,賴清德立刻撕下偽裝,露出獠牙——將大陸污名化為“侵略者”,徹底暴露其“臺獨”底色。
回看賴清德執政一年,這場“變臉”早有預謀。從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到篡改教科書將漢族稱為“其余人口”;從炮制“17項策略”限制兩岸交流,到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賴清德的每一步都在推進“去中國化”。
島內民眾看得清楚:所謂“并購論”不過是美國施壓下的一場表演。美國智庫曾要求賴清德“降溫臺海”,于是他假意示弱,企圖把“破壞和平”的罪名甩給大陸。這種“先放火再裝救火隊員”的套路,卻被大陸一眼看穿。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直指其“兩面手法了無新意,注定失敗”。
賴清德的危險操作,連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都坐不住了。5月20日當天,馬英九在研討會上痛批賴清德:“從‘新兩國論’到‘脫中入北’,你的路線正在撕裂臺灣!”他提出三點呼吁:回歸“九二共識”、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停止政治追殺在野黨。
這番話戳中了島內痛點——TVBS民調顯示,55%民眾對賴清德施政不滿,43%認為臺灣變得更危險,52%感到社會更分裂。有臺灣網友嘲諷:“賴清德嘴上說‘和平無價’,手上卻在給年輕人發槍!”
面對賴清德的挑釁,大陸展現出戰略定力。軍事上,解放軍常態化抵近臺島演訓,展示“鎖島封海”能力;經濟上,2024年兩岸貿易額達2929億美元,臺灣對大陸順差占比超四成,賴清德鼓吹的“脫鉤”政策被島內企業痛斥為“自斷生路”。
更關鍵的是,大陸始終握緊“融合發展”這張王牌。從惠臺政策到文化交流,越來越多臺灣青年選擇“用腳投票”——2024年赴陸求學、就業人數同比增長23%,創十年新高。一位在廈門創業的臺商說得好:“賴清德越折騰,我們越明白‘臺獨’是死路一條。”
從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到1945年臺灣光復,歷史早已證明: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終將被碾碎。今天,大陸GDP總量是臺灣的23倍,軍事實力更形成壓倒性優勢。賴清德幻想“倚美謀獨”,但美國《外交政策》雜志早已警告:“臺灣只是美國棋局中的過河卒。”就連馬斯克都預測:“大陸可能允許臺灣成為比香港更自由的特別行政區。”當賴清德還在糾結“侵略者”這種過家家式的稱謂時,兩岸統一進程早已超越島內政治周期,成為不可逆轉的浩蕩潮流。
賴清德的“變臉術”騙不了歷史,更騙不了民心。從“并購說”到“侵略者”,從“和平使者”到“戰爭販子”,這場拙劣的表演唯一的作用,就是讓14億中國人更加清醒:對待“臺獨”分子,唯有以雷霆手段粉碎其幻想。正如80年前中國人民用鮮血光復臺灣一樣,今天的中國也必將以堅定意志和強大實力,讓寶島重歸祖國懷抱——而賴清德之流,終將成為審判席上的歷史罪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