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參數丨圖片)的一場重大事故,讓駕駛輔助、隱藏式門把手兩項新穎的技術面臨行業整頓的局面,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小米汽車算是“立功”了。事實上,當前還有一項新穎的技術也有可能面臨行業整頓,只不過因為尚未普及,這項新技術的一些隱患暫時沒有浮現出來,那就是CMS電子后視鏡技術。
早在2023年7月1日,《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正式實施以后,CMS電子后視鏡正式取得了合法上路使用的身份。相比于傳統的鏡面后視鏡,CMS電子后視鏡通過攝像頭獲取車外后方的影像,再通過專用的顯示器顯示影像,由于經過一系列技術的處理,對于雨天、夜間等特殊場景下,依舊能夠清晰觀察車后方的情況,相比傳統后視鏡具有一定的優勢,其安全特性也是這項技術發展的初衷。
不要以為CMS電子后視鏡只是攝像頭+顯示器那么的簡單,它的技術要求相比倒車影像其實要更高,對于視野范圍、圖像延遲、亮度、安裝位置、抗沖擊性、電氣安全等都有相關的標準。由于技術方面具有一定的門檻,且制造成本偏高,因此目前普及范圍并不是太廣泛。
不過,以目前國內汽車市場內卷程度,CMS電子后視鏡很可能成為各大車企下一個“軍備競賽”的目標,目前已有相應技術的供應商將整套系統的單價成本從上萬元一套降到數千元的水平,未來預計還能進一步降低,或許在某一天某品牌的某款車型上市發布會上,廠家會打出全系標配的賣點。
盡管技術要求更多更復雜,但在用戶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還是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而且在某些細節上還是存在不足之處。
目前各大車企推出配有CMS電子后視鏡的車型,顯示器安裝的位置都各有不同,有的設計在門板上,有的則安裝在中控臺上,這就導致駕駛員觀察后視鏡和車外情況的過程中,需要頻繁轉移視線和“對焦”,甚至需要扭頭再觀察,增加使用的復雜性和操作難度,無形之中帶來一些安全隱患。而傳統后視鏡往往只需眼睛余光的配合,即可完成后視鏡與側方道路環境情況的觀察。
由于攝像頭的先天視覺景深的特性,導致駕駛員通過CMS電子后視鏡觀察難以作出準確的距離判斷,在倒車泊位時也會增加難度,對于新手司機更不友好。當然,這一問題并非無法解決,通過在屏幕中顯示相應的引導線,實際上可以給駕駛員提供輔助。
與此同時,CMS電子后視鏡并未真正消除側方盲區,由于攝像頭依舊安裝在傳統后視鏡相同的位置,即使部分車型提供廣角的視覺,仍然存在一定的盲區。車企花上大量的研發、制造成本,卻并未解決傳統后視鏡最大的問題,導致不少用戶認為CMS電子后視鏡是多此一舉的雞肋配置。
此外,CMS電子后視鏡的可靠性依舊是用戶的質疑點。目前中控屏幕、全液晶儀表已在汽車上廣泛使用,但部分車型依舊不能避免偶發黑屏故障的情況出現。而CMS電子后視鏡作為涉及駕駛的相關部件,一旦出現故障,必然會提升安全上的風險。
正是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CMS電子后視鏡技術是一項值得被重視優化的技術,其弊端和隱患急需及時改進,相關的技術標準與法規也需要及時更新,不要等到真正出現重大事故時,才想到要進行行業整頓。
汽車網評:長遠來看,CMS電子后視鏡技術還是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尤其在汽車融合智能化技術的當下,CMS電子后視鏡技術未來可以衍生出更多的獨特功能,從而促進汽車科技往更深更廣的維度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