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千年茶韻碰撞區域合作發展浪潮,一場撬動杭州都市圈茶產業格局的交流會在杭州拉開帷幕。5月22日,以“茶韻杭州·圈聯未來”為主題的杭州都市圈新茶飲融合發展暨合作簽約交流會在青藤茶館舉行。
杭州都市圈茶企走進龍塢茶鎮
這場依托第七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的行業盛會,匯聚杭州、湖州、嘉興、紹興、衢州、宣城等都市圈城市的茶企代表、政府部門及行業專家,以“破局”與“破圈”為主線,奏響傳統茶產業轉型升級與現代消費需求深度融合的進行曲。
傳統茶企守正出奇
破解傳承與創新雙重命題
在消費升級與產業變革的雙重挑戰下,傳統茶企如何在堅守文化根脈的同時擁抱創新?交流會上,來自都市圈的茶企代表用實踐給出答案。
企業交流
湖州市德清縣莫干山光明茶場主理人黃莉以“傳統工藝+現代轉化”為破局密鑰:“我們堅持手工炒茶技藝,同時開發出黃茶鮮奶茶、茶酒、黃茶冰淇淋等20余款衍生品,讓千年黃茶從茶園走向年輕人的消費場景。”安徽東江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慧玲則通過“科技賦能種植+生態農業”模式,在保留傳統制茶工藝的基礎上,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帶動周邊茶園畝產提升,走出一條“傳統技藝現代化、農業生產生態化”的特色路徑。
青藤茶館作為杭州都市圈內知名的茶文化地標,一直以來都是傳統茶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典范。如今,青藤茶館不僅堅守著傳統茶藝的精髓,更積極探索創新之路,讓古老的茶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作為杭州茶文化地標,青藤茶館經理豐麗萍提出“深根發枝”理論:“堅守‘茶之本、客之情、茶之人’的核心不變,同時以宋韻點茶體驗、茶空間讀書會等創新形式,讓90后客群占比顯著提升。”這種“傳統內核+創新表達”的模式,成為都市圈茶企破局消費代際更迭的典型樣本。
區域融合破圈發展
構建茶產業協同生態
面對新茶飲市場同質化競爭困境,杭州都市圈以“區域協同”為破圈密碼,打造長三角茶產業發展新范本。
杭州西湖茶食茶飲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富橋在交流會上分享了研究院在茶食茶飲創新領域的成果,強調了區域合作在推動新茶飲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山山不夜、陸羽不絕的創始人則先后就企業品牌故事和自身經歷表達“合作是破局的關鍵”。面對挑戰,新茶飲企業需要通過創新與合作來破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新茶飲企業需要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服務,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合作是區域融合發展的關鍵。通過與政府、高校、研究機構和其他企業合作,新茶飲企業可以實現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政府搭臺推動下,本次活動促成4個合作項目簽約,涵蓋“技術研發+產銷聯動+品牌共建”全鏈條。其中,研究院與山山不夜、陸羽不絕等企業共建開放式研發平臺,推動茶科技成果轉化;杭州市茶樓業協會與德清茶場、安徽東江茂農業達成“茶旅融合”跨城合作,標志著都市圈茶產業從“地理相鄰”邁向“發展相融”。
杭州市發改委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馬佩龍提出“產供銷一體化”破局路徑:“通過茶企與茶園直采合作保障原料品質,借力電商平臺拓展線上渠道,聯合物流企業優化配送網絡,形成‘從茶園到茶杯’的全鏈條管控。”
科技文化雙輪驅動
繪就產業升級新圖景
活動當日的“新茶飲主題考察之行”成為產業升級的微縮樣本。在杭州大茗堂生物科技,嘉賓見證茶產業鏈延長的多樣可能性;在十八棵御茶園,千年龍井文化與現代茶園管理系統形成時空對話。本次活動搭建的“政府引導-科研支撐-企業聯動”機制,正推動產業向“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演進。正如杭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所言:“當科技為茶產業插上翅膀,當文化成為品牌內核,杭州都市圈正以茶為媒,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走出一條‘傳統煥新、區域協同、消費引領’的特色之路。”
杭州都市圈茶企走進杭州西湖本山龍井茶茶博物館
從西湖龍井到莫干黃芽,從手工茶坊到智能工廠,杭州都市圈正以破局之勢重構茶產業版圖,讓每一片茶葉都承載文化基因,讓每一杯茶飲都蘊含創新力量。這場傳統與現代的雙向奔赴,不僅為茶產業注入新動能,更在長三角一體化的藍圖上,勾勒出區域協同發展的生動范本。
來源:每日商報
編輯:石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