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下稱“鏈博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泰國擔任主賓國,山東、廣東擔任本屆鏈博會的主賓省,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651家企業、機構參展。
山東擔任主賓省,與山東在產業鏈上的獨特優勢有關。
山東是制造業大省。聯合國產業分類標準將工業劃分為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41個工業大類的國家,山東則是唯一一個能同時集齊這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同時還擁有197個工業中類、526個工業小類。
因此,有人評價,山東是全球工業體系中唯一一個涵蓋從挖一噸鐵礦、煉一爐鋼、造一臺發動機、組一輛整車,一直到全球銷售全鏈條的省級區域,是全球范圍內都極其稀缺的“工業全譜系樣本”。
不僅如此,山東還擁有軟件、食品、生物醫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同時,山東機制紙及紙板產量全國第一、紗產量全國第一、布產量全國第二;商用車產量全國第一,占比約35%;光伏裝機規模連續8年全國第一……目前,山東已形成19條標志性產業鏈、67個細分產業鏈,涵蓋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也許更值得關注的是,山東在產業鏈上的那些“關鍵先生”——有的具有全球影響力,是全國基礎性產業的“壓艙石”,身居一條甚至幾條產業鏈的“鏈主”;有的隱匿在產業鏈深處,不為大眾所知,卻擁有核心技術,深度嵌入“鏈主”的供應鏈,成為不可或缺的“鏈核”企業;還有的雖誕生短短數年、規模尚小,卻在新興科技的浪潮中脫穎而出,在新興市場上嶄露頭角,未來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經濟學界稱山東是“轉型中國的經典縮影”,或許也可以說,產業鏈上的山東品牌,是中國經濟持續躍升的縮影。它以開放的姿態,深度融入世界,不僅為中國經濟,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從2021年至今,山東推行“鏈長制”已有5年。技術在迭代,產業在更替,記者獲悉,山東正醞釀對這一新型產業培育機制再次優化、升級。
“群象”變身成“鏈主”
在山東最新確立的產業格局中,共有19條標志性產業鏈、67個細分產業鏈,以及上百家“鏈主”。之所以能形成如此多的產業鏈和“鏈主”,與山東數十年積淀而成的產業生態密切相關。
早在21世紀初,經濟學家鐘朋榮將浙江描述成“小狗經濟”時,山東就因大企業林立被稱為“群象經濟”。“群象”生態投射在經濟數據上,山東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曾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群象”體量大,在進行擴張時往往會選擇向產業鏈上下游進行相關多元化延伸,山東“群象”經過一系列并購或投資,紛紛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產業鏈,對整個產業的影響力日益增大。2018年,山東在全國率先展開了新舊動能轉換的產業變革,重點打造“十強”產業集群。從此,山東產業生態又為之一變,一個個孤立的“頭象”開始融入產業生態之中,進而成為一個個產業鏈的“鏈主”。
細究許多“鏈主”的發展軌跡,正是這樣一個過程。作為聚氨酯產業鏈的“鏈主”,萬華化學(600309.SH)從一個研制合成革的小廠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產商。
“萬華的產業鏈是慢慢地、自然地走出來的。”萬華化學董事長廖增太曾對經濟觀察報解釋了發展的過程——生產聚氨酯需要兩大原料:MDI(俗稱“黑料”)和聚醚(俗稱“白料”)。突破MDI技術和產能后,萬華于2007年收購了廣東一家聚醚工廠,補齊了另一原料的缺口。可生產聚醚需要環氧丙烷、生產環氧丙烷又需要丙烯作原料,于是萬華又投建了75萬噸丙烯裂解裝置……就這樣,萬華逐漸地構建起一條獨具特色的聚氨酯產業鏈,確保了生產原料,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閉環。
這被稱為“中國最具價值的化工產業鏈”。憑借此,萬華化學曾多年在滬深兩市三百多家基礎化工上市公司中凈利潤排名第一。
如今,作為基礎化工材料生產商,萬華化學向下游延伸,涉足精細化學品、新興材料、未來產業,進入到人們的衣(氨綸)食(冰箱、冷庫)住(建筑保溫材料)行(汽車)以及電子電氣、綠色能源等領域,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濰柴集團更是一個由“頭象”變身而來、身兼多個產業鏈“鏈主”的典型。
多年前,濰柴只是一個單一發動機的制造商。在并購湘火炬后,濰柴在全球首創“發動機+變速器+車橋”商用車動力總成,形成了全球重卡市場唯一一條“黃金產業鏈”。
在“鏈合式發展”思路下,濰柴通過一系列并購與整合,涉足動力系統、商用車、農業裝備、工程機械、智慧物流、海洋交通裝備等六大業務板塊,奠定了其身兼多個產業“鏈主”的地位。
在動力裝備產業鏈,以濰柴為“鏈主”的濰坊動力裝備集群產值已占全國動力裝備產業總產值的1/3。在新能源產業鏈,濰柴將電機、電機控制器、電池技術深度融合,以“核心部件自主+生態伙伴協同”的模式,使其在新能源重卡、輕卡、客車、工程機械等領域形成100余款電池產品、30余款電機產品的產品矩陣。在氫能產業鏈,濰柴突破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以“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為舞臺,以“鏈主”角色推動山東形成涵蓋氫氣制備、核心部件配套、燃料電池系統和整車制造的全鏈條布局,山東就此成為全國氫產業鏈最完備的省份之一。
在數智化和新能源變革中,“鏈主”濰柴帶動3000余家供應商協同升級,推動200余家核心伙伴完成智能化改造,關鍵工序自動化率突破75%,驅動著5000億級生態圈向世界級裝備產業集群進化。
在山東,像萬華化學、濰柴集團這樣的“鏈主”還有很多,比如,魏橋集團、山東能源、海爾集團、海信集團等。許多“鏈主”在多個相關細分產業形成了相互關聯、交叉協同、互為支撐的鏈合式發展,呈現出結鏈成網的新態勢。
不可或缺的“鏈核”
任何一條產業鏈,總會因其產業分工、技術特性、資源約束、市場需求等因素而產生關鍵環節。處于這些關鍵環節,能夠打通產業瓶頸的企業,被稱為產業鏈中的“鏈核”。
這是一類特殊的群體——沒有碩大的體量,也沒有顯赫的名聲,隱匿在產業鏈深處,不為大眾所知。它們因突破了某項關鍵核心技術,在垂直細分領域無可替代,成為“鏈主”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產業鏈中扮演著次級核心的角色。
比如,濟南二機床集團就是產業鏈上一個“關鍵先生”。
機床是制造機器的機器,小到螺絲釘、大到航空母艦的制造,都離不開機床。它又被稱為“工業母機”,是國民經濟命脈產業。濟南二機床集團成立于1937年,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機床工業“十八羅漢”——18家大型國有骨干機床廠的碩果僅存者。
濟南二機床集團之所以能在市場化大潮的沖擊下屹立不倒,是因其在技術上不斷突破。目前,該集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系列智能沖壓線,可為全球汽車工業提供整套沖壓解決方案。
每一輛汽車的制造都須經過“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道工序。作為流水線的第一個環節,“沖壓”直接影響著汽車質量和外觀,更關乎整條生產線能否正常運行。
盡管濟南二機床集團不為大眾所熟知,但在整個汽車制造產業鏈上卻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通用、大眾、日產、路虎等合資企業,以及比亞迪、奇瑞、零跑、理想等國內頭部車企提供大批沖壓設備,大型沖壓線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80%。在海外市場,該企業產品遠銷美日歐等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濟南二機床集團在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技術上打破進口依賴,自主研制的新能源汽車一體化壓鑄底盤高效雙五軸加工智能產線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并在市場實現批量化應用。
按照規劃,該企業正在高標準推進未來科創中心、D6燈塔工廠以及工業母機產業園等重點工程,加快研發體系、制造體系、經營管理的系統性變革,打造工業母機高端制造基地。
在整個芯片產業鏈上,芯片襯底材料處于最上游。山東在這一領域誕生了一家“鏈核”企業——天岳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234.SH,下稱“天岳先進”)。“投資芯片,九死一生。”這句在業界廣為流傳的話,不僅是在說芯片燒錢堪比“老虎機”,更是因為芯片的研發和制造難度遠高于其他產業。
天岳先進董事長宗艷民給經濟觀察報講述了他的創業經歷——2010年,收購山東大學一項實驗室技術,注冊公司開始創業;創業前6年,公司幾無產出,全憑宗艷民從其他產業向研發輸血,直到2015年才突破了4英寸碳化硅襯底的量產難題;2017年、2023年先后實現了6英寸、8英寸的量產能力;2024年,發布了12英寸碳化硅襯底產品,標志中國芯片材料產業開始躋身國際高端競爭行列。
據日本調研機構富士經濟報告,天岳先進導電型碳化硅襯底材料市場占有率在2023年躍居全球第二,半絕緣型碳化硅襯底的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三。芯片半導體產業遵循摩爾定律——半導體上的晶體管數量每18個月增加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這注定天岳先進需要持續投入、不停奔跑。
繼2022年科創板上市后,2025年6月13日,天岳先進醞釀香港聯交所上市獲批,擬發行不超過8720萬股普通股(H股)。
山東另一家“鏈核”企業——豪邁科技(002595.SZ),則是向全球前75強輪胎制造商中66家供貨的模具供應商。
豪邁科技始創于1995年,以生產輪胎模具的電火花機床起家。當看到輪胎市場爆發式增長時,2002年董事長張恭運決定直接下場進入輪胎模具行業。
彼時,子午線輪胎因其具有接地面積大、附著性能好、滾動阻力小等優勢,成為輪胎行業的主流產品。可子午線輪胎的模具卻存在加工精度高、工藝復雜、材料性能匹配難等多重技術難點,國內產品大多依賴進口。
豪邁科技經過層層技術攻關,成功研制出國內產品種類最齊全的專業子午線輪胎模具,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模具研發與制造商。2023年,該公司在全球輪胎模具市場占有率超過30%,穩居全球第一;2024年,其輪胎模具業務營業收入46億元,毛利率達40%。
產業鏈如同有機生命體,如果說“鏈主”是整個產業鏈條的“神經中樞”,“鏈核”則是位于產業鏈上一個個“重要器官”。“鏈核”深度嵌入到“鏈主”的供應鏈體系,與“鏈主”形成“龍頭帶配套、配套促龍頭”的協同發展格局,共同推動整個產業鏈制造水平的升級。
在山東,像濟南二機床、天岳先進、豪邁科技這樣的“鏈核”企業還有很多。截至目前,山東共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63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072家。它們中間相當一部分都是這樣的“鏈核”企業。
孵化“科技瞪羚”
“鏈長制”是政府與企業共同培育產業、推動上下游協同發展的一種機制。山東在構建產業鏈中特別注重對新興的“科技瞪羚”的培育。
與“鏈主”企業相比,“科技瞪羚”成立時間尚短,所在產業規模較小;與“鏈核”企業相比,它們或身處未來產業的萌芽期,或在傳統產業的邊緣地帶探尋,產業前景并不明朗,主流技術路線尚不清晰。但它們卻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代表著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蘊蓄著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動力。
比如,總部位于山東濰坊的歌爾股份就是中國第一批布局元宇宙的企業。
當下,AI(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的融合正成為新焦點。歌爾股份憑借在微電子、聲學、光學和傳感器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積累和創新,在AI與元宇宙產業融合的浪潮中率先布局。歌爾股份在青島投資21億元,集結近萬名研發人員,建成全球研發中心,成為在元宇宙領域探索創新的主陣地。
圍繞歌爾聲學等企業,青島市乃至山東省專門出臺了支持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的相關政策與措施,推進全產業鏈創新、生態鏈構建和產業鏈協同發展。
眼下,濟南艾恩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艾恩半導體”)生產的第一臺離子注入機正進行最后的安裝調試。
離子注入機與光刻機、刻蝕機和鍍膜機并稱為“芯片制造的四大關鍵裝備”,是芯片制造中難度僅次于光刻機的核心設備。目前,離子注入機的國產化率尚不足10%,成為中國芯片產業鏈上的重要卡點、堵點。
艾恩半導體董事長鐘新華曾在央企研發該設備20年。2023年,他下海自主創業,獲得了山東省內最大的專業創投機構——魯信創投的多輪投資,后將其引入濟南扶持發展。據鐘新華介紹,預計今年艾恩半導體將有3臺設備下線,填補國產設備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不過,無論在技術指標還是市場占比上,中國企業與國際領先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他預測,中國這一產業發展速度較快,但追趕全球主流技術仍需十年以上時間。
2025年5月19日下午,由山東海陽總裝出廠的谷神星一號海遙五運載火箭搭乘“東方航天港”號發射船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將“天啟星座”第34—37星共4顆低軌數據采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
當酒泉、西昌、太原等老牌陸上發射基地被人所熟知后,位于東部沿海的煙臺海陽正成為航天領域的一顆“新星”,已成功保障了16次海上發射任務,累計將93顆衛星送入太空。
2024年,商業航天首次作為“新增長引擎”被寫入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同年,山東出臺《山東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支持打造濟南空天信息、青島通用航空及衛星通信、煙臺商業航天產業核心集聚區。根據這一規劃,預計到2030年,山東力爭全省航空航天重點企業達300家,屆時商業航天這一新興產業鏈有望成型。
2021年,山東全面推行“鏈長制”,以省、市、縣三級領導掛帥統籌產業鏈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9大產業領域的43條產業鏈;2022年又優化為11條標志性產業鏈,通過繪制“1張圖譜+N張清單”明確產業鏈“四梁八柱”,確定112家鏈主企業及709家核心配套企業。
技術不停地迭代,產業不斷地更替,而今山東“鏈長制”也再次升級——確定了19條標志性產業鏈、67個細分產業鏈,形成“總鏈長+鏈長+鏈主”的新版本。
據悉,山東縱深推進“鏈長制”的最新規劃細節正在醞釀之中,即將出臺。
(作者 種昂)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種昂
山東新聞中心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