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傳聞稱,埃及采購了中國的殲-10C戰機。
盡管尚未獲得官方確認,但中埃剛剛舉行了聯合空軍演訓,中國戰機還在金字塔上空飛行展示,意義不言而喻。
如此高調的動作,表明中埃關系正不斷深化。
相比之下,伊朗一貫表現猶豫,立場搖擺,使中國在合作上更加謹慎。
至于中國為何更愿意支持埃及、而對伊朗保持距離?
中國的選擇,其實離不開這些原因。
要說中國在中東的鐵哥們兒,埃及絕對算一個,兩國關系好到什么程度?2014年就已經是“全面戰略伙伴”了,這可不是隨便叫叫的,建交快七十年,合作那是全方位、深層次的。
外面人都說,看中國跟阿拉伯、非洲國家怎么處,埃及就是個樣板,英國《金融時報》更直接,管埃及叫“中國進入非洲與阿拉伯世界的門戶”,這話分量不輕吧?
不僅如此兩國軍事上的互動也越來越熱絡,這不最近,“文明之鷹-2025”空軍聯合演習搞得有聲有色,中國空軍的飛機從大西部起飛,千里迢迢奔赴埃及,那陣仗可不小。
在這次演習中,聽說印巴沖突中大出風頭的殲-10CE戰斗機也去了,埃及和其他好幾個國家都眼饞著想買呢!而美國航母艦隊就在附近轉悠,愣是沒吭聲。
鏡頭一轉,再看看伊朗,這位古稱波斯的地區大國,心里的小九九就復雜多了,伊朗這地方,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在中東說話也挺有分量。
美國那位戰略大師布熱津斯基早年就琢磨過,要是中俄伊聯手,美國那套霸權玩法就得掂量掂量,而中國對伊朗也確實夠意思,長期以來又是給技術又是給支持,幫著伊朗從戰火中緩過勁兒來,導彈技術能有今天,少不了中國的影子。
可伊朗國內那攤子事兒,親西方的和強硬派斗來斗去,就沒個消停的時候,結果呢?外交政策就像個鐘擺,一會兒想跟西方套近乎,一會兒又高喊反美口號,總想兩頭都占著,最后往往是兩頭不落好。
特別是2024年,他們那位總統意外沒了,新上來的佩澤希齊揚政府,屁股明顯往美國那邊挪了挪。
這不,就在2024年12月,伊朗外長還來中國訪問,雙方又是“一帶一路”又是上海合作組織,談得熱火朝天,大伙兒都以為中伊關系要更上一層樓了。
誰能想到,才過了一個月,風向就變了,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出來說話,雖然嘴上還掛著“合作共贏”,但那股子誠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打了折扣。
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伊朗不僅找各種借口拖欠中國的石油存儲費,還反過來要求中國把之前扣在他們那兒的石油還回去,對于中國在國際上一直堅持的中立立場,伊朗那邊也開始指指點點,甚至為此把中國大使都叫去“喝茶”了。
最絕的是,伊朗外長前腳剛離開中國,后腳就跟西方國家眉來眼去,說隨時可以重啟核談判,這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操作,跟之前對中國的熱情勁兒比起來,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還有消息說,這位佩澤希齊揚總統上臺后,公開把中伊簽的那份25年合作協議說成是“不平等條約”,這么一折騰,自己的國際信譽怕是也要打個問號了。
說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埃之間的經濟賬本那可是相當亮眼,你看蘇伊士運河,中國貨輪過去,過路費給打折,這可是真金白銀的優惠。
還有些關鍵的能源項目,埃及大方地讓中國企業占股高達70%,這份信任和開放,可不是誰都能給的,說白了,埃及是把中國當真朋友、真伙伴在處。
而中國也已經連續好多年都是埃及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24年雙邊貿易額就達到了15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埃及的投資也超過17億美元,新能源、建材、農業,哪個不是埃及急需的?
要知道埃及搞新首都建設,那可是下了血本的,核心區的中央商務區,包括那座高達385米的非洲第一高樓,而這些都是中國建筑集團承建的。
除此之外,埃及是非洲第一個搞人民幣業務試點的國家,而他們當地都成了最大的外資銀行就是中國工商銀行開羅分行,還有中國援建的開羅國際醫院,那可是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醫院。
再看看能源合作,對比就更明顯了,伊朗在賣石油給中國的時候,一度還想抬高價格,把能源合作變成了菜市場討價還價。
而埃及呢?紅海新城那么大的光伏項目,痛痛快快就交給了中國電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建設合作也搞得風生水起,中國從埃及進口的天然氣蹭蹭往上漲。
反觀伊朗因為受國際制裁,石油出口量大幅縮水,連怎么收錢都成了麻煩事。
不僅如此埃及通過亞歷山大港的中埃亞麻基地,產品拿到了歐盟的綠色認證,還幫著中國紡織品打開了歐洲市場的大門,巧妙地繞開了貿易壁壘。
走在埃及街頭,中國品牌的汽車和手機隨處可見,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市場紅利,老百姓也得了實惠,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雙方都是真金白銀的投入和回報。
除了利益往來,國與國交往,人心的相通也同樣重要,而在這方面,埃及下的功夫可不小,因為在埃及,中文已經被納入埃及的國民教育體系了,大約有30所大學開設了中文系,20所中學也開設了中文選修課。
你知道有多少埃及學生在學中文嗎?超過1200萬!在埃及的中國留學生也達到了2.1萬人,這種深度的文化交融,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在歷史上,中埃聯合考古隊還在埃及發現了3000年前的中國絲綢殘片,這不又給古老的絲綢之路添了個實實在在的證據嘛!文化這東西,一旦扎下根,那可是比什么都牢靠。
但伊朗在這方面就顯得有些“慢半拍”了,推廣中文教育的進展相對遲緩,當然,這背后有各種復雜的原因,但結果就是,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認同,比起中埃之間,似乎還隔著點什么,這種文化上的親近感,往往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中東這個大棋盤上,伊朗一直高舉“抵抗之弧”的大旗,試圖團結一批力量對抗外部壓力,但現實是,他的盟友比如真主黨,日子不太好過,敘利亞那邊也是一團亂麻,伊朗自己面臨的孤立局面也越來越明顯,說白了,光有口號,沒有實際的支撐和靈活的策略,路只會越走越窄。
但埃及就顯得精明多了,你看它,既跟美國保持軍事互動,美軍航母可以停靠紅海,也跟中國搞聯合軍演,買中國的先進戰機,同時,還給俄羅斯的軍艦提供補給港口。
這種在中東復雜地緣政治中力求平衡的策略,看起來有點像“走鋼絲”,但實際上卻為自己爭取了最大的回旋余地和國家利益,人埃及人門兒清,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說到底,國際關系這東西,從來都是現實利益和戰略考量說了算,當一方的政策搖擺不定,合作起來讓人心里沒底的時候,另一方調整自己的棋路,去尋找更靠譜、更能帶來實際好處的伙伴,這再正常不過了。
中東這盤棋,還在激烈地進行中,全球的大國都在這里掰手腕。蘇伊士運河上穿梭的貨輪,沙漠里不斷擴大的光伏電站,還有那些課堂上傳出的朗朗中文讀書聲,或許正悄悄地勾勒出這片古老土地未來合作的新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